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然子:中峰镇中峰寺源自道观大鹏山的分析

作者:搬螃蟹

编者按:

7月7日,綦江区道教协会副会长@元然子 道长一行3人,在綦走团文史爱好者的陪同下,来到中峰老街中峰寺考察。现将结果供大家参考。

元然子:中峰镇中峰寺源自道观大鹏山的分析

阅读导览:

一、始建时间

二、道教起源

(一)大鹏山山门坊的道教属性

1.现存门联和刻图指向道教

2.现存戏楼更是道教专属

3.大鹏山名字来源于道教

(1)“大鹏山”三字出处

(2)两处“大鹏山”出现顺序

(3)“大鹏山”山门坊建设时间

(二)现存殿堂布局以道教为主

三、佛道并存

(一)佛僧入主的原因

(二)佛僧接管后的传承与发展

1.《重修中峰寺叙》不是残碑

2.中峰寺住持有容乃大

3.不改初心的道观“大鹏山”

(三)万兴双山中峰寺的相同命运佐证

一、始建时间

一座道观从开始到兴盛,一般都要经历数代人上百年的努力。大鹏山道观起初规模,或许就是一座小庙,在清初或以前鼎盛时期,就逐渐发展成三大殿的规模。特别是这豪华版的山门坊,是目前重庆地区道观中现存古山门坊中气势最为磅礴、雕刻最为精美的,没有之一!

从现存道光元年(1821年)石刻碑记有“明季成化戊戌岁(1478年)重修”①文字分析,按始建距重修时间至少100年左右计算,大鹏山道观的始建约在1378年(明洪武十年)左右,即元末明初,距今已近650年。还有可能更早。

这与明朝皇帝崇尚道教,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中央、外府及县各始设道录司、道纪司、道会司,形成各层级道官机构的历史大背景相符。

也与同期綦江道观建设时间相符,有据可查的如安里石庙山(今东溪镇永久小学)②,元朝时就建有川主、关圣、文昌、释迦四庙,前三即属道教性质。比大鹏山目前史证明确可推时间更早。

二、道教起源

(一)大鹏山山门坊的道教属性

1.现存门联和图案指向道教

门联“青龙达福地,白象紧盘旋”以及石雕图案全都是道教风格。特别是“大鹏山”名匾左右分列道教护法神“王灵官和马元帅”。

另有辨认为托塔李天王和太上老君的说法,因神像手上无塔或未执拂尘,显然属误认。

现山门上与佛教相关的只有两处,都属近期制作,不足为凭:

一是山门右侧倒挂狮子旁的一个“佛”字,不是原生雕刻。经对比两侧同一位置发现,此处原有人物图雕,风化后被后人先后补上“静”“佛”二字(门拱上的“福”亦是)。

二是山门最左下站立韦陀菩萨(右下为道教土地公公)。据中峰寺现81岁的住持释正文介绍,同样属后期补立。

2.现存戏楼更是道教专属

只有宗祠、会馆等道教场所,才可能搭建戏楼。这在佛门清静之地,是不可能出现的。且从山门背侧无任何雕刻装饰且风化程度低来看,此戏楼并非后期补建。

按宗教规则,外来人员正常情况下进出道观,只能通过山门。也就是说,大鹏山戏楼脚下左右两侧,一定是封闭的。中峰老街过往的人,不能从戏楼脚下横穿而过。

至于目前的开放环境,也应该是清末或民国时期,该寺观失去了在当地的话语权后,根据民众生活便利需要,顺应时事而打开,也可以说是迫于无奈打开的。

3.大鹏山名字来源于道教

目前中峰镇中峰寺内仅有两处古刻留存有“大鹏山”三字:一在山门坊名匾,二是道光元年(1821年)重修中殿时,由当时中峰地区年高德劭的令狐成一和刘芝题写,刻在顶梁柱上的《重修中峰寺序》①。

(1)“大鹏山”三字出处

中峰当地历史以来,均无大鹏山名。说明只能是寺观名。

我们又只能推测其得名于山形势貌,似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鹏鸟”(綦走团一行曾爬上印子山巅观察,印子山与左右的笔架山、凤凰山相组合,确实形似且神似——编者注)。

(2)两处“大鹏山”出现顺序

《重修中峰寺序》与山门坊中的“大鹏山”,谁先谁后呢?

如果《重修中峰寺序》在前,又如何解释佛寺修了个道教风格的山门坊?只能说明山门坊在前。也就是说,“大鹏山”为典型的道观名。而不是佛寺名。

(3)“大鹏山”山门坊建设时间

根据废弃校舍地基上残存的碑记,“雍正十二年住持僧福浪同會首等……”一句,及续后提到的嘉、道时期住持源度和还在后期的住持能宦③,以及老街附近97岁的王明书老人、87岁的朱述康老人、78岁的刘明全老人、76岁的刘德财老人和周应兰老人、75岁的陈光全老人和现住持81岁的释正文等直到解放都是僧人不见道士的证实,可知至少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佛僧就已经接管了道观“大鹏山”,直到解放后的1956年。

