西撒哈拉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صحراء الغربية‎;西班牙语:Sáhara Occidental;英语:The Sahrawi Arab Democratic Republic)简称西撒哈拉(Western Sahara),位于非洲西北部,北靠非洲大陆、面临大西洋,海岸线长约900公里。东北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相邻;南部与毛里塔尼亚相邻;撒哈拉沙漠西部。

按照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西撒哈拉则三分之一位于热带,三分之二位于北温带。从南北半球角度看位于北半球。北部边界恰好为北纬27°40′纬线。东部边界恰好为西经12°和8°40′W。从东西半球角度看,位于东半球。从世界时区角度看,规定为0时区(中时区)。

西撒哈拉占是典型的风沙地貌,全境除少数绿洲以外,几乎全是沙漠。西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海拔在200米以下;东部地区地势较高,海拔约450 米。东北省海拔800米为全区最高地区。高原上有深谷,以萨吉耶哈拉干河谷最大,又称萨吉耶哈姆拉盆地。全境无一条常年性河流。

该地是一个有争议地区,摩洛哥声明对此地区拥有主权,西撒哈拉历史上曾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975年,西班牙宣布撤离西撒哈拉,1979年,毛里塔尼亚宣布放弃对西撒哈拉的领土主权,而摩洛哥与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的武装冲突一直持续至1991年,摩洛哥控制着西撒哈拉约四分之三的地区,并修筑了沙堤长城防止波利萨里奥阵线的渗透。另外,当地独立武装组织波利萨里奥阵线统治着该地区以东大约四分之一的荒芜地区,共有47个国家承认该武装政权所领导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The Sahrawi Arab Democratic Republic)为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之一。

1、早期历史

西撒哈拉的历史是从利比亚的一些游牧部落迁徙到这里而开始的。

历史上7世纪时即有阿拉伯人进入该地。

自从公元682年拓疆到此之后,西撒哈拉就归属马格里布政治势力范围。

2、殖民时期

首先到达撒哈拉海岸的欧洲人是葡萄牙人,那是在1436年,他们誉此地为“黄金谷地”(即今天的扎哈卜谷地)。

15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侵入。

1884年,西班牙人占领了这个谷地。此后,他们在这里建立了锡兹内罗斯城,作为这一地区的首都。

1885年西班牙将布朗角到博贾多尔角一带划为它的保护地。

西班牙在1884—1885年柏林大会上宣布占领撒哈拉。柏林大会是为协调在非洲的殖民主义国家的利益而召开的,然而西班牙的企图并没有被确认,直至1934年法国正式承认西班牙对西撒哈拉的占领之后,西迪、伊夫尼、塔尔法亚和阿尤恩地区,以及大西洋沿岸的黄金谷地才开始属西班牙管辖。

1934年,西撒哈拉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1957年,摩洛哥向国际法庭起诉,控告西班牙当局,并提出了对西撒哈拉领土的要求。同时,毛里塔尼亚也提出对西撒哈拉领土的要求,阿尔及利亚则强调给西撒哈拉人民以自决权,这是三国反对西班牙的共同行动,这一行动以及其它方面施加的压力,迫使弗朗哥将军于1973年宣布同意这一地区的独立。

1958年,西撒哈拉改为西班牙的海外省。

3、独立斗争时期

1973年5月,萨基亚阿姆拉和里奥德奥罗人民解放阵线(简称“西撒人阵”或波利萨里奥)宣布成立,决定通过武装斗争争取西撒哈拉独立。其邻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反对西班牙对西撒哈拉的统治。

1975年9月14日,西班牙、毛里塔尼亚和摩洛哥三国在马德里举行会谈。西班牙同意于1976年2月28日实现从西撒哈拉全面撤军,但要求保留其在西撒哈拉沿岸建立的军事基地和在西撒哈拉海域捕鱼的权力,要求获得奥克拉欧地区磷酸盐产量的60%。会谈中,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两国根据共同签署的一项协定,一致同意将西撒哈拉分管,划定边界。

1975年11月14日,西班牙、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签订《马德里协议》,规定西班牙于1976年2月26日撤离西撒哈拉,承认两国的领土所有权。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随即签订分治西撒哈拉协定,摩占领北部17万平方千米,毛占领南部9万多平方千米。阿尔及利亚谴责摩、毛瓜分西撒哈拉。

1976年2月27日,西撒人阵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SADR)。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军队与得到阿尔及利亚支持的西撒人阵的武装力量不断发生冲突。

