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和刀叉趣谈||陈亚明

作者:陈亚明

我在与同行做专业交流中,经常会问一个问题:从一个牙医的角度看,在吃饭时,东方人使用筷子 ,西方人善用刀叉,这二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筷子的主要功能是传递食物,我们在进餐时将食物从盘子里夹起来,传递到口中,当然,还有其他的功效,但最主要的还是传递,古代人进食,是用手抓,我曾经有一年到孟加拉国参加一次国际会议,那里的人们也不用筷子,都是用手抓,所以,实际上,筷子是手的功能的延伸。

经考证,中国人使用筷子,大约在三千多年前。在使用筷子前,我们祖先同样也经历了一个用手抓饭吃的过程。但热粥热饭热菜又如何抓取得了呢?于是不得不随地折取一些木棍来协助。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刀叉作为餐具有数百年历史,几百年前畜牧业的生活方式以及自然地理环境使欧洲早期游牧民族采用了不同的食物类别和饮食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刀叉不断得到改进,最终形成今天的标准。

刀叉的主要功能与筷子有所不同,不但可以将食物传递到口中,还可以将大块食物放在餐盘里切成小块,将小块食物切成更小快,所以,刀叉的主要功能是传递和切割,传递,是手的功能的延伸,而切割分块则是牙齿的功能的延伸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刀叉是手的功能的延伸+牙齿的功能的延伸。

这样一来,我们是不是可以推论:东方人在进食的时候,由于不使用刀叉协助切割食物,咀嚼动作理应比西方人要多一些,也就是说在进食时候,有比较多的咀嚼运动,再加上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所吃的食物种类繁多,咀嚼运动也更多。

而咀嚼运动需要大脑的指挥,也需要诸多小肌肉群的“协同作战”大脑和诸多小肌肉群(咀嚼肌群)产生联动,形成非常完美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食品初级加工,有人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皮层的三分之二以上处于兴奋状态,而且,这种咀嚼运动,既有利于大脑的健康发育,也有助于肠胃道对食物的进一步消化吸收。

这样看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一些学习培训班和会议时,主办方会安排茶歇,其实不是担心参会者吃不饱饿肚子,而是希望他们在茶歇时吃些东西,咀嚼食物,消除大脑疲劳,让大脑“伸个懒腰,做个早操”重新进入兴奋状态,有利于后续开会学习时候,提高学习和听讲的效率。

我们是不是都有体会,在家看电视时间长了,有些犯困,这个时候若吃一些休闲食品,不停地咀嚼,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困乏,是我们处于相对兴奋的状态?

从牙医的角度来看,充分的咀嚼,大脑与咀嚼肌群的联动,对于大脑的健康,颌面部的健康发育,牙齿的健康,消化系统的健康,营养的吸收都有诸多好处。

我们在临床上也经常见到缺牙很多的老年人,面白而无华,消瘦,说话反应也有些迟钝。

使用筷子,是一个精细动作,君不见,在全世界的各大动物园,可以见到猴子猩猩用调羹,甚至用刀叉,但是,永远看不见任何一种动物会熟练使用筷子,让孩子从小学习使用筷子,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提高手指动作的协调性是会有很大帮助,对智力发育也是很有好处的一件事。要知道,现在的孩子与我们小时候可大不一样,我们童年时代,有各种各样的手工玩具,我们穿的衣服是有扣子的,我们穿的鞋子要系鞋带,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我们手指的精细动作能力,现在呢?只有手机和IPAD,衣服是拉链,鞋子大多数是“一脚蹬”不需要系鞋带,手指锻炼的机会极少极少,影响了孩子手指的发育和大脑的精细动作协调指挥能力。

我去美国访问,在中餐馆曾经见到餐桌上放着“筷子的使用说明”,也曾经见到西方人,对着说明书,费力地按照说明书一步一步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筷子,但还是学不好,最终只好还是用刀叉将饺子切碎后放入口中,让我们中国人觉得不可思议。

那是不是可以说,使用筷子有助于大脑发育,而使用刀叉,这方面的作用弱一些呢 ?

