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竹书纪年·晋》白话译文
献公二年,周惠王居住在郑地。郑人进入王府,很多人掠取了王府的宝玉。宝玉变成能含沙射人的蜮,射人。十七年,卫懿公与赤狄在泽洞交战。郑国抛弃了他的军队。十九年,献公会合虞国军队征伐虢国,攻破下阳,虢公逃往卫国。献公命令把虢国都城作为瑕父吕甥的封邑。二十一年,重耳出逃。二十五年,正月,狄人侵伐晋国,有白兔在周的街上跳跃舞蹈。惠公晋惠公二年,天下黄金雨。秦穆公十一年占领灵邱。六年,秦穆公越过黄河攻打晋国。惠公被秦军俘虏。十一年,从天上掉下五块陨石落在宋国。十五年,秦穆公率领军队护送公子重耳。从河曲渡过黄河,包围令狐、桑泉、臼衰,令狐、桑泉、臼衰都向秦军投降。狐毛与先轸抵御秦军,达到庐柳,上报说秦穆公派公子絷来晋军陈述利害,晋军后退,驻扎在郇地。秦、晋两国在军中订立了盟约。文公五年,周襄王在河阳会见各国诸侯。文公在荀地长城。襄公晋襄公六年,洛水在[氵向]绝流。灵公成公景公十一年,齐国国佐来进献玉磬、纪公之甗。厉公悼公平公昭公晋昭公元年,黄河水从龙门起有三里变成红色。六年十二月,桃树、杏树开花。顷公定公晋定公六年,天空中看不见天河。十八年,出现彩虹。淇水在旧卫绝流。二十年,洛水在周约流。二十五年,西山有一个女子变成男人,给他娶妻,能生孩子。这一年郑国有一个女子生四十个孩子。三十一年,筑顿邱城。三十五年,宋国在丹水上杀死了大夫皇瑗。出公晋出公五年,浍水在梁国绝流。丹水断流三天,河水不流。六年,齐国、郑国征伐卫国。荀瑶筑宅阳城。宅阳又叫做“北宅”。(王国维案:这句也是注文。)十年十一月,越王勾践去世,号为菼执,依次王子鹿郢即位为越王。卫悼公在越国去世。十二年,黄河在扈绝流。十三年,智伯瑶筑高梁城。十六年,越王鹿郢去世,王子不寿即位。荀瑶征伐中山国,攻占穷鱼的山地。十九年,韩庞攻占庐氏城。燕孝公去世,成侯载即位。二十二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一起杀死智伯,瓜分了智伯的全部土地。二十三年,出公逃往楚国,于是立昭公的孙子为王,这就是敬公。敬公三年,越王不寿(在位十年)被杀,这就是所说的盲姑,依次朱勾即位。六年,魏文侯刚即位。十一年,田庄子去世。十二年,田悼子即位。燕成公(十六年)去世,燕文公即位。幽公幽公三年,鲁国季孙在楚邱会见晋幽公,攻占葭密,理是筑城。七年,天大旱,田地产生盐碱。九年,丹水泛滥,波涛相互冲击。十年九月,桃树、杏树结果。十二年,天空无云却响起雷声。十四年,越王灭亡滕国。燕文公(二十四年)去世,简公即位。十五年,越王朱勾灭亡郯国,俘虏郯王鸪归国。秦灵公去世。十七年,越王朱勾去世。十八年,晋幽公夫人秦嬴在寝宫杀害幽公。烈公晋烈公元年,赵献子筑泫氏城。韩武子以平阳为都城。三年,楚人侵伐我南部边境,进入到上洛。四年,赵国筑平邑城。五年,田公子居思攻打邯郸,包围平邑。(王国维案:田居思即《战国策》之田期思,《史记·田敬仲世家》之田臣思。巨思之讹。《水经·济水注》引《纪年》作田期,《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引《纪年》谓之徐州子期。而据《济水注》:“齐田期伐我东鄙”,在惠成王十七年,距此凡五十三年。且三家尚未分晋,赵不得有邯郸之称。疑《河水注》所引“晋烈公五年”,或有误字也。)六年,齐简公(九年)去世,依次敬公即位。九年,三晋以所据封邑被命为诸侯。十年,齐国田肦与邯郸(赵国)的韩举交战于平邑,赵国军队战败,齐军俘虏了韩举,夺取了平邑新城。十一年,田悼子去世,依次田和即位。田布杀大夫公孙孙,公孙会凭借廪邱反叛了赵国。田布包围廪邱,翟角、赵孔屑、韩国军队救援廪邱,与田布在龙泽交战,田布败逃。十二月,齐宣公去世。十二年,周威烈王命令韩景子、赵烈子、翟员征伐齐国,进入长城。景子名叫做虔。(王国维案:此司马贞据公孙据《纪年》为说,非原文。)十五年,魏文侯(五十年)去世。十六年,(齐康公五年)田侯午出生。十八年,秦敬公(十二年)去世,于是惠公即位。二十二年,国都刮大风,从早晨到中午,天空昏暗。来年,太子喜出逃。(王国维案:《史记·晋世家·索隐》引《纪年》“魏武侯以晋桓公十九年卒。”以武侯卒年推之,则烈公当卒于是年。烈公既卒,明年,太子喜出奔,立桓公,后二十年为三家所迁。是当时以桓公为未成君,故《纪年》用晋纪元,盖讫烈公。明年,桓公元年,即魏文侯之八年,则以魏纪元矣。