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梁漱溟先生最初的交往——百岁老人阎秉华访谈录(一)
张建安采访百岁老人阎秉华时合影
一、与梁漱溟的最初交往
张建安(以下简称“张”):阎老您好,您今年九十几了?
阎秉华(以下简称“阎”):已经100岁了。1917年出生的。
张:您是在哪一年知道梁漱溟先生的?
阎:梁先生是我老伴李渊庭的老师。李渊庭18岁从家里逃跑出来,他的两个后娘虐待他,父亲也虐待他。因为他是长子,他的两个后娘怕他抢家产,所以他1924年的时候就跑出来。我和李渊庭在1935年结的婚,这才知道有梁先生。那时候,我并没有读过梁先生的文章。
张:他们住北京大有庄的时候,您还没有和他接触?
阎:没有呢。他们住大有庄是在1927年。我见到梁先生是在1945年。
张:怎么那么晚才见着?
阎: 1941年,梁先生让李渊庭先到重庆,然后陪他一块到香港办报。可是我们借不到路费,筹到路费了,已经到了3月份。那个时候交通不便,赶到重庆北碚已经5月,梁先生他们已经离开重庆了。李渊庭就先在梁先生办的勉仁书院当研究员。所谓勉仁书院的研究员,也是勉仁中学的老师,拿工资很少,是公立学校的一半,只够吃饭。饭还很糟糕,没什么菜。大家都说是艰苦抗战,就是这个情况。后来,我也去了勉仁工作。我没有文凭,人家安排我做事,是为了给李渊庭解决困难。因为我们一去四川,就让人偷了个精光,身边带的衣服、吃饭的家具都被偷光了,光靠李渊庭的工资我们的生活也过不下去。1943年夏天的时候才安排我,我那时带着两个孩子。安排我做什么呢?就是帮助李渊庭解决吃饭问题。梁先生他们器重的是李渊庭。问我文化程度,我说读到初中二年级,代数学完啦。问我能不能教,我说我当时是个小老师,在班里是第一名,现在我不知道啦。结果就安排我到了北碚山上,北碚不是有个温泉嘛,温泉那附近,梁先生办了个勉仁中学,安排我到那儿教一二年级的数学。
张:勉仁中学和勉仁书院是怎样办起来的?
阎:梁先生1939年受了毛主席的启发,要为抗战尽点力,于是到前线的山东、河南、河北去考察。他征得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和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两方面的同意。蒋介石还送他1万块钱的路费,但是梁先生考察时并没有用这些钱,当时他的学生也有参加抗日游击队的,死了不少,于是就用一部分钱埋葬这些人。还有一些钱就用来办勉仁中学。办勉仁中学和书院时,国民党审计委员会也给了钱。但后来李渊庭去取钱时,审计委员会就不给钱了。为什么呢?他们认为梁先生为共产党办事,就不给钱了。
张:卢作孚不是也支持勉仁书院吗?
阎:没有给多少钱呀,梁先生也不好意思要。很穷。
张:你们到重庆后的这段时间,梁先生应该是在桂林和香港,既筹办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光明报》,还写了不少关于中国文化的文章。这以后,才又一次返回重庆。您估计就是在这时与梁先生见面的。
阎:是。那是在1945年,梁先生从桂林回来,李渊庭就带我去找梁先生。梁先生第一天就问我参加民盟了没有。我说没有。梁先生就用异样的眼光盯着李渊庭,也没说话。过了一个星期去,人家说已经把我介绍进民盟了。
张:是梁先生介绍你参加民盟的?
阎:不是,是梁先生的夫人陈树棻介绍的,她当时也参加民盟了。因为这件事,我最初还发脾气了。我说:“干嘛非要我参加?”因为我对国民党很讨厌,我老伴也不跟我讲民盟的事情,所以对民盟并不了解。梁先生听到了,马上进来说:“你不参加,就把那个表收回来。”我说:“算啦。民盟究竟是做什么的?”他们告诉我:“是想推动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
张:那是几月份的事?
阎:1945年11月。
张:抗战已经胜利了。
阎:胜利了。
张:您还记得第一次见梁先生是什么印象?
阎:他是个道貌岸然的人,跟熊十力先生完全不一样。话不多。但是他对我感兴趣。我那会才二十七八岁,还是个青年。听说梁先生是个大学问家。我没有学问。我话不多,问我什么我答什么。大概他对我感兴趣,还让我给他缝衣服。
张:他信任你?
阎:梁先生他信任我。特别好的一块料子,外国人送的毛料,他想做一个旗袍,一条裤子,但是到了裁缝铺,都说不够。两件不够,只能做一件。他就让我做。他说你不是数学老师吗,你算一算。
张:是梁夫人这样跟您说的?
阎:不,是梁先生自己。我还奇怪他为什么叫我解决这个问题。
张:做什么呀?
阎:做一个旗袍,一条裤子。
张:长袍吧?
阎:长袍。后来我就认真地给他一算,裤子接个缝,袍子不能接缝,这样裤子也出来了,长袍也露不出来。他很高兴,就让我给他裁。做成了以后,他高兴极了。
阎秉华:内蒙古托克托县人,民盟中央退休干部。曾与梁漱溟、熊十力长期交往。受梁漱溟委托,与丈夫李渊庭一起编著出版了《梁漱溟先生年谱》,整理出版了《梁漱溟先生讲孔孟》等书。
张建安:山西原平人,曾任《纵横》杂志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编辑部主任,现为北京史记研究会副会长、山西工商学院通才学院客座教授;采写、并在三联书店出版过《百岁忆往》(周有光口述)、《百岁溯往》(姚奠中口述)、《百岁追忆》(马士弘口述)、《往事旧友 欲说还休》(汪子嵩口述)。撰写发表过数十篇关于梁漱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