以上是我的个人浅见, ,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往期荐读

▼▼▼

趣谈烤鸭

闲聊中的“中国文化”

柴米河边记事—不堪回望的狗故事

柴米河边记事——水与火的历练

柴米河边记事:小会计

柴米河边记事

那个时代,我们的高考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0)

相关推荐

  • 吃货最犀利的武器

    武士上战场,武器是影响胜败的重要因素.那么吃货最犀利的武器是什么呢?是筷子.令人惊奇的是,至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还是用手抓食物吃,这让不谦真人非常不解,那里的人就从来没想改变一下手抓食物的陋习吗? ...

  • 喂养案例分析——喂饭干净?喂饭吃得多?喂饭是爱孩子?喂饭的坏处你根本想不到

    致力打造综合育儿公众号 国家高级营养师.育婴师 宛宁 领衔打造 前几天我们关注了一个问题 如何看待孩子五六岁了还在喂饭的家长 起初我们并不在意 无论是10个月喂孩子吃饭的家长 还是孩子五六岁了还在喂饭 ...

  • 历史的拐点

    学西方对吗? 台湾与我们同根同源,分家时带走了大陆的精华.学美国连个干旱都搞不定,屁大的地方,疫情居然失守,搞的天怒人怨. 日本,亚洲的高材生,学习的本领全世界公认,明治维新前学中国,后学西方,疫情搞 ...

  • 趣谈烤鸭||陈亚明

    作者:陈亚明 无意间见到网上有人在发起对北京烤鸭和南京的金陵烤鸭的评比,再看看那评比结果,好像是金陵烤鸭暂时处于领先位置,作为在南京学习生活和工作超过36年的非南京人,不禁想就鸭子的话题唠叨几句,希望 ...

  • 陈秉荣||腊 八 冰 趣 谈

    腊月初八是民俗节日中的腊八节.在保德,过腊八节有两个民俗事象,一是吃腊八粥,二是栽腊八冰. 吃腊八粥,就是家家户户在这天的清晨吃一顿红粥.红粥以软米.豇豆.红枣为主,掺以其它杂粮和干果,凑够八种. 为 ...

  • 陈海云:历代状元趣谈

    历代状元趣谈 陈海云 状元是我国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代,止于清末,历1300 多年,这是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考试制度.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 ...

  • 舌尖上的历史:筷子趣谈

    中国人吃饭离不开筷子,咋看起来,筷子嘛,太简单,太普通,不就是两根棍棍吗? 但是,细究一下,中国人发明的筷子真的不简单,若是把筷子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搞清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曾获诺贝尔奖的李政道博士 ...

  • 趣谈老班_陈翌瑞

    趣谈老班 鄂州市实验小学五(5)班 陈翌瑞 本文主人公,乃吾班语文老师也.此人发黑比墨浓,其眼似激光,中等身材,一脸凶像,学生见面惧三分. 老班乃一大嗓门儿也,一吼,山崩地裂.百兽震惶,连张飞也惧三分 ...

  • 奇谈怪论,数字趣谈,东西方的吉凶数,“250”为什么会指蠢人?

    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各位带来了一篇"奇谈怪论",文章略显荒诞.无厘头,知识上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读者多多包涵.最后,恳请审稿的编辑能高抬贵手,予以通过,让此文与广大读者见面,谢谢了 ...

  • 也来趣谈“打鸟”(1)

    也来趣谈"打鸟"(1) 作者│老红木 瞧见老年人用长焦距相机拍鸟,咱那辈人的有些人联想到弹弓打鸟.同样用"打"字,其实混淆不得.有鉴这是有趣题材,本人不会放过. ...

  • 概率趣谈二三事

    概率和赌博 1651年夏天,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在前往浦埃托镇的旅行途中,偶然遇到了梅累.梅累是一个贵族的公子哥儿,常常进出于赌博场中.为了消磨旅途的寂寞,他大谈"赌博经", ...

  • 长垣地名趣谈——孔村

    地名,是城市发展的脉络, 是历史的活化石, 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 也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 是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 在没有影像 甚至没有地理坐标记录的年代 地名成了历史的见证者 简单而又浓缩地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