1979年8月,毛里塔尼亚同西撒人阵签订和平规定,放弃对西撒哈拉的领土要求,退出西撒战争,摩洛哥乘机占领了毛里塔尼亚退出的地区,与西撒人阵处于对立状态。非洲统一组织和联合国出面斡旋。

1979年第十六届非统首脑会议建议在西撒哈拉全面停火,并组织公民投票,以决定独立或维持现状。

1981年6月,第十八届非统首脑会议通过决议,要求在西撒哈拉举行公民投票,并成立西撒哈拉问题实施委员会。

1983年6月第十九届非统首脑会议通过决议,要求冲突双方直接谈判,以实现停火和公民投票。

1984年,在西撒哈拉东北部扎卡地区爆发了革命军和摩洛哥军队两年以来最激烈的战斗。

1984年11月,西撒哈拉首次作为非统成员国出席第二十届非统首脑会议,摩洛哥抗议西撒哈拉加入非洲统一组织,为此宣布退出该组织。扎伊尔为支持摩洛哥的立场也暂时停止了其成员资格。大约在大会两周以后,南斯拉夫根据非洲统一组织已接纳西撒哈拉共和国这一事实,承认了这个国家。为此,摩洛哥与南斯拉夫断绝了外交关系。

自1975年以来,联合国大会多次通过关于西撒哈拉问题的决议,重申西撒哈拉人民有不可剥夺的自决和独立的权利。

1986年4~5月,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摩洛哥和西撒人阵在纽约举行两轮间接谈判,各自阐述了对西撒问题的一贯立场。

1987年7月,双方在日内瓦举行第三轮会谈,讨论了联合国派遣技术小组去西撒哈拉进行实地考察。经考察后,1988年8月15日,德奎利亚尔会见两国外交代表,向他们各交一份解决西撒问题的和平建议,摩洛哥表示原则同意、西撒人阵表示有条件地接受。

1989年6月,德奎利亚尔访问了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西撒地区,并组成西撒和平计划实施技术小组。

1990年6月19日,德奎利亚尔发表西撒局势调查报告,提出了和平计划的执行计划。

1991年4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设立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简称为“联合国西撒特派团”),负责监督双方停火状况,并组织让西撒哈拉人民决定该地区未来地位的公民投票。但由于冲突双方在确定选民资格等重要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公投一拖再拖,西撒哈拉特派团的任期也一再延长。

联合国派往西撒哈拉的军事观察员共300多人(由25个国家派出),设有总司令部和下属3个地区司令部及10个哨所,其职责除监督摩洛哥和西撒人阵执行停火协议外,还担负着组织、监督西撒哈拉自决公民投票的任务。摩洛哥控制着西撒哈拉约四分之三的地区。

1991年4月29日联合国一致通过690号决议,批准秘书长关于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的修正案。9月6日宣布正式停火,结束了长达16年之久的军事冲突。下一步就是举行公民投票以决定西撒哈拉的前途。

4、现代时期

2007年4月,摩洛哥推出“西撒哈拉自治计划”,希望以此重启西撒问题和谈进程。根据这一计划,西撒哈拉将在摩洛哥主权范围内实行高度自治,摩中央政府控制西撒哈拉外交与安全,西撒哈拉自治政府则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充分权力。然而,“西撒哈拉自治计划”遭到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的坚决反对,认为摩方此举完全背离其先前同意西撒哈拉自决的立场。

2007年4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54号决议,呼吁西撒问题有关各方、地区各国与联合国通力合作,结束西撒问题僵局,并在谋求政治解决方面取得进展。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西撒问题和谈进程在停顿近10年后再次启动。有关各方在2007年7月、8月和2008年1月的三轮和谈中未能取得进展。

2008年3月,第四轮西撒问题会谈在纽约郊区曼哈塞特举行,会谈没有取得显著进展。

2009年8月,在联合国斡旋下,摩洛哥与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开始举行非正式会议,为启动新一轮谈判进行磋商。

2010年2月10日至11日,西撒哈拉问题有关各方已同意在美国纽约州韦斯特切斯特县举行非正式谈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西撒哈拉问题特使克里斯托弗·罗斯主持了此次谈判,西撒哈拉地区冲突方——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以及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的代表出席。同年11月,西撒哈拉问题第三次非正式会谈在纽约长岛举行。与会各方进行了“广泛、坦诚”的会谈,但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2月16日至18日,西撒哈拉问题第四次非正式会谈在纽约长岛格林特里举行。谈判结束后发表的公报说,西撒拉问题冲突双方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仍拒绝将对方提议作为未来谈判的基础。

