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北方千年古县-费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费县历史悠久,上古时为华夏东夷文化的发祥地,史称古鄪。春秋时期称鄪邑,战国时期称鄪国,西汉初年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河秀丽,阡陌流金,占尽沂蒙山区好风光,被称为“圣人化衍之邦,贤人钟毓之地。”

物阜民丰地,名士佳话多。费县尚有“学道名区”之誉。历史名人宛如星辰。春秋时期,以品行、学问著称的孔子七十二贤之中,就有十几人生活在费县一带,或在费县有过重要活动。费县是“笃圣”闵子骞和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的故里。费县的版图,就象历史老人脚印,沿着它的印迹走一走,旦夕就可以领悟到中华民族文化渊远流长。

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祖籍古琅琊临沂孝悌里,即现在的方城镇诸满村。复圣颜回24世孙、三国时青州、徐州刺史、关内侯颜盛由曲阜迁于诸满,是为琅琊颜氏始祖。因颜氏代传孝恭,颜盛曾孙颜含尤以孝悌闻名,因号其居为孝悌里。公元307年,颜含39岁随雪元帝南迁。颜盛及子颜钦 、 孙颜默 、颜畿死后均葬于距诸满西北1.5公里的颜林。因此,费县的颜林是为琅琊颜氏祖茔。

颜盛16世孙颜真卿,开元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因奸相杨国忠排斥,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叛乱,他联系其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17郡响应,被推为盟主,领兵20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他历事四帝,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李希烈叛乱,他被派往劝谕,为希烈缢死,大节凛然,举国悲痛,德宗皇帝称颂他“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赠司徒,谥“文

忠”。颜杲卿、颜真卿殉国后,在颜氏祖茔费县颜林修“二颜墓”,宋元佑六年诏“沂州费县颜真卿墓载入祀典”。在其故里,修鲁公庙、双忠祠、双忠桥,以志纪念。颜真卿一生不仅忠贞清正,刚正不阿,而且是一位承前启后、自成一体、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大家,成为唐代新书体“颜体”的创造者,形成“点如坠石,画如夏云,勾如曲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节有态,笔力雄强,沉着端庄”的独特风格。同时,颜真卿又是一位多产的书法家,墨迹有200种之多,虽然历经一千多年的沧桑巨变,至今仍有大量传留。他那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千余年来深为海内外华人和汉学友人所共仰,其墨迹成为后人学书的典范样本,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瑰宝。 为弘扬颜真卿的人品书品,费县成立了颜真卿研究会,在县城建塑了颜真卿雕像,修复了颜真卿故里古迹,举办了首届全国颜真卿学术研讨会,与省史志办共同编篡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颜真卿志》。

中国有个颜真卿,真卿故里在费县。”颜真卿作为费县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

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成为费县县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以县域文化论坛、书法大展和赏石旅游文化节为载体,费县积极推进自身的文化挖掘,同时在进行广泛文化交流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外地优秀文化的借鉴和吸收,推进了自身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县域文化建设体系

弘扬文化是载体,发展经济才是最终目的。加强县域文化建设实际上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加快跨越发展步伐,费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奋战五年,县域综合实力达到全省中等发达县的前列,打造鲁南经济带制造业基地和山水奇石、休闲宜居的新费县;做到更加突出跨越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和环境保障“四个更加突出”,在更高层次上强力推进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城镇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环境“七个全面提升”,推动科学大发展,建设和谐新费县。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为费县跨越发展赋予了更新、更强的活力和动力,凸显了费县县委、县政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和决心,昭示着费县更好更快发展的美好前景。

费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春秋、战国时期亦设为邑、国,西汉初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有“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的美称,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和孔子高徒闵子骞的故里。 近年来,费县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文化强县为目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奇石文化、现代文化资源优势,打造费县县域文化新品牌。

陵县秦汉置安德县,唐设平原郡,可谓是一座历史小城,而这座小城的扬名却与唐平原郡太守、唐朝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颜真卿有着密切的联系。颜真卿,字清臣,唐代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临沂,一生历任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的排斥,被贬为平原郡太守。颜真卿在平原郡任职三年,给陵县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书法艺术珍品《东方朔画赞碑》与《东方朔墓碑》。而颜真卿更因为他在平原郡与其堂兄颜杲卿联合河北17郡举义旗抗击安禄山、史思明而名垂青史,也使陵县由此而名扬古今。

陵县的汉唐文化历史悠久,陵县在唐代时为平原郡,大书法家颜真卿曾在此任太守,留下了众多的传说和历史古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