也就是说,现存的精雕版“大鹏山”山门坊的建设时间,至少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以前的纯道观时期。结合“大鹏山”道观“明季成化戊戌岁(1478年)重修”及前述始建于元末明初的分析,现“大鹏山”山门坊的始建时间也应该在明朝才符合历史逻辑。

(二)现存殿堂布局以道教为主

据中峰老街及附近上述等高龄老人回忆,辉煌时期的中峰寺共有三殿,道教专属就占了上、下两殿:上为玉皇殿,下为川主殿。中为佛寺观音殿。

如果是佛寺为主,上殿就应为供奉释迦摩尼佛的大雄宝殿。

至于中殿供奉的为什么是佛教的观音菩萨,那是僧人入主“大鹏山”道观若干年后重修所为(详见接下来的分析)。

三、佛道并存

(一)佛僧入主的原因

道观被佛教占领后更改为佛寺的情况比比皆是,其原因不外有二:一是道观衰落,二是传承断代。

从历史记载和现存大量道教元素来推测,该寺观由道(大鹏山)改佛(中峰寺)的原因可能是后者。也就是说,当年的大鹏山道观并不是因为信众流失,香火衰败而被佛僧占领。而是因为其监院(当家道长)羽化后,没有接班人,佛僧乘虚而入接管。

(二)佛僧接管后的传承与发展

佛僧入主道观后,为了取得与当地信众的支持,并不会立即破旧立新。也就是说:原来供奉的道教神像,僧人并不会去主动破坏;道教信众来参拜,僧人同样不会阻止。

只是僧人会让道教元素逐渐边缘化。随着时间的推演,道观神像终将破落,僧人不会主动去修复。直到房屋建筑有垮塌危险需要重修时,佛僧会顺理成章改换门庭,最终实现“鸠占鹊巢”。

当然,如果有道教信众出资,要求定向维护,僧人也不会直接阻拦干涉。

回到中峰镇道观“大鹏山”变中峰寺这个话题。

1.《重修中峰寺叙》不是残碑

比对寺内现有两块碑记及中殿的六根顶梁柱文字,可以肯定,中殿内位置最显要的一根顶梁柱侧面的《重修中峰寺叙》,并不是之前所说的不知道成文于何时的残碑。而是时间(紧接叙文的该柱下一侧面上刻有道光元年九月望三日,与现已作为墙基的另一残碑刻中“嘉庆十年十月十二日,住持僧源度同徒等……”时间段大致吻合)、地点(中峰寺)、人物(今住持僧源度同徒)、事件(迁升上殿和重修中殿等)俱全的完整古刻。

经仔细观察发现,中殿屋顶木横梁上也有用毛笔写的道光元年字样。再次证明,中殿距今最近的一次重修,就是道光元年。

2.中峰寺住持有容乃大

两块碑记相比对,可以得出中峰镇中峰寺历史上最为出名、贡献最大的住持,目前已知的主要有三位:

一是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福浪。

二是嘉庆十年(1805年)的源度。他又于道光元年(1821年)重修了中殿。

三是后来的能宦。

正是因为嘉、道时期的源度住持重修了中殿建筑,所以中殿能皈依佛门改供观音,让时间久远的后来人既看不到也听不到任何道教痕迹。

但这三位贡献突出的知名住持,没有搞强制拆迁,尊重普通老百姓拜了神仙又跪菩萨的信仰自由,客观上基本保住了道观“大鹏山”的规制,促就了这段佛、道共荣的和诣中峰佳话。

3.不改初心的道观“大鹏山”

上殿、下殿,因为时间的长河没有把它们熏到不得不拆除的境地,又因当地信众不改初心意愿承担运营维护成本,因此得以幸免“改头换面”,仍能在佛经吟唱中独善其身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学校改建才拆除)。

按常情理解,房子已经更换主人,怎么可能还挂原主人的名字?但山门坊因为顽强的生命力(有顶盖遮风挡雨),又有信众的支持该维修时即维修,佛僧或因为敬畏前辈或因为不敢冒佛、道之大不韪,所以顶匾“大鹏山”三字直到300年后的今天也没有能够更换成应该有的“中峰寺”三字了。

(三)万兴双山中峰寺的相同命运佐证

无独有偶,綦江城周万兴双山中峰寺,至少在清末时就是上殿佛堂、下殿道场格局的佛、道共处局面。该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始建,稽古灵于165年后的康熙九年(1670年)重修正殿,源菘和尚再于135年后的嘉庆十年(1805年)重修上殿,都没有重修或维修下殿的记录。原因也许同上。

注释:

①《重修中峰寺叙》

考之吾境大鹏山中峰寺古刹矣,不知创自何朝。第见断简遗碑,于明季成化戊戌岁重修,至我朝数百年也。无如殿宇倾圮,佛像已朽。今住持比丘源度同徒等,竭仓库之蓄积,修崩坼之殿堂。迁升上殿,重修中殿,以及东西两廊。强遵先朝之旧制,愈建崔巍之珠琳。满堂佛像更装金身,外有乐助金锱,名各垂于座下。予等为之叙,以年月日时勒诸于石,不过使后之见者以犹今之视昔云耳。

