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智慧公路建设中值得关注的三个问题


2021年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提出提升智慧发展水平。加快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全方位布局交通感知系统,提升多维监测、精准管控、协同服务能力。加强智能化载运工具和关键专用装备研发,推进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应用。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

当前智慧公路示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包括北京延崇高速、山东济青中线、江苏五峰山高速、浙江沪杭甬高速、广东乐广高速、四川成宜高速等20多个省份的40余个项目。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智能交通事业部总经理李红芳在世界交通运输工程技术论坛(WTC2021)上发表题为《新基建下智慧公路建设实践与思考》的演讲,针对智慧公路建设中需要关注的三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问题1

智慧公路的建设原则是什么?

智慧公路建设原则-问题导向

  • 感知基础力量薄弱:从感知问题角度出发,机电设施规模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还不够支撑和满足日益增长运营管理及出行服务的需求。

  • 安全保障有待提升:从通行安全角度出发,对于公路特殊路段(特大桥、隧道、高边坡)、特殊时段(夜间、雾天、冰雪)、特殊车辆(两客一危)、违法行为(超速、逆行、违停、低速、车道偏离)的行车安全保障措施不足。

  • 综合管控手段不足:从管理角度出发,大量流交通已是常态化趋势,相较落后的综合管控手段无法满足运行现状,易造成路网压力大、交通拥堵等现象。

  • 服务能力手段单一:从对外服务角度出发,对于日常服务及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的准确性、时效性、便捷性等特点尚未达到要求。

  • 资产管理手段匮乏:从道路主体角度出发,对于公路核心价值管控对象资产(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手段匮乏,易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增加等现象。

智慧公路建设原则-分步实施

  • 信息化阶段:推进基础设施数字化,完善路网感知设施,提升公路管理信息化水平、应急处置能力和出行服务水平。

  • 网联化阶段:打造车路协同的智能道路交通环境,提供准全天候通行、车道级管控等服务,具备支持面向网联车的服务能力。

  • 智能化阶段:强化AI技术应用,建设具有自主控制、自我诊断、自我修复功能的新型设施,支持高效率的完全自动驾驶。

问题2

如何发挥新技术架构中“边”的作用?

智慧高速建设中“边”的作用更加突出

  • 算力下沉 交通状态精准感知:边缘计算在路侧提供算力,支持多源感知数据的实时处理与融合,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交通状态。

  • 时延降低 单点管控及时触达:边缘计算可以为安全类、控制类等时效性强的场景提供一个“感知-决策-发布”自闭环的低时延、高可靠应用环境。

  • 边云协同 多点联动全面服务:发挥边缘计算设备数据交互节点作用,与云平台获取的信息形成联动,提供跨节点的应用功能,适应高速公路的线型特点。

问题3

智慧公路实施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1、充分利用现有机电系统,挖掘新的应用价值。ETC门架数据的应用包括交通量检测(替代交调站)、区间测速、重点营运车辆监测、危险驾驶行为管控、收费稽核等。视频数据的应用包括交通事件检测、交通量检测、与雷达结合进行车辆精准轨迹刻画车辆特征识别等、稽查布控等。
2、发挥云架构优势,打通不同垂直业务的数据,实现多场景应用服务。
3、加强与外部系统联动,提升服务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基于导航的应用:与高德、百度等互联网图商数据共享,形成更为准确的交通信息数据,为公众出行服务和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 重点营运车辆数据的应用:共享并接入重点营运车辆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分析,实现重点营运车辆的动态监管,为应急指挥和执法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 气象数据应用:与气象部门进行数据对接,加强精细化预测预报工作,为驾驶员选择出行路线提供气象保障,切实增强应对恶劣天气和突发事件能力。

  • 一路多方应急联动:与公安,交警,路政系统进行信息对接,实现多方应急联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作者 | 李红芳(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智能交通事业部总经理)

来源 | WTC202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