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革命根据地名人(2)——关向应的故事

关向应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关向应同志从青年时代就参加了革命活动,先后领导了上海闸北市民协会和山东共青团工作,蹲过监狱,走过长征。率军打仗,百战不殆,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奋斗终生。他先后担任120师政委、晋绥军区政委、晋绥分局书记等要职。

从湘鄂西苏区的创建到晋绥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壮大,关向应与贺龙并肩作战、精诚合作,成为亲若兄弟的生死至交,这种友谊在红军、八路军中被传为佳话,也为他们所带的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奠定坚实基础。关向应同志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为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不幸积劳成疾身染肺病而英年早逝。

然而,今天我要讲的是他在晋绥时候爱护人民、关心士兵、联系群众的几个片断故事。

一.踩坏农民的庄稼要赔偿

1940年夏季的一天,天色朦胧,驻扎在兴县蔡家崖的120师八路军指战员,在政委关向应同志率领下,踏着晨露,东进奥家滩一带,去参加二十里铺战斗。突然,关向应同志停下了脚步,在路旁的谷子地里仔细查看起来。原来,骑兵夜间行军时只顾赶路,不小心踩坏了老乡的庄稼。他越看表情越严肃,立即通知警卫员进行调查,等打完仗一定要认真处理。

战斗结束后,在营级以上干部会议上,关向应同志提出了这件事。当时,有的指挥员提出了不少客观原因,关向应同志耐心教有大家说,我们的军队来自于人民,为了人民。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军建设的宗旨。要想取胜于敌,首先要取信于民。否则,我们将成为无源之水,还谈什么抗日?!关向应同志语重心长的话,使大家深受教育。会议刚散,骑兵部队的干部立即召开子全体军人大会,重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派人拿钱去给老乡赔偿道歉。

二.处处为人民着想

关向应同志具有强烈的群众观点,无时无刻心里都装着群众的利益,密切注意军民关系,经常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千部战士。有一年秋天,关向应同志住在兴县李家湾村老乡的家中。正好,他对门的一间房子里安了一盘石磨,老乡天天来磨面,嗡嗡响声不断,严重地干扰着关向应同志的工作和休息。警卫员多次向关向应同志请示,想法动员老乡把石磨移到别处去。关向应同志坚决不同意,而且对他耐心地讲解了部队的群众纪律。

一天中午,关向应同志刚从前线归来,几夜都没合过眼,正要上炕休息,一股股辣味从窗户上冲进来,顿时呛的关向应同去咳嗽不止。警卫员跑进磨房一看是老乡李成海磨辣椒,忙让他把磨房门关上,两人话不投机争吵起来。关向应同志听见后,严厉地批评警卫员说:“我们离这 么远还怕呛,老乡在磨房里不呛的更厉害吗?我们应当处处为群众着想,才是革命的好军人。”警卫员惭愧地认错,又向李成海道歉。李成海感动地说:“国民党军队打人 骂人,八路军和和气气,战士做错了,首长还叫给咱道歉,关向应真是咱穷苦人的好政委。”

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1941年,日寇对晋西北根据地连续“扫荡”,并实行经济封锁,各地市场萧条,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极度困难。

当时,抗日政府明确规定私商每年交四斗公粮支援战争,可在临县城关有一位人称“王掌柜” 的商人拒交,还在背后散布流言监语,区委儿次派人说服动员都无济于事。女区长张彩云听了汇报十分生气,叫民兵把近“王掌柜”关押起来,正巧,关向应同志到临县帮助县委整顿市场。听说这件事后,忙派人叫来区长张彩云。关向应同志询问了事件的经过,笑着对张彩云说:“张区长, 这样处理不合适,对'王掌柜’不是关,而是放,而是帮。”接着他分析了当时的抗战形势,劝告要注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