《御览》引晋烈公二十二年,知《纪年》用晋纪元讫于烈公之卒。《史记·索隐》引魏武侯十一年、二十二的、二十三年、二十六年,而无七年以前年数,知《纪年》以魏纪元自武侯八年后始矣。至《魏世家·索隐》引“武侯元年,封公子缓”,则惠成王元年之误也。说见后。)原文:晋殇叔(《春秋经传集解·后序》:“《纪年》无诸国别,惟特记晋国,起自殇叔,次文侯、昭侯,以至曲沃庄伯,庄伯之十一年十一月,鲁隐公之元年正月也,皆用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编年相次,晋国灭,独纪魏事。”案殇叔在位四年,其元年为周宣王四十四年,其四年为幽王元年,然则《竹书》以晋纪年,当自殇叔四年始。)文侯(元年,周)幽王命伯士伐六济之戎,军败,伯士死焉。(《后汉书·西羌传》。)二年,同惠王子多父伐郐,克之,乃居郑父之丘,名之曰郑,是曰桓公。(《水经·洧水注》。案“同惠”疑“周厉”之讹。又《汉书·地理志》注引臣联瓒曰:“郑桓公寄奴与财于虢、会之间,幽王既败,二年而灭会,四年而灭虢,居于郑公之丘,是以为郑。”傅瓒亲校《竹书》,其言又与《洧水注》所引《纪年》略同,盖亦本《纪年》。然臣瓒以伐郐为在幽王既败二年,《水经注》以为晋文侯二年,未知孰是。)(七年,)幽王立褒姒之子伯服以为太子。(《太平御览》八十四。《御览》一百四十七引“幽王”下有“八年”二字,《左传·昭二十六年》疏引“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以为太子”,“服”作“盘”。)平王奔西申。(《左传·昭二十六年》疏。)(九年,)幽王十年,九月,桃杏实。(《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八。)(十年,)伯盘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左传·昭二十六年》疏。)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史记·周本纪》)集解。《通鉴外纪》三引《汲冢纪年》“西周二百五十七年”。)二十—年,携王为晋文公所杀。(《左传·昭二十六年》疏。)昭侯孝侯曲沃庄伯晋庄伯元年,不雨雪。(《太平御览》八百七十九引《史记》,案《史记》无此语,又不以庄伯纪元,当出《纪年》也。)二年,翟人俄伐翼,至于晋郊。(《太平御览》八百七十九引《史记》。)八年,无云而雷。十月,庄伯以曲沃叛。(《太平御览》八百七十六引《史记》。)庄伯以曲沃叛,伐翼,公子万救翼,荀叔轸追之,至于家谷。(《水经·浍水注》。《水经注》引此条不系年,然首句与上条《御览》所引《史记》同,知在是年,又足证《御览》所引《史记》实《纪年》也。)十二年,翼侯焚曲沃之禾而还。作为文公。(《水经·浍水注》。)鲁隐公及郑庄公盟于姑蔑。(《春秋经传集解·后序》。据《后序》在庄伯十二年正月。)武公晋武公元年,尚一军。芮人乘京,荀人、董伯皆叛。(《水经·河水注》。)翼侯伐曲沃,大捷,武公请成于翼,至桐庭乃返。(《水经·涑水注》。)七年,芮伯万之母芮姜逐万,万出奔魏。(《水经·河水注》、《路史·国名纪》戊。)八年,周师、虢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水经·河水注》、《路史·国名纪》戊。)九年,戎人逆芮伯万于郊。(《水经·河水注》、《路史·国名纪》戊注引作“九年戎人逆之郏”。)(十三年,)楚及巴灭邓。(《路史·国名纪》戊引“桓王十七年”云云。)(二十三年,)齐襄公灭纪郱、鄑、郚。(《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二十九年,齐人歼于遂。(《唐书·刘贶传》。)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水经·汾水注》、《汉书·地理志》注。《文选·北征赋》注引“荀”作“郇”,“原氏黯”作“原点”。)献公献公二年,周惠王居于郑。郑人入王府多取玉焉,玉化为蜮射人。(《开元占经》一百二十、《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十七年,)卫懿公及赤翟战于泽洞。(《春秋经传集解·后序》。《后序》云“洞”当为“泂”。)郑弃其师。(《唐书·刘贶传》。)