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行:(14)百年豪华大剧院

巴西也曾有过一段骄傲的历史。
人们称其为“黑金时代”。
我看,应该叫“白金时代”。
因为富起来的原因,不是黑色的石油,而是白色的橡胶。
亚马逊是天然橡胶树的故乡。
巴西是“橡胶王国”。
巴西垄断了世界橡胶市场近百年。
1844年,硬胶轮胎发明后,橡胶价格一路攀升。
亚马逊河畔的玛瑙斯富得流油。
马瑙斯成为世界闻名的大都市。
玛瑙斯被誉为“丛林中的巴黎”。
玛瑙斯一掷千金,建大剧院。
真的是千金。
1000万美元。
一百多年前的1000万美元,可以买多少黄金?
剧院外观请著名意大利建筑师切勒斯提尔·萨卡尔丁设计,罗马柱十分抢眼,中央圆顶涂着巴西共和国国旗的颜色。
室内装潢流光溢彩,极尽奢华。
艺术家克里斯皮姆·德·阿玛拉尔亲自指导。
金色的穹顶是不是有点眼熟?
对了,像巴黎埃菲尔铁塔的仰视图。
36000片弧形马赛克拼成,金光闪闪。
除了用巴西红木做地板,其它一切都从欧洲进口。
大理石柱子来自意大利。
雕花铁栏杆来自西班牙。
水晶灯饰来自法国。
高高在上的吊灯如何清洁?
加一个装置,可升降。
您家里装修的时候想到过吗?
一进门,大家都抬头往上看。
没注意到这豪华的座椅还有机关。
南美不是热吗?当时还没有空调,怎么办?
凳板做两层,底层放冰块,开孔透冷气。
聪明吗?
舞台,大气。
空间,宽敞。
装饰,华丽。
外栏,对称。
雕塑,别致。
绘画,精美。
穹顶上的4幅画,分别代表歌剧、舞蹈、音乐和悲剧。
您看这幅代表什么?
这里还有绘画。
是艺术女神吗?
还有精致的铜雕。
室内雕塑。
室外雕塑。
整个剧院就是一个艺术品。
人们在里面流连忘返。
看不厌。
一百多年了,还看不厌?
是的,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百年老“店”,经久不衰。
我们的行程表上,干脆就叫“百年大剧院”。
应该还有其它名字吧?
刚造的时候,怎么知道百年以后会成为“网红”?
网上有说是玛瑙斯大剧院的,也有说是亚马逊大剧院的。
我在舞台前的上方发现一行字,译成中文是“爱德华多·里贝罗”。
应该是人名,不是剧院名。
查了一下资料,爱德华多·里贝罗是当年亚马逊州的州长。
网上不是说剧院由一位种橡胶发了财的英国人出资兴建的吗?
怎么会刻上州长的名字?
再查,发现大剧院是政绩工程。
正式名称是亚马逊剧院。
当时,政府希望建一座高档的剧院,来提升玛瑙斯的地位。
1881年,筹得购置土地的资金。
3年后,选址确定。效率不高呀!
1889年,巴西帝国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共和国。
亚马逊州长爱德华多·里贝罗力促加快剧院建造的步伐。
1896年,亚马逊剧院竣工。
从立项到建成,耗时15年。
1897年1月7日,剧院开张。
第一场演出,是意大利作曲家庞开利的歌剧《乔康达》。
685个座位,分4层。
上面3层,共90个包厢。
每个包厢5个座位。
包厢与包厢之间有隔断,独门独户。
据说多数包厢为当年的出资者保留,今日仍由其后人所有,不对外售票。
正中间的包厢是最贵的。
我进去看了看,拍了一张中轴线。
亚马逊剧院,热闹了几十年。
但是,玛瑙斯的地位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1876年,英国人亨利在亚马逊丛林中采集了7万颗橡胶树种子,偷运到英国。在伦敦温室中培育成功后,移栽到了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地。
这些地方气候与巴西相似,却没有病虫害。
橡胶产量的增加,使得巴西橡胶价格下跌。
1914年以后,东南亚成了世界橡胶的主产地。
巴西的天然橡胶业变得无足轻重了。
玛瑙斯人奢靡的生活也走到了尽头。
1924年,亚马逊剧院停止了常规演出。
从此,玛瑙斯的地标建筑渐渐淡出人们视线。
直到1982年,电影《陆上行舟》,出现了亚马逊剧院的镜头。
电影走红,剧院也跟着走红。
全世界都知道了“百年大剧院”。
我第一次知道剧院包厢也是因为电影。
小时候,看《列宁在十月》,看到天鹅舞和豪华包厢。
那时,电视、网络都没有,电影大概是我们直观世界的唯一途径。
这座雕塑,静静地站了一百多年。
一百多年后,来看这“整个亚马逊州最重要的文化标志”,有什么感慨?
世事沧桑,艺术永存。

如果您觉得这篇游记还可以,请点右下角的“在看”。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