关向应同志语重心长地对张彩云又说:“'王掌柜'有粮不交追反政府法令是错误的,但他毕竟是个中国人,我相信他不会甘愿当一辈子亡国奴。只要他拥护抗日,不是个死心踏地的汉奸,我们有责任教育、帮助和团结他。使他认识到交公粮是为了抗日,为了打鬼子,为了将来过上好日子。”

张区长听了关向应同志的一席话,便主动领关向应同志看望了“王掌柜”,使“主掌柜”深受感动,两眼热泪盈眶,握着关向应同志的手惭愧地说: . “关政委,我糊涂,对不起首长,对不起父老乡亲,我保证把最好的粮食交给政府。”从此,“王掌柜”不仅积极拥护抗日政府法令,而且经常帮助政府从外地购买军需物资和群众日用品,为人民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四.贺关之谊

从湘鄂西苏区的历次反“围剿”到晋绥边区、冀中根据地的多次反“扫荡”,关向应始终同贺龙共同指挥战斗。贺龙说,“我和关向应无论在战场上、工作中,始终在一起出死入生”,“记不起何时不在一起,何时有所分离”。

1939年河间会战、灵寿陈庄大战和来源黄土岭战斗等载入史册的重大战役和著名战斗,关向应和贺龙都共同指挥,并肩战斗。

1940年6月,诗人萧三随军采访共同指挥晋西北反“扫荡”战斗的贺龙、关向应。采访稿中这样描述:夜深了,值日参谋向贺龙报告某部电话请示。贺龙步出房门大声喊:“向应,来谈谈!”他们走进电话室,商量了几句,贺龙拿起话筒与对方说话。也许听电话人不太懂贺龙的湖南话,关向应接过话筒说下去。关向应向部队吩咐得仔细、具体,如何行动,什么时候行动,在什么地方应注意什么。在旁边的贺龙没有异议。萧三的所闻所见,足见关向应与贺龙相互信任、理解,合作十分默契。

贺龙和关向应在晋西北前线

五.爱护战友

关向应有一匹战马,却经常让给受伤或生病的战士骑,自己走在队伍中间,边走边给战士讲革命故事,鼓励战士前进。有一天,两个战士搀扶着一个受伤的战士,行动十分吃力。关向应看到,立即跳下马,关切地询问那个战士的病情,亲自扶病号骑到他的马上。身边的同志看着他那瘦削的身体,纷纷要求把自己的马让给他骑,他坚决不同意。

同志们说:“首长身体不好,步行把身体累坏了怎么办?”

关向应风趣地说:“部队都累垮了,我还给谁当首长呢?”

反转过身来问身边的一个战士:“你是怎么参军的?”

战士回答说:“我是自愿参军的。”

他又问:“那么,国民党的兵呢?”

战士们回答说:“都是抓去的。”

他笑了笑,对大家说:“我们的军队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国民党的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官兵互相帮助,彼此团结,这是我军的性质所决定的。”

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以后当了干部,可千万要注意爱护战士阿!”就这样,关向应一直坚持步行了3天。

六.心系革命卧病操劳

关向应家境贫困,自幼忍受饥寒折磨。参加革命后关向应长期繁重的秘密工作和异常险峻的战争生活,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在上海时患下的肺病,战争年代多次复发,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工作。

1942年8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关向应任书记,林枫任副书记。但关向应由于肺病复发,不得不于同年秋返延安治疗休养。关向应早年坐狱,遭受摧残,以后又长期在极不安定的条件下戎马征战,故身体一向不好。早在1940年初,肺病已开始折磨他,白天咳血,夜里发烧,身体越来越虚弱。当时,党中央闻讯后十分关心,叫他回延安休养。到延安不久,病情稍有好转,关向应又重返前线。他这次返回延安后,病情时好时坏,再也没有重返前线。

关向应虽然躺在病床上,而心里却始终眷恋着革命工作。他知道这对于养病是不利的,可是他无法摆脱,就是对于照护他的警卫员们,他也时刻不放松对他们进行教育。医生有时劝他,他总是说:这是我的习惯,只要问题叫我知道了,我就不能不把它放在心里,总要马上解决。