十九年,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虢公丑奔卫,公命瑕父、吕甥邑于虢都。(《水经·河水注》、《路史·国名纪》戊注。《春秋后序》引“晋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十一字,“下阳”《路史》注作“夏阳”。)(二—十一年,)重耳出奔。(《史通·疑古篇》。)二十五年正月,翟人伐晋。周有白兔舞于市。(《水经·涑水注》。)惠公晋惠公二年,雨金。(《太平御览》八百七十七引《史记》。)秦穆公(十二年。)取灵丘。(《古文苑》注一引王顺伯《诅楚文跋》。)六年,秦穆公涉河伐晋。(《太平御览》八百七十七引《史记》。)惠公见获。(《史通·疑古篇》。)(十一月,)陨石于宋五。(《史通·惑经篇》。)十五年,秦穆公帅师送公子重耳,涉自河曲。(《水经·河水注》。)围令狐、桑泉、臼衰,皆降于秦师。狐毛与先轸御秦,至于庐柳,乃谓秦穆公使公子絷来与师言,退舍,次于郇,盟于军。(《水经·涑水注》。)文公(五年,)周襄王会诸侯于河阳。(《春秋经传集解·后序》。)文公城荀。(《汉书·地理志》注。《文选·北征赋》注引作“郇”。)襄公晋襄公六年,洛绝于◆[氵向]。(《水经·洛水注》。)灵公成公景公(十一年,)齐国佐来献玉磬、纪公之甗。(《春秋经传集解·后序》。)厉公悼公平公昭公晋昭公元年,河水赤于龙门三里。(《水经·河水注》。)六年十二月,桃杏华。(《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八。)顷公定公晋定公六年,汉不见于天。(《太平御览》八百七十五。)十八年,青虹见。(《太平御览》十四。)淇绝于旧卫。(《水经·淇水注》。)(燕简公卒,次孝公立。)(《史记·燕世家》索隐:“王邵案《纪年》,筒公后次孝公,无献公。”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简公卒在是年。)二十年,洛绝于周。(《水经·洛水注》。)二十五年,西山女子化为丈夫,与之妻,能生子。其年,郑一女而生四十人。(《开元占经》一百十三。)三十——年,城顿丘。(《水经·淇水注》。)(三十五年,)宋杀其大夫皇瑗于丹水之上。(《水经·获水注》。)出公晋出公五年,浍绝于梁。(《水经·浍水注》。)丹水三日绝不流。(《水经·沁水注》。)六年,齐、郑伐卫。(《水经·济水注》。)荀瑶城宅阳。(《水经·济水注》。)宅阳一名北宅。(《史记·穰侯列传》正义。)国维案:此亦注文。十年十一月,于粤子句践卒,是为菼执,次鹿郢立。(《史记·越世家》索隐。)卫悼公卒于越。(《史记·卫康叔世家》“悼公五年本”,索隐引《纪年》云:“四年卒于越。”据《左氏·哀二十六年传》,悼公四年,当晋出公十年。)十二年,河绝于扈。(《水经·河水注》。)十三年,智伯瑶城高梁。(《水经·汾水注》。)(十六年,于粤子鹿郢卒,次不寿立。)(《史记·越世家》索隐引《纪年》“鹿郢立六年卒”。)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水经·巨马水注》、《初学记》八、《太平御览》六十四。)十九年,晋韩庞取卢氏城。(《水经·洛木注》。)(燕孝公卒,次成侯载立。)(《史记·燕世家》:“孝公十二年,韩、赵、魏灭智伯,十五年,孝公卒。”索隐曰:“《纪年》智伯灭在成公三年。”又曰:“案《纪年》成侯名载。”今据此补。)(二十二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杀智伯,尽并其地。)(《史记·晋世家》:“哀公四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杀智伯,尽并其地。”索隐:“如《纪年》之说,乃出公二十二年事。”今据补。)二十三年,出公奔楚,乃立昭公之孙,是为敬公。(《史记·晋世家》素隐。)敬公(三年,)于粤子不寿(立十年。)见杀,是谓盲姑,次朱句立。(《史记·越世家》索隐。)六年,魏文侯初立。(《史记·晋世家》索隐引“敬公十八年,魏文侯初立。”案《魏世家》索隐引《纪年》,文侯五十年卒,武侯二十六年卒,由武侯卒年上推之,则文侯初立当在敬公六年,《索隐》作十八年,“十八”二字乃“六”字误离为二也。)(十一年,)田庄子卒。(《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引《纪年》:“齐宣公十二年田庄子卒。”案宣公十二年当晋敬十一年。)