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日重要战斗:反封锁
2018-01-06 09:45:07 来源:山东省情网 作者: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点击:63
1938年,日军占领山东的主要城市及交通干线后,对抗日根据地构成初步的分割封锁。从1939年起,日军扩大点、线占领,实行“囚笼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分割封锁。尤其经过1941年、1942年残酷的“扫荡”和“蚕食”,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更加严酷。日军以铁路、公路为骨干,沿线密布据点,分兵守备,尔后扩大支线,向根据地内部延伸,构筑封锁沟、墙,形成封锁体系。日军还在封锁线附近组织“爱护村”,以加强封锁,保护其交通线。敌依赖封锁线,严禁工业品,特别是军火原料及药品进入抗日根据地,使八路军的活动和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为打通各区之间的联系,打破敌人分割封锁,中央军委于1940年3月指示,“各兵团应积极向封锁线游击,并指派专门部队担负各区间之联络”。山东军民遵照军委的指示,进行了机动灵活、艰苦复杂的斗争。
反封锁斗争,是在主要交通线两侧建立秘密交通队,保持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1940年底,一一五师令山东各区分别以1个营的兵力,依次编为第八至第十四共7个交通大队,负责掩护人员物资过往封锁线。鲁南铁道游击队在津浦路临城至利国驿段和临枣支线上,坚持维护着一条华中、山东通往延安的联络孔道。他们仅在1941年6月至1943年6月两年中,就护送人员和物资达60次之多。1942年7月,他们曾在临城至姬家庄一带,控制敌伪据点,严密监视敌人,掩护刘少奇等安全通过津浦路西返延安。还不时把从敌占区搞到的武器、弹药、布匹、医药等送往根据地。
对敌设置在根据地要害地区、位置较为孤立、防守力量又比较薄弱的封锁线,山东八路军则相机摧毁。1941年3月,日军“扫荡”沂蒙山区后,增设汤头、半程等17处据点,构成东起沂河西抵蒙山的三道封锁线,切断了鲁中与鲁南两大根据地的联系。然守敌均系伪军,战斗力差,且远离临沂、费县等城,较为孤立。3月22日,山东纵队第一旅、第二旅各一部发起反封锁作战,至26日全部拔除了楔入根据地中心的敌据点。是年底,日军对鲁中进行5万人大“扫荡”后,以临(沂)蒙(阴)公路和滋(阳)临(沂)公路为骨干,构成环绕蒙山的封锁线。1942年1月,山东纵队第一旅以奇袭和强攻相结合的战法,拔除了垛庄、界牌等14个据点,歼伪军近千人,打破了敌之封锁。
日军在其交通线两侧以及抗日根据地周围,修筑大量封锁沟、墙,以阻碍抗日军民通过其交通线,并进一步分割封锁抗日根据地。1942年底,山东(津浦路以东)地区的封锁沟、墙总长达4000余公里。1943年,日军继续加强封锁,其中以对滨海区之沭河、胶东区之烟(台)青(岛)公路、清河区之小清河的封锁为甚。敌伪拉丁抓夫、挖沟筑墙、毁田扰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仇恨。山东八路军领导人民,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反封锁沟、墙斗争。参加反封锁斗争的部队专打掩护挖沟、筑墙的敌人,夜间轮番袭扰,白天打埋伏。民兵则用地雷封锁据点,以麻雀战袭扰监工的伪军,制造种种困难,使敌挖沟筑墙难以为继。对业已竣工的沟、墙,由部队掩护群众填平推倒,加以破坏。1943年1~5月,胶东军区组织15万人,在烟青公路上平沟毁墙200余公里,使敌封锁计划破产。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1-06 09: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