他住院之初,正值延安整风开始,为了清算“左”倾机会主义遗毒,他和一起住院的张浩经常在一起研究,总结党内斗争经验教训,提出为林育南、李求实、何孟雄等烈士平反,指出是王明强行给他们戴上右倾机会主义者的帽子。在他们的提议下,1945年,中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了这些同志的历史功绩。

每当前线有人来看望他时,他总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谈起来没个完。有时他病情发作,来看的同志只好不辞而别,他事后知道了,总是十分惋惜,若有所失。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党政军领导人也多次前往医院看望他。每当这时,他总是兴致勃勃,从政治、军事到生产、文化,无所不谈。1945年4月,关向应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但因病未能出席会议,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

他的亲密战友贺龙每到延安,总是前去看望他。中共七大刚开过一天,贺龙接到紧急情况,要急返华北前线。临行仓促,就给他留下了一封信。关向应看过信后,流着泪说:“我们一起打了15年仗,始终没有离开过,这一回他一个人走了!”短短的一句话,充分流露了他对战友的依恋和对战斗生活的向往之情。

关向应自1942年秋回延安休养、治疗以来,病情越来越重。1944年春,关向应病情恶化,水米不进。他对医生黄树则说:“告诉我,还能支持多久?死,我并不怕,主要是要你给我一个时间,叫我把事情交待清楚。”又说:“留恋,自然是留恋的,母亲留恋他的儿子,农民留恋他的土地,革命者留恋他的革命事业,正因为这样,如果糊里糊涂地死了,没有办完的事情来不及交待,那是非常痛心的。”1945年4月24日,他写了向党的告别信:“全党全军应该像一个人一样,紧密地团结在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央周围,相信我们的革命事业,定要得到最后胜利的。”

此后,他的病情时好时坏,虽经医生精心治疗,终因多年积劳,抵抗力丧失,病情日趋恶化,于1946年7月21日下午在延安逝世。

七.病逝痛彻老区人

关向应逝世的消息传到晋绥前线的时候,宛如一个晴天霹雳,农民倚锄而叹,战士持枪默哀,引起广大军民的极大悲痛。

 7月22日,关向应病逝的噩耗,经过红色电波最初传到兴县蔡家崖晋绥军区司令部时,贺龙刚刚在中共晋绥分局召开的高级干部会议上做完报告。这个不幸的消息如同雷震,震惊了会场,与会者全都感到无比的悲痛。只见贺龙脸色阴沉,满含热泪,默默地走出会场,急速地在院子里来回踱着沉重的脚步,神态无比哀痛,脸色变得阴沉,两道浓眉蹙了起来……

 7月31日下午,晋绥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干部两千多人,集结在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住地兴县北坡村的场地上,沉痛悼念晋绥边区主要创始人之一的关向应政委。大家在肃穆的气氛中开始,哀乐、挽歌撕裂着人们的心弦。贺龙在关向应遗像前献上花圈,已经泪流满颊,泣不成声。他痛悼自己失去了15年来同生共死患难的最真挚的战友,党和人民失去一位久经考验的最优秀的领导者、毕生献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忠诚无比的战士。全场干部群众无不掩面咽泣,无法抑制住满腔的哀痛。贺龙由于过分悲痛而未能按照预定安排报告关向应的生平事迹……

 这天出版的《晋绥日报》上,和题为《痛悼关向应同志》的社论一起,刊出了贺龙的挽词《哭向应》:

 一生中最真挚的战侣,你先我永逝了,辞去了你亲手抚养的部队,辞去了千百万人民,还辞去了你的难友——“云青”

 整整15年,你我同生死,共患难。洪湖、湘鄂西、鄂豫川陜边,酷暑炎天,湘鄂边,湘鄂川黔,云贵川,甘陕,雪山草地,西安平原,踏晋绥,出河北,几万里长途征战,入死出生。无论在战场上,工作中,也不管在茅亭草舍,大厦高堂,我记不出何时不在一起,何战有所分离。而今,你我是永别了,翘首苍天,你是音容宛在,而我则寝不成眠。

