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专辑:清朝皇宫与民间的过年景象是什么样子?03
03 晚清时期,老照片记录的春节图景
到了晚清,摄影技术引进到中国。一些老照片记录了清朝末年的春节景象。
1860年焚毁前的圆明园。那时的圆明园也是皇帝春节期间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这是当时大家在街上拜年打招呼方式,百姓会相互之间作揖表示祝福。当时作揖是一种特有的礼节,行礼的时候,双手互握合于胸前。拱手时一般左手在外,表示真诚与尊敬。每逢过年出门,不管认识与否,都要进行作揖,祝贺对方新年好。
这是照相机记录下来的“踩岁”风俗。芝麻秸噼里啪啦被踩碎,象征着岁岁平安。
凳子上冒烟的东西是烟花,人们站在门口等待着烟花的绽放。烟花在我国的历史还是非常悠久的,但一般都是宫廷和大户人家才买得起。照片中从院落来看,这户人家不是平民百姓,应该是有地位或者有钱的门户。
过了初一,人们会带着孩子出去走亲戚拜年,大人孩子穿戴一新,欢欢喜喜出门去。那时候的亲情似乎要比现在更浓厚。
正月初五在这一天,那时民间有“破五”的说法,家家户户吃饺子,女人也没有了约束和限制,这一天之前妇女们一般都不出屋,现在可以大方出门玩乐。初五也是迎财神的日子,集市在这天开张,街上一片热闹的景象。
这张照片中,大街上人群熙熙攘攘,似乎和现在差不多,人们都要出来转一转逛一逛。
赶庙会
庙会一角
街头小贩
街头艺人
通过以上美术作品和老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清朝时的春节风俗与现在的风俗基本相差不大,一些很典型的风俗习惯都延续了下来,比如贴春联、挂红灯笼、吃年夜饭、拜年等等。也有一些风俗随着历史变迁而消失了,比如“踩岁”“熰岁”等。其中,延承几千年的燃放鞭炮传统,现在出于安全与环境保护考量不得不禁止,从大局看是完全合理的,但从民俗角度来说,也算一种遗憾。
不论地域,不论古今,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重大的节日,把华夏祖先与后世子孙紧密联系在一起。虽处不同的时空,但人们都秉承同一个心愿:新的一年,阖家团圆,生活美满,吉祥安康。
附:清代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