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东魏无机可乘暂时休战,各自休养生息侧重不同
邙山会战以东魏的惨胜而告终,但并没有伤及到西魏的根基。等到高欢和侯景撤退后,西魏军开始了小规模的反击行动。大同四年(公元538年)十二月,西魏的是云宝攻打洛阳,东魏洛州刺史王元轨弃城逃跑,都督赵刚则袭占了广州。于是,襄州、广州以西城镇重新归于西魏。东魏无力发起反攻,采取另一种方式与西魏抗衡,将领段琛等人占据宜阳,派阳州刺史牛道恒去引诱西魏边境百姓。西魏南兖州刺史韦孝宽深以为忧,先伪造一封牛道恒归降的信,然后派间谍将信遗留在段琛的营地,段琛果然对牛道恒产生怀疑。韦孝宽趁他猜疑时,出兵袭击,活捉牛道恒和段琛,崤山与渑水地区得以安定。西魏东道行台王思政认为玉壁地势险要,请求在那里修筑新城,并要求从恒农前去镇守。元宝炬下诏同意,并加封他为都督汾、晋、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原行台职务不变。由于韦孝宽和王思政的存在,东魏再也找不到可乘之机,双方心照不宣的将注意力放在整顿内政、休养生息上,各自韬光养晦。自从元诩即位以来,北魏变乱四起,为了躲避赋税与徭役,许多百姓出家为僧尼,出家人达到两百余万,寺庙也足有三万多处。高欢对此深为不满,授意元善见下诏给各级地方官员,规定:凡是擅自建立寺庙的,根据所花费劳工的多少,以枉法论处。高欢又让高澄代理吏部尚书,开始改变崔亮制定的按资历提拔官员的制度,根据品德与才能提拔,又淘汰原有的尚书郎,精选出门第才能合适的人来充当,凡是有才能与声望的人士,即使没有被推荐提拔,高澄也请到府上与之游宴、讲论、赋诗,得到士大夫的交口称赞。高欢认为徐州刺史房谟、广平太守羊敦、广宗太守窦瑗、平原太守许惇政绩显著,廉洁而有能力,特地向各州刺史去信,热情洋溢的表扬了房谟等人,以便对他们进行鼓励。对于一个行伍出身的人说,高欢的改变难能可贵,愈来愈有政治家的风范。相比之下,宇文泰比他做得更出色。大同五年(公元539年)春,宇文泰在行台设置学堂,选拔丞郎、府佐中品德出众、聪慧敏锐的人充当学生,命他们白天处理公务,晚上去学堂听讲习。十月,宇文泰让人在阳武门外放置纸笔,允许百姓评论朝政得失。大同六年(公元540年)春,西魏开始铸五铢钱,着力稳定经济。大同七年(公元541年)秋,宇文泰派侍中宇文测出任大都督、行汾州事。宇文测处理政务时讲究效率、仁慈,受到士民的普遍拥戴,他所管辖的地域与东魏相连,东魏人多次前来掠夺,宇文测抓住他们后,先给他们松绑,然后亲自接见,专门安排美酒佳肴,像招待客人一样,还送给他们粮食,派人护送出境。东魏人深为惭愧,便不再与宇文测为敌,汾州与晋州两方百姓如果遇上喜事或丧事,还相互前去祝贺或吊丧,时论给予好评。不料,有人控告宇文测交通境外,宇文泰大怒道:“宇文测替我安定边境,我了解他的心意,你怎能离间我们骨肉?”下令杀掉控告者。宇文泰想要改革弊政,采取有利于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制度,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苏绰便竭尽所能支持他的改革,裁减多余的官员,设置两个令长,并且实行屯田,以便增加军用开支。苏绰又撰写了六条诏书,于九月正式付诸实施。具体内容曰:一、清心;二、敦教化;三、尽地利;四、擢贤良;五、恤狱讼;六、均赋役。所谓清心是指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要求执政者端正认识,以身作则;敦教化是指宣扬道德文化,移风易俗,培养百姓俭朴、慈爱、和睦、敬让的品质;尽地利指劝课农桑,不违农时,发展农业生产;擢贤良是选贤任能,不拘资历和门第;恤狱讼是指明断狱案,不滥施刑罚;均赋役是均平赋役,调济贫富,不可舍豪强而征贫弱。宇文泰对这六条诏书非常重视,专门摆在座位旁边,又命各个部门的官员学习背诵,并规定凡是担任牧守令长的,如果不熟悉这六条和户籍情况,不能再担任现职。之后,这六条成为西魏的基本国策。十月十六,西魏颁布新法《麟趾格》,并开始在全国实行。不久,又增加了十二条新的制度。是年,高欢发现各州征调绢帛时,都不按照规定执行,百姓为此吃了许多苦头,就上书请求元善见颁布命令,规定一律以四十尺为一匹。自从发生动乱后,北魏的农民和商人纷纷失业,六镇百姓相继向内陆迁移,到齐、晋之地寻求生路。北魏分裂后,又连年发生战争,河南各州郡全都一片荒芜,公私贫困不堪,许多百姓饿死。针对这种情况,高欢命各州的河岸以及有渡口和桥梁的地方设置仓库储存粮食,然后通过水道转运,供应部队,应对饥荒,又在幽、瀛、沧、青四州的海边煮盐。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东魏军事和行政方面的开支,基本上能够周转。到了这一年,东魏东部地区连年丰收,一斛谷子的价格降到了九个钱,山东百姓在经历长时间的困顿之后终于恢复了生机。这时,临淮王元孝友上书给元善见道:“旧制规定,以一百户为一族,二十五户为一闾,五家为一比,一百户里有族帅、闾帅、比帅共二十五人,都免除兵役和劳役,与普通百姓相比苦乐不均,在这种羊少狼多的情况下,又互相蚕食,危害已久。京城的各个坊里,有的是七八百户人家才有一个里正和两个史,日常事务都做得不错,何况京城外的各个州呢?请求照旧设置三正,名称不作改动。每个闾只设两个比,算起来一个族就减少十一丁,这样可以增加许多税帛和兵役。”元善见将此事交给尚书办理,因没有获得高欢的认可,就此搁置。从宇文泰和高欢两人的改革措施来看,二人的理念还有着明显区别,宇文泰更偏重于文教和制度,高欢的着力点在于富国强兵,前者精细,后者粗放,优劣短长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