 你的革命的一生——出身于纯正的无产阶级,参加团参加党,直到成为团、党最完备的一个领导人,你在牢狱中,战场上,艰苦备尝,顽强对敌,从没有计较过个人。你掌握着毛主席的思想与作风,高度的原则,诚挚的精神,严己宽人。

 你死了,悲痛了千万人的心,我要把悲痛变成力量,我对你沉痛的纪念,就是永远以我的心血,实践你临床恳切深谈的遗言,革命完全胜利之日,就是你含笑九泉之时!

 8月1日,晋绥边区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关向应的群众大会。那天,人们扶老携幼,冒着盛夏的酷热,分由四乡奔向兴县城里的祭堂,在遗像前向敬爱的关向应政委告别。然后默默地结队退出,走向西关庄严肃穆的会场。

下午4时,哀乐奏起,16000多个哀悼者,一齐脱帽恭立,把头低垂下来。关向应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和贺龙等领导群众缔造晋绥边区的伟绩,立即浮现在大家的眼前,萦绕在每个人的脑际。挽歌唱起来了,人们悲痛的心弦,随着哀歌的旋律在震颤,在追念,在回想。当着一个个洁白的花圈献到关向应遗像前的时候,祭坛上下都是噙着热泪的眼睛,全场充满低泣的唏嘘,不少人禁不住哭出声来。   

开始诵读祭文,扩音器里传出低沉的声音:“敬爱的关政治委员,你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把奴隶的心坎照亮;你是我们苦难中的亲人和救星,把吃人的虎豹豺狼打走;你是革命工作上的典范,把同志们印上正确的道路;你是贺龙伟大而亲密的战友,共同亲手缔造下这块解放区。现在,花正开得盛,果也结的圆,是快要成熟的时候了,而一个辛勤的园丁倒下了,怎能不叫我们十分悲痛呢?!

“晋绥解放区500万军民,同声痛哭,为你挂孝,我们向那里去弥补这不可计量的损失?敬爱的关政治委员,敌人摧残了你,折磨了你,使你害了肺病,病了多年,终至一病不起,我们记住笔仇恨,这比仇恨也是不可以计量的啊!……”悲愤交集的誓言,一句一句捶击着与会者的心弦。它通过扩音机,飞越呜咽的溪水,缓缓地在空中颤荡,好久,好久,才隐没在对面的山谷里。

  开过追悼大会,又在兴县城内公祭3日,前后赶来祭奠的军民总计30000多人。每天,祭堂内外,哀乐凄婉,香烟缭绕,由晨到夜,悲氛充溢全城,人群涌塞街道。边区一级的所有机关团体,驻防兴县地区的所有抗日部队,都是全体到场哀悼,岚县、神府等地和各军分区,也都派来代表。

特别感人的是兴县完全小学300多名小学生,最小者年方6岁,也和大人同样满含悲痛,一个紧绷着严肃的脸,低头鱼贯走进祭堂,默默地擦着眼泪出来。大家铭感关向应的抚育,景仰其伟大的人格,一致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保卫八年抗战的胜利果实,坚决打击敢于来犯的敌人。

  祭堂外边,从早到晚,挤满前来祭奠的人群。兴县周围数十里内各村的群众,排着队端着祭品,一批一批地涌进祭堂。他们说:祭奠关政委,我们误10天工也情愿。不少村庄的群众,身上佩戴着素白的纸花,有的手臂缠绕着黑纱,向关向应遗像行三叩九拜的隆重古礼。