2011年1月21日至23日,西撒哈拉问题第五次非正式会谈在美国纽约长岛举行。会谈结束后发表的公报称,西撒哈拉问题冲突双方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仍拒绝将对方提议作为未来谈判的基础。同年6月5日至7日,西撒哈拉问题第七次非正式会谈在美国纽约长岛结束。会谈结束后发表的公报称,西撒哈拉冲突双方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拒绝将对方提议作为未来谈判的基础。

2011年7月19日至21日,西撒哈拉问题第八次非正式会谈在美国纽约长岛举行,会谈结束后发表的公报说,西撒哈拉冲突双方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再次拒绝将对方提议作为未来谈判的基础。

2012年3月11日至13日,西撒哈拉问题非正式会谈在美国纽约长岛举行。联合国秘书长西撒哈拉问题特使克里斯托弗·罗斯在会谈结束后发表声明称,西撒哈拉冲突双方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仍拒绝将对方提议作为未来谈判的基础。

西撒问题迟迟难以解决,不仅严重阻碍了摩洛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对地区稳定与发展、区域一体化建设以及全球反恐形势构成不利影响。因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失和,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的建设陷入停顿;自1984年,摩洛哥因西撒问题始终游离于非洲联盟之外;在反恐战争中,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亚接壤地区由于得不到有效管理已成为恐怖组织策划袭击活动的重要据点。

 科特迪瓦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索马里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利比里亚历史发展阶段的简介
 阿尔及利亚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埃塞俄比亚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0)

相关推荐

  • 国际关系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沙的生动实例

    国家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表现都是国家实力的反映,国际政治本质仍是丛林法则,包装上了民主和平的外衣也改变不了其本质.一个国家的利益想要获得足够的国际尊重,归根结底需要国际实力做后盾.中国能获得如今的国际地 ...

  • 阿摩断交,航班取消

    位于北非的两个阿拉伯国家,"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上周发生纠纷.这两个国家领土多是沙漠,阿国在北部地中海沿岸有些森林.八月上旬,阿国森林发生多起火灾,造成包 ...

  • 摩洛哥和电影卡萨布兰卡

    妖精们开始惦记去摩洛哥了,什么时候能去上不知道,以前看过电影<卡萨布兰卡>,1942年拍摄的电影<卡萨布兰卡>的一张海报,在意大利拍出 47.8万美元的高价. 百度资料查: 摩 ...

  • 纳米比亚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纳米比亚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Namibia),简称纳米比亚,原称西南非洲,北同安哥拉.赞比亚为邻,东.南毗博茨瓦纳和南非,西濒大西洋.国土面积824,269平方公里,居非洲第 ...

  • 科摩罗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科摩罗联盟(法语:Union des Comores:阿拉伯语:الاتّحاد القمريّ‎ ),被称月亮之国.香料之国,是非洲一个位于印度洋上的西部岛国,位于非洲东侧莫桑比克海峡北端入口处,由 ...

  • 斯威士兰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斯威士兰王国(英语:The Kingdom of Swaziland),简称斯威士兰(台译史瓦济兰).位于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北.西.南三面为南非所环抱,东与莫桑比克为邻.国土总面积17363平方公里 ...

  • 莱索托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莱索托王国(英语:Kingdom of Lesotho,意为"说索托语的人们"),简称莱索托,原名巴苏陀兰,位于非洲东南部,地处南非高原东缘德拉肯斯山西坡,为内陆国家,因其国土完全 ...

  • 马拉维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马拉维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Malawi),简称马拉维.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个内陆国家,地形狭长,处于南纬9.8至17.5°,东经33至36°之间.北与坦桑尼亚接壤,东.南与莫桑比克交界 ...

  • 安哥拉历史发展阶段简介,你了解这段历史吗?

    安哥拉共和国(葡萄牙语:República de Angola),简称安哥拉,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非洲西南部,南纬5-18度,东经11-24度,北面是刚果共和国,东与赞比亚接壤,南邻纳米比亚,东北部与 ...

  • 赞比亚历史发展阶段简介,你了解过吗?

    赞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mbia)是非洲中南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大部分属于高原地区.北靠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邻坦桑尼亚,东面和马拉维接壤,东南和莫桑比克相连,南接津巴布韦.博茨 ...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葡萄牙语:República Democrática de São Tomé e Príncipe).简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是位于非洲中西侧几内亚湾东南部的岛国,东距非洲大 ...

  • 赤道几内亚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赤道几内亚(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 Guinea Ecuatorial),位于非洲中西部几内亚湾,由大陆上的木尼河地区和几内亚湾内的比奥科.安诺本.科里斯科等岛屿组成.西临大西洋,北邻喀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