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虹“半路出家” 艺术批评界第一位“吃螃蟹”的学者
“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2013-2019相关信息:展览时间:2019-11-01 - 2019-11-14展览机构: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放时间:10:00-18:00 周一闭馆展览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168号两年后,2019年11月1日下午,“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2013-2019”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拉开帷幕,这是全国首例有关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的展览,鲁虹无疑也成为艺术批评界第一位“吃螃蟹”的学者。
现场嘉宾合照展览分策展、写作、出版和工作四大部分,通过展示2013年至2019年鲁虹出版的书籍、发表文章的杂志、展览图册、工作过程的相关手稿、参与展览或研讨会的工作照片、工作日记、出行机票、聘书及工作证名牌等丰富的艺术档案资料,反映了一位兼具批评家、策展人和美术馆管理者三重身份的艺术实践者对亲身参与过程的思考和状貌,也由此透示出一家民营美术馆建设和发展的历程。
在鲁虹看来,他的从艺人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学习阶段(即从读中学到下放,再到读大学的阶段:1966年至1981年);二、在湖北文联的工作阶段(即从在湖北美协工作到在《艺术与时代》工作的阶段:1982年至1993年);三、在深圳美术馆工作的阶段(即从1994年至2013年);四、在武汉合美术馆工作的阶段(即从2014年至今)。考虑到对半个世纪以来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清理难度太大,本次展览他选择从2013年到2019年作为时间的上限与下限,聚焦在合美术馆当执行馆长的阶段。“在合美术馆的五年半,不管我是当执行馆长也好,写书也好,策展也好,我是把它当成一件事来做。我是做艺术史的,做展览也是请艺术家来做研究性的文献展,强调手稿、强调文献,这是合美术馆的一个方向,也是合美术馆和其它美术馆不一样的地方,跟我的研究很有关系。”鲁虹谈到。也正因此,每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但凡在合美术馆做展览,都会为试图呈现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自己而感到殚精竭虑。
鲁虹一直有一个习惯,有什么东西就把它装在袋子里,“从小到大已经装了许多袋子,这六年也是,隔一段时间装一个袋子,隔一段时间一个袋子,这些袋子一直没有动过。我以前没想过做展览,反正我觉得做了事情就把它留下来。”也是这一习惯才有了今天的这场展览。可这海量的档案,也给展览带来一个大难题——资料太多!面对二十余个档案袋的大量资料,策展人周振鹏考虑到实际的展览空间和效果,不得不从数量庞大、种类纷繁的档案中割舍掉近一半的资料,选择了相较之下更为重要的内容进行展出。
“鲁虹老师资料的体量让我非常吃惊,这些资料给我两点强烈的感受,一是他无论著作也好、批评也好,还是策展、美术馆的建设,质量都非常高。另外,鲁老师每天很自律,他的工作日志、生活日志对每天所做事情都有记录。尤其在我们频繁接触的几次见面中,他常谈到一个词是‘使命感’,他认为把历史的东西记录好、编辑好、写好是他的使命,这种使命感不是对外人的一种炫耀,而是真实行为给我的感受,这在现代社会非常难得。六年的时间有这么多东西出来,他的源动力在哪?我觉得就是使命感。因为有使命感,所以他很有劲地去自律,去工作。我希望这个展览能把鲁老师的这些东西体现出来。”策展人周振鹏谈及策划此次展览的感受。
当天下午,开幕现场迎来了众多艺术家、批评家、广美师生及鲁虹先生远道而来的好友。开幕式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陈晓阳主持,介绍完到场嘉宾后,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范勃、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前馆长左正尧(由本次展览执行人王秀媛代读贺词)、策展人周振鹏和展览主角鲁虹先后致辞发言。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陈晓阳主持开幕式“对他艺术档案的梳理和研究,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实践者的多面呈现,更是一段中国当代艺术进程的发展历史,其中既有批评家、策展人、美术馆管理者的视角,也有近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事件与活动,他们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为我们展现出当代艺术的轨迹。”