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第四周复习篇目: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小初高第一轮文言文复习开始)

鱼我所欲也

【题解】本文选自《孟子》,强调了“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①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所恶有甚死者,故有所不也。

【译】鱼是我想要/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想要/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想要/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也是我想要/喜爱的,(但我)想要/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也是我讨厌的,但我讨厌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情,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所欲有:甚,厉害、严重。于,比。者,代词,……的东西。甚于生者,即比生命还厉害的东西,即胜过生命的东西。

故不为苟得也:为,做。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有苟且偷生的意思。

死亦我所:恶,讨厌、憎恨。

有所不也:患,祸患、灾难。

通假字:故患有所不也(同“避”,躲避)

判断句:鱼,我所欲也 / 熊掌,亦我所欲也 / 生,亦我所欲也 / 义,亦我所欲

状语后置句:所欲有甚生者 / 所恶有甚死者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生者,所恶有甚死者。非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贤者能勿丧耳

【译】如果人们想要/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什么(坏事)不可以干呢?采用这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因此,(他们)想要/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是仅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生:如使,假如、假使。

则凡可以得生者不用也:何,什么。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由,用。是,这,本文中指这种手段或者这种方法。而,连词,表转折。

是故所欲有甚生者:是故,因此,引申为由此看来。

贤者有是心也:独,仅、只有。是心,这种心。

人皆有:之,动词之后凑足音节。

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耳,罢了。

古今异义:则凡可以得生者 / 则凡可以辟患者(可以用来)

状语后置句:莫甚生/莫甚死/甚生者/甚死者

                                           

②一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即“吃了”)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即“不吃”)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行走在道路上的人(特指那些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会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食,一豆羹: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羹,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得则死:弗,不。

呼尔而与之:呼,呼叫、呼喊。尔,动词后缀。而,连词,表修饰。与,给。呼喊着给他,也就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而与之:蹴,踩踏,即用脚踩。

乞人不屑也: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则礼义而受之:钟,古代的一种量器。万钟,优厚的俸禄。则,表转折,却。而,连词,表承接,就。

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

通假字:礼义而受之(同“辨”,辨别)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所识穷乏者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自身死也不接受(施舍),如今(有人)为了住宅的华美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自身死也不接受(施舍),如今(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自身死也不接受(施舍),如今(有人)为了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本性(即“人的羞恶之心”)。

妻妾之:侍奉。

身死而不受:为,为了。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动词,做,联系上下文引申为“接受”。之,动词之后凑足音节。

亦不可以乎:是,这,这种做法。已,停止。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通假字:

所识穷乏者(“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句末语气词)

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

                                           
唐雎不辱使命
【题解】
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本文标题是后人加的,记叙了强大的秦国与弱小的安陵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秦王提出以五百里地换取安陵,其实就是想吞并。唐雎临危受命,出使秦国,最终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唐雎,战国末期人。辱,辱没、辜负。不辱使命,没有辜负出使任务。
                                          
①秦王使人安陵君:“寡人欲五百里之地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先王,愿终守之,敢易!”秦王不。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就答应我吧!”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使人安陵君:谓……曰,对……说。
寡人欲五百里之地安陵:以,用。易,交换。
安陵君其许寡人:其,表示祈使语气。许,答应。
大王加惠:加惠,施予恩惠。
敢易:弗,副词,不。
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面一个“使”,派遣、让;后面一个“使”,出使。
通假字:秦王不(同“悦”,高兴)
古今异义: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如此)
状语后置句:受地先王(于:从)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也?秦灭韩亡魏,而君五十里之地存长者,故不。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寡人者,轻寡人?”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
【译】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长者,所以不在意(即“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也:何,表反问语气,为什么。
秦灭韩亡魏:且,况且。
而君五十里之地存:以,凭借。
长者:以……为,把……当作。
故不:错意,在意。
广于君:广,增广、扩充。请扩充安陵君,也就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而君寡人者:逆,违背。
千里不敢易也:虽,表假设,即使。
岂直五百里:岂,表反问语气,怎么、哪里;直,仅、只是;岂直,哪里只是。哉,表示反问语气。
通假字:
故不意也(同“措”)
轻寡人(同“欤”,句末语气词)
状语后置句:受地先王(于:从)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亦尝闻天子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译】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不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横尸在地,有百万多,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秦王怫然怒:然,……的样子。怫然,愤怒的样子。
亦尝闻天子怒乎:公,对人的敬称。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未尝闻也:未尝,不曾。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乎,表示疑问语气。
亦免冠徒跣【xiǎn】:徒,裸露。跣,赤脚。
头抢地:以,用。抢,碰、撞。
通假字:以头抢地(同“耳”,句末语气词,罢了)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之怒也。专诸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怒,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也。”剑而起。
【译】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和/加上我,就将(变成)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一定要发怒,(就要)让/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人(都要)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即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之怒也: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专诸刺王僚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休祲【jìn】降于天:休,吉祥。祲,不祥。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凶兆从上天降落,即“上天降示征兆”。
若士怒:必,一定。
今日也:是,这、这样。
剑而起:挺,拔。
通假字:仓鹰击于殿上(同“苍”)
词类活用:
尸二人(使……倒下)
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白色丧服。缟、素,都是白色的绢)
判断句:
士之怒也
此三子,皆布衣之士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五十里之地存徒以有先生。”
【译】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秦王色挠:挠,屈服、挫败。色挠,面露胆怯之色。
长跪而谢之曰: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而,连词,表修饰。谢,道歉。
寡人矣:谕,明白、懂得。
而安陵五十里之地存徒以有先生:以,凭借。徒,只、仅仅。以,因为。
古今异义:至于此(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