许多村民都是全家前来祭奠。水磨滩的康三孩,带着他的妻子和刚会走路的娃娃,一家3口携来祭礼祭拜。贺家圪台的郝卢新,和他的妈妈、祖父——祖孙3代一起前来。

马塔村刘老婆婆,因为贫穷,卖掉1斤麻绳买成祭礼,3天连来祭奠3次。他在祭堂里望着关向应遗像沉痛哀忆:“1940年冬天,我和我的小孙孙被日本人包围住。你和贺司令员领的队伍,把我祖孙二人抢救出来。现在你去世了,我一个65岁的老婆婆,没有别的办法表示心意……”

二十里铺的李怀有,领导全家祖孙6口前来祭奠。从厚护塔村前来参加公祭的队伍里有8岁的娃娃,贺家圪台小学领头献祭品的是13岁的女号郝巧文,张家梁,群众队伍里还有双目失明的刘成三。……

1944年夏季反“扫荡”中,军区部队赶走恶劣正要进行烧杀的日本侵略军,拯救了兴县二十里铺全村人民。65岁的孙猪子老汉,是被敌人抓住正要杀害的时刻获救的。听到关政委病了,孙老汉流泪哀悼,两三天没睡好觉。8月1日,他抱病前来祭奠,站在关向应遗像前悲痛地说:“我老汉死了比你死了好,你活着能救很多人!”手捧祭礼走进祭堂的,还有许多远道来的群众。

从汾阳新解放区来的郝耀春,64岁了,到这里惊闻噩耗,也由女儿搀扶着来祭堂里叩头。冀中解放区博野县抗战军人家属刘凤羽途径此地,也赶到祭堂悼念。他说:“关政委也有功于我们冀中老百姓。没有120师开到冀中,我们在日本人手里也活不成。”

  许多群众未熟知关向应的生平事迹,但都知道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领导者,是晋绥解放区缔造者之一。共产党对人民恩深似海。因此,对于他的病逝,都感到深切的悲痛。

兴县东关农民郭怀生在挽联上写道:“我家三辈子都是揽长工过日子,痛苦真是说也说不出来,我揽了32年工。共产党大救星,帮助我翻了身,买下6亩6分园子。现在这阵子好比上了天堂。我至死不忘共产党的恩,一定长远跟着共产党走。”

退伍军人夏红彦挽道:“我小时讨吃为生,长大还是刮野鬼。我自1940年参加了八路军,当了三年兵,接受你的教育,学会了劳动与节约方针。日子一天比一天过的好,买下房子,娶妻成家,成了一个有根子的人了。现在你不幸逝世,怎不叫我大哭连天,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我二人走到你的灵前祭奠,以后子孙后代,也不能忘了共产党的好处。”像这样被关向应和贺龙领导的部队扶持着由贫苦日子中翻身,从敌人刺刀下解救了生命,自敌人罪恶的抢掠中保全了财物的,乃是晋绥边区的整一代人。中国共产党把边区人民由死里就活,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领导者如丧亲人的哀痛,是涌自心坎的真情实感的铭感啊!

  兴县水磨滩全体居民送到祭堂的挽联上写的“永记心头,永世不忘!”表达了晋绥军民的共同心意。解放区人民对关向应的隆重哀悼,表现出关向应品德高尚,功勋卓著,共产党人和人民间血肉相关的亲密联系。关向应毕生献身共产主义事业、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奋斗的革命业绩,深印在解放区广大军民的心里,将会在劳动人民中间一代一代地传诵下去,永垂不朽!

(0)

相关推荐

  • 在向桥乡棠树岭脱险

    (接上篇<1948年夏天,季子华.孙超.梁桂华.胡运德先后牺牲了>) 1948年5月,大别山地区的革命形势非常严峻,为了保存种子壮大力量,分区指示我们化整为零,继续坚持斗争.我与白茅区委鲁 ...

  • 刘胡兰:“怕死不当共产党”

    .解放军报2021.7.19长征副刊漫天飞雪,云周西村笼罩在一片阴霾中.刘胡兰最后留给这片土地的,是高昂的头颅和铮铮铁骨.而她留给历史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是永远被铭记的崇高精神"怕死不 ...