乡耆令狐成一、刘芝题叙。

道光元年九月 望三日立

②《綦江县志》(清道光版)卷二、卷七。

③《O殿係》

雍正十二年住持僧福浪同會首等OO。又於OOOO嘉庆十年十月十二日,住持僧源度同徒等,O上重新OOOOO七年,住持僧能宦,O取田囬寺,开O田O十馀石,竭力耕田,O積倉儲。十九年起,O復修。於二十一年八月十二日,OOO性六根海面,井OO同请O陞節正殿,OO監,監雕移OOOO财神二像石龛OO山门石(石旁一个方字)OOOOO神座位,此係寺OO苦積捐修,無廢OO之功,寺僧等OOOO佛思之栽培,OOO檀越O位,施OOO师父之训迪OOO九之OOO心。

相关链接:

1.中峰寺&中峰市

2.中峰寺与大鹏山

3.对不起中峰人民,恭喜万兴

4.中峰镇中峰寺的名堂多多多

5.关于道光县志所载,中峰寺属地之争,之浅见

6.回复《关于道光县志所载中峰寺属地之争之浅见》

7.再考中峰寺

8.大鹏山来信啦

9.再考中峰寺(二)

10. 回复《再考中峰寺(二)》

11.连续剧”中峰镇中峰寺与万兴中峰寺”全剧终

12.中峰古镇赋

(0)

相关推荐

  • 【原创】《冬游卧佛寺》 作者:张彦华 朗读:杜鹏博

    第447期 冬游卧佛寺 作者:张彦华 朗读:杜鹏博 一个草未枯尽水初寒的初冬的早上,我们三位老朋友一起去游河北唐县的卧佛寺. 走京昆高速没两个小时很快来到了卧佛寺山下.远远望去,红墙绿树,安静祥和.寺 ...

  • 青城山,深幽涵碧的道教圣地

    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的青城山,在古代名为天仓山,唐开元年间更为现名.相传,轩辕黄帝时宁封子在青城山修道,他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 ...

  • 中峰镇中峰寺的名堂多多多

    中峰镇中峰寺的名堂多多多 --两座中峰寺的比较(二) 作者:搬螃蟹 2021年5月5日.9日,綦走团坚持自费AA的原则,冒着密雨.顶着烈日,先后到万兴.中峰,分别探访了两座中峰寺.有些话不得不说,供有 ...

  • 连续剧”中峰镇中峰寺与万兴中丰寺”全剧终

    连续剧"中峰镇中峰寺与万兴中峰寺"全剧终 作者:刘宇 长篇电视连续剧"中峰镇中峰寺与万兴中峰寺"终于在綦江区中峰镇人民政府的回应下全剧终!! 错过首播的观众不用 ...

  • 中峰寺与大鹏山

    作者:刘宇 宗教是社会特殊意识形态. 宗教管理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社会安定与国家统一,在古时候没有互联网等多元文化活动时,宗教是极为重要文化载体,对民众有教化作用,朝廷会格外重视这方面的系统管理, 寺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湖北省---竹溪县中峰镇甘家岭村

    竹溪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时至今日,遗留下来的古迹也很多,如古村落.古宗祠.古城墙.古寨.古街.古桥.古井.古树等等. 中峰镇甘家岭村,就是这样一处静谧之地.村里的"甘氏宗祠"是孝廉文化.忠烈故事. ...

  • 贡米之乡中峰镇

    贡米之乡中峰镇 山以竹名,地因溪显,秦岭之南,巴山延绵,此地多贡,得利于茶米.此县古称武陵,今名竹溪,县西秦川鄂交界,多产香米,粒大如玉,晶莹剔透,煮之饱满,味糯而香,多以贡品名显远近.今日中峰镇扬之 ...

  • 安徽省桐城市嬉子湖镇双店村:发展“旅游 文创 康养”为乡村建设服务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嬉子湖镇双店村位于安徽省桐城市东南方向,辖区面积10平方公里,水域广阔,塘塅众多,湿地绵延,水产品丰富,水陆交通便捷.依托自然优势,该村自谋出了以"旅游+文创+康养& ...

  • 全国助残日红五角行动北京宋庄镇草寺村爱心助残扶残公益活动

    全国助残日红五角行动北京宋庄镇草寺村爱心助残扶残公益活动 全国助残日是5月16日,红五角行动公益组织和北京爱心人士一行来到市通州区宋庄镇草寺村.本活动红五角行动公益发起人韩天杰,红五角行动全国艺委会主 ...

  • 黄自元朱子治家格言(附解释),字字规范,入门书法最佳字帖

    朱子治家格言解释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 ...

  • 30元买一件“镇馆之宝”,揭开“中国”一词的起源,专家惊喜若狂

    了解过那么多文物相关的事情之后,确实发现学习文化知识真的很重要,不然的话上天给你一件宝贝,你都很有可能将其当成废品,然后拿去废品站换钱,再当你知道此物的价值之后,估计哭晕在厕所的可能性是极其大的. 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