(十二年,)田悼子立。(《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燕成公(十六年。)卒,燕文公立。(《史记·晋世家》索隐。)幽公幽公三年,鲁季孙会晋幽公于楚丘,取葭密,遂城之。(《水经·济水注)。《太平寰宇记》曹州乘氏县下引作“幽公十三年”。)七年,大旱,地长生盐。(《北堂书钞)一百四十六。)九年,丹水出,相反击。(《水经·沁水注》。)十年九月,桃杏实。(《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八。)十二年,无云而雷。(《太平御览》八百七十六引《史记》。)(十四年,)于粤子朱句(二十四年。)灭滕。(《史记·越世家》索隐。)燕文公(二十四年。)卒,简公立。(《史记·燕世家》索隐。)(十五年,)于粤子朱句(三十五年。)灭郯,(《史记·越世家》索隐。)以郯子鴣归。(《水经·沂水注》。《水经注》引作“晋烈公四年,于越子朱句伐郯,以郯子鴣归”,系年与《索隐》不合。)(秦灵公卒。)(《史记·秦始皇本纪》“肃灵公”,索隐曰:“《纪年》及《系本》无“肃”字,立十年。”)(十七年,)于粤子朱句(三十七年。)卒。(《史记·越世家》索隐。)十八年,晋夫人秦嬴贼公于高寝之上。(《史记·晋世家》索隐。)烈公晋烈公元年,赵简子城泫氏。(《水经·沁水注》。)韩武子都平阳。(《水经·汾水注》。)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水经·丹水注)、《路史·国名纪》己。)四年,赵城平邑。(《水经·河水注》、<初学记》八。)五年,田公子居思伐邯郸,围平邑。(《水经·河水注》。)国维案:田居思即《战国策》之田期思,《史记·田敬仲世家》之田臣思。(巨思之讹。)《水经·济水注》引《纪年》作田期,《史记·田敬仲世家》引《纪年》谓之徐州子期。而据《济水注》,“齐田期伐我东鄙”在惠成王十七年,距此凡五十三年,且此时三家尚未分晋,赵不得有邯郸之称,疑《河水注》所引“晋烈公五年”或有误字也。(六年,)秦简公(九年。)卒,次敬公立。(《史记·秦本纪》索隐。)(九年,)三晋命邑为诸侯。(《史记·燕世家》索隐。)十年,齐田肦及邯郸韩举战于平邑,邯郸之师败逋,获韩举,取平邑新城。(《水经·河水注》。)十一年,田悼子卒,(次田和立。)田布杀其大夫公孙孙,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田布围廪丘,翟角、赵孔屑、韩师救廪丘,及田布战于龙泽,田布败逋。(《水经·瓠子水注》、《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引“齐宣公五十一年,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十五字,“次田和立”四字亦据索隐补。)十二月,齐宣公薨。(《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十二年,王命韩景子、赵烈子、翟员伐齐,入长城。(《水经·汶水注》。)景子名虔。(《史记·韩世家》索隐。)国维案:此司马贞据《纪年》为说,非原文。(十五年,)魏文侯(五十年。)卒。(《史记·魏世家》索隐。)(十六年,)(齐康公五年。)田侯午生。(《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十八年,)秦敬公(十二年。)卒。乃立惠公。(《史记·秦本纪》索隐。)二十二年,国大风,昼昏,自旦至中。明年,太子喜出奔。(《太平御览》八百七十九引《史记》,今《史记》无此文,当出《纪年》。)国维案:《史记·晋世家》索隐引《纪年》,魏武侯以晋桓公十九年卒。以武侯卒年推之,则烈公当卒于是年。烈公既卒,明年太子喜出奔,立桓公,后二十年为三家所迁。是当时以桓公为未成君,故《纪年》用晋纪元盖讫烈公。明年桓公元年,即魏武侯之八年,则以魏纪元矣。《御览》引晋烈公二十二年,知《纪年》用晋纪元讫于烈公之卒。《史记》索隐引魏武侯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二十六年而无七年以前年数,知《纪年》以魏纪元自武侯八年后始矣。至《魏世家》索隐引武侯元年封公子缓,则惠成王元年之误也。说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