  • 晋绥革命根据地名人(32)——晋绥分局研究室主任段云

    在兴县北坡村前有一处崖刻:"抗敌解放晋绥边,伟业辉煌照北天.搜轶访老谈史事,董笔司马光继迁."这是1986年段云参加晋绥革命根据地座谈会题写的诗句.不远处的几排废弃窑洞,其中有段云 ...

  • 任之 | 深切缅怀冯全英烈士

    往期回顾  ·  王全生 | 母亲 ·  合凹城事 | 山西孝义-走进小景村 作者:任之 原孝义铝矿职工 冯全英烈士是山西省孝义市石践村(原孝义县石像村)人,是清末三晋教育家.爱国实业家冯济川先生的孙 ...

  • 并肩作战15年,贺龙在前线写《哭向应》痛悼好友

    那时他们的友情[并肩作战15年,贺龙在前线写<哭向应>痛悼好友]贺龙与关向应曾并肩15年,二人共同指挥战斗,一起出生入死.1941年,关向应在延安养病,贺龙常去探望.一次,贺龙急返前线,只 ...

  • 晋绥革命根据地名人(12)—晋绥分局委员、第一地委书记吴亮平

    吴亮平同志1942年8月至1945年夏曾在晋绥工作,仅3年时间.这在他一生的革命生涯和漫长的人生履历中也许只是短暂一瞬,但吴亮平同志在这3年当中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对推动边区减租减息 ...

  • 八年抗日,八路军发展成了四大军区,司令员都是元帅

    大家都知道,八路军建立之时,下辖有三个主力师.经过八年艰苦抗战,八路军从1937年的8万,发展到了100万,也由原来的三大主力师,形成了四大军区.那么,是哪四大军区呢? 比如说晋冀鲁豫军区,这个很明显 ...

  • 晋绥土改小插曲

    晋绥土改小插曲 智效民 1947年3月底,少奇同志从陕北东渡黄河,于4月2日抵达山西临县三交镇.4月4日晚,他在临县白文镇听取了康生等人郝家坡土改试点的汇报,随后到达设在山西兴县的晋绥军区司令部. 在 ...

  • 贺龙爆破手——张八

    往期回顾  ·  [怀念]我的伯父石朋英 ·  [孝义人]马呈元:显法大灼灼风华 现人师仁者心灵 近日,我翻阅62年前随军采访家乡--孝义县城第一次解放的笔记时,欣喜地看到了当年记录贺龙爆破手张八具有 ...

  • 李安 :记亲密战友恩爱夫妻梁占祥、冯全英

    作者:李安 革命烽火铸真情 记亲密战友恩爱夫妻梁占祥.冯全英 冯全英,山西省孝义县石像村人,1919年生,是清末举人冯济川老先生的孙女,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牺盟会,1938 ...

  • 侦察员木黄发现敌情,贺龙认为对方打枪有些奇怪,一查竟是自己人

    一.李达写信给贺龙 甘溪战斗失利后,与主力失散的红十七师第四十九.五十一团各一部,由四十九团特派员和五十一团樊营长负责组织部队,在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下继续前进.400多人的部队在深山丛林中转了几昼夜, ...

  • 抗战时期,贺老总的职务是越当越小吗?

    1941年4月3日,毛泽东.朱德致电贺龙.关向应,国民党反动派加紧了对陕甘宁的进攻,一二0师着眼保卫边区同时兼顾晋西北,可做好调5至6个团赴延安以南作战的准备. 以上是贺龙年谱中的一段内容,背景是在1 ...

  • 先后六次给贺龙当政委,他若不死,会是什么军衔

    贺龙元帅一生戎马,有好多跟他搭档的政委,比如牺牲了的革命英烈周逸群,还有后来成为正国级的任弼时等等.那么,谁是跟贺龙搭档最久的政委呢? 他叫关向应.新中国的革命元勋多是南方人,北方人也有,比如徐向前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