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范勃对展览的称赏溢于言表。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范勃致辞“策划这次展览的目的在于通过一次展览去展现批评家的学术事业、研究和批评成果,这次立体呈现,也是对批评家个案的再研究,通过展出的图文档案,顺着批评家的脉络,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生态,文献中收集了对艺术家及艺术批评家创作个案脉络的分析,通过展览,我们把眼光引到道和术的层面,讨论学术建构的支配度,在文本梳理中找到个人的学术定力,同时找到个人在群体学科构建中的立体位置。展览在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为同学在未来的创作和理论构建路上提供了思想逻辑灯塔和目标。”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前任馆长左正尧在贺词中谈及展览邀约的初衷。
本次展览执行人王秀媛代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前任馆长左正尧贺词
展览策展人周振鹏发言
展览主角鲁虹发言同样是展出文献、档案材料,这次艺术档案展与以往的文献展有何不同? “按照常规的说法,文献展指的是一个历史时期或已经形成某种历史现象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文献资料展出,有回顾意义。但作为个人的文献展,这确实是开创性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冯原谈到此次展览与文献展的区别。
2013-2019年间策展部分档案和手稿加盟网www.68jiameng.com/“在大规模的筛选之后,最终确定展出的资料规模仍然可观:展览策划手稿135页,《中国当代艺术史》写作手稿138页,《中国当代艺术全集1978-2018》编写手稿81页,论坛发言手稿143页,个人著作14本,文章发表过的刊物书籍34本,在外策划展览图册20本,合美术馆展览图册15本,合美术馆工作记录98页,参加艺术活动机票212张,个人日志9本等。”展览现场根据内容不同分成合美术馆工作、个人著作出版和手稿、馆外展览三大区域,各类材料按一定的划分逻辑展出,但同时又在视觉上打破这种定势的规律。在合美术馆工作的展示区域,展出鲁虹担任执行馆长5年半以来部分工作计划与记录、展览海报及出版的展览画册和《合美术馆年鉴》。
鲁虹担任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部分工作计划与记录
合美术馆2014年至2019年部分展览海报图片
合美术馆展览画册和《合美术馆年鉴》在个人著作出版和手稿区域,鲁虹介绍道, “这是我5年来出版的书籍,这是我写的书,这个再版六次的教材。《中国当代艺术全集》是我带领我的研究生一起收集的1977-2008年发表在美术杂志、艺术当代等出版物或网络上影响当代美术的重要文章,估计明年年初可以出版。”
2013-2019年出版的个人著作
六卷《中国当代艺术全集1978-2008》拟2020年正式出版
2013-2019年曾发表过文章的部分刊物“他的很多想法都集中体现在著作写作上,而手稿内容更多地像是他每天的思考。这是他在写《中国当代艺术史》时的笔记,记录了一些东西的出处。从这些资料,慢慢地可以读出鲁老师工作的方法。所以档案文献展览跟看书一样,要去读、要去想的,透过一些细节来看他的思维和工作方式,这很重要。”
撰写《中国当代艺术史》所做的部分笔记“这日历记录了鲁虹老师的日程安排,一些重要事情会有序地记录在日历相应日期上。而每一天的事情都记录在工作日记本上,每一年都有一本”
2013-2019年部分工作与生活日记满墙的照片把观者带到鲁虹工作的现场,以一种旁观的姿态去参与体会。而照片随意的感性展出,亦打破打档案材料理性安排形成的气场,“在策展安排上,我喜欢偶尔打破非常规整的理性现场,加入一些感性随意的东西,提升展场的温度。”周振鹏提到。
照片墙局部
繁忙的工作之余作为消遣方式的书法作品在馆外工作区域,212张整齐排列的登机卡、展览画册及工作手稿亦成为鲁虹繁忙工作的“物证”。
2013-2019年外出参加艺术活动的部分登机卡
2013-2019年进行策展时的部分展览图册这场国内首例艺术档案展的另一重社会意义,正如心系学生的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周湧所言,“在美术学院举办这场展览,对以后有意于从事理论、批评和策展的学生是一个很好范本,具有意义非凡的教育示范作用。”据悉,“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计划明年继续举行巡展,并扩大鲁虹的艺术档案范围。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将涵括1993至2020年的资料,宋庄的展览则纳入85思潮部分及2020年的新资料,而鲁虹的工作方法展示,也将成为未来展览的重点,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