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为上海的小面馆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的小面馆,遍布各个街坊,名气不算大,年头却不短,总有一批忠实的老吃客帮衬,总有坚持自我的老板把持,经年累月,自成一格。
今天吃心想写的是北宝兴路上的琪琪面馆,难得来虹口这一区,惊讶地发现竟然可以路边停车,马路边一排车都是来吃面的,是有多少年没这么把车一靠吃碗面了!
走进面馆,账台空无一人,只有价目表和一只招财猫在朝你招手笑。
再往里走,才是面馆的核心所在,出面窗口前,食客先开口,讲清楚要汤面还是拌面,总共几汤几拌,窗口另一边,是时髦短发、妆容精致的老板娘,思路清爽,排兵布阵,嘱咐身后的厨师下面,出品迅速,丢碗过来。
此时食客早已胸有成竹的,开始点菜:“大肠面加烤麸,辣肉面加块素鸡,”又抬眼瞟了一眼桌上的几缸浇头,补了句:“再来只油面筋塞肉。”
老板娘速算能力惊人,食客话音刚落,她就报出了价钱,分文不差,不容置疑,很多人还喜欢用现钞,两碗面一百块有找。
钞票收好,阿姨把浇头也打好了,手脚飞快,摆盘还好看。
我内心叹服这个买面的流程,不但省下了收银的人工,大大提高了效率,还在无意间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场景感,窗口前永远人头攒动。
中午时分,室内满座,有两个供抽烟的户外座,我们就在明媚春光里吃面。
阿拉老样子,一汤一拌:大排面配炒素交,猪肝搭双菇面筋。
大排敲得扁,气派特别大,捏过的肉,嫩嫩的,裹了厚厚一层粉,调味偏咸,浸到汤里刚好,特别当饱。
素交炒得老派,不是虹口面馆巅峰之一阿峰那种炒卷心菜的素,而是黄花菜、黑木耳、豆干和油面筋的配搭,带出一层明油,亮堂,爽气。
葱油拌面,面给足三两,兜底翻,带出略焦的葱香。
配的牛肉汤,浓郁咖喱味,诚意满满。
看浇头,猪肝炒老,新鲜齐整。
油面筋烧得软噗噗的,特别讨人喜欢。
这里的浇头,看似冷浇,其实热炒,我看店里有位红衣大厨,不时来档口巡视,看哪个快卖完了就炒新的来。
我好奇装爆鱼的缸里还有只大鱼头,老板娘立马接话:“阿拉额爆鱼都是活杀烧的,鱼头就一起搞了呀。”“哈哈好,难得吃到爆鱼头,来一个!”
鱼头跟鱼身同价,卖14块钱,喜滋滋拿碗接着,正好汤有点咸,把鱼头浸进去,释出本帮红烧的甜,面顿时愈加和谐……店里油锅大,鱼头炸得焦,好不容易撬开鱼鳃,里头还藏着不少肉呢,啃大鱼骨,稍显狼狈,但在陌路街头,管他呢,哦,还有一片鱼鳍,炸得酥脆香!
隔壁两位老爷叔,互相递烟聊着天:“侬讲,阿峰好还是琪琪好?”
“我欢喜阿峰,阿峰额红烧正宗,还有鳝丝来!”
“我欢喜琪琪,伊拉是从麦德龙进额货,品质可以额,哎,前两天我帮老婆去吃四新汤圆,一塌糊涂哦……”
我们听了低头笑,看来这两位是虹饮派的高人。
我真的是好喜欢上海面馆里蕴含的人情练达和本地智慧,如果可以,想为它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