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霞:我的咨询师之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成为一名咨询师,在我人生的很早阶段就埋下了伏笔,各种因缘际会(其中来自家庭和家族原因可看我写的《家族中家庭里的三角关系》一文),在文中有对于个人在家庭中的成长有一个比较详尽的剖析),终于走上了这条路。
从高中开始,看过弗洛依德的文集,虽然当时还不能理解,却知道了心理学可以成为一门职业,而且自己就有了向往,然而因为我的文化成绩并不理想,只能退而求其它。
大学毕业后,在一所高校里任职,从事学生工作,耳闻目睹一些惨剧时有发生,和学生关系也比较亲近,会了解并理解学生们心中的烦恼苦闷,但自己能力有限爱莫能助,想要成为一名咨询师的念头又蠢蠢欲动了,可见,除了自身成长经历的原因,助人和拯救也是我的动力之一,然而,为什么自己很容易就能和学生们心意相通,能特别关注和理解他们的烦恼痛苦,又想要去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和拯救他们,深层原因还是因为我的成长经历让自己能烦恼痛苦特别敏感,所以很容易被他们触及到,也很容易体会和感知到他人的感受,同时他人的痛苦特别能触发我,有部分原因是想通过拯救他人来拯救痛苦中的自己,这是属于投射和移情及共情的范畴,自已能觉察到这些已经是多年后了,在当时,只是出于本能。
婚后很快有了孩子,婚姻同步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从我的成长经历来说,也是必然的(时常觉得学了心理学特别是精神分析,如同学了麻衣神相一般,而且可以推知上下三代啊), 要么死要么生,感谢有了孩子,不然真的会没有动力继续活下去,虽然生死是各人自己的选择,也可以从深层动力去分析,只是有时候,选择活下来,的确是需要一个理由的,而且这个理由必需足够能说服和支撑自己面对困局(这段经历在喜马拉雅《妈妈讲堂》中有和大家分享)。
我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来,并反思了之前自己在学校工作看到遇到的一些问题,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因为之前是在大学工作,面对的学生基本都已成年,这个时候不再单纯地追求成绩,又因为我不是科任课老师,从事的是学生工作,所以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会让自己对教育方式,教育体制等等有了很多的疑问和思考。
陪伴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我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瓶颈,并深刻体会到要想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根源在父母和家庭。于是,我选择了进入更专业更深入的心理学精神分析。
2014年开讲的《妈妈讲堂》系列一共21集,虽然青涩,但是很真实,用自己鲜活的生命历程讲述了自已的经历,每次讲完后都觉得如同大病一场,心力精力消耗之大也是我自己始料未及的,但是这用心灵和生命来阐述的一切,因为太痛,以致于后来很长时间都不愿再碰触它,但也正是这次的系列课程让我深深地挖掘和触及到自己当时内心深处的很多情节,极大地促进了我的个人成长,在课程的推进过程中也随着网络广而传播,受到很多女性及妈妈听众们的关注,虽然课程已经结束了近三年,但时不时还会有听众和我谈及自己的听课感受,还有听众希望能重开讲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大家分享,没有任何的技巧,有时候因为紧张和情绪激动,还会结巴断片,但是却能触发听众,我想是因为真实,面对真实需要勇气,而真实地分享自己的真实也需要勇气,在这里向听众们道声谢谢,谢谢你们的信任和关注,虽然《妈妈讲堂》暂告一个段落,但我的成长之路却没有停止,一步一步继续向前。两年多过去了,我终于做好了准备,鼓起勇气面对那个青涩的自己,将这个课程链接发在了工作室平台上自己文章的下面,和更多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经历与心得。
相较现在的我,过去的我是只毛毛虫,相较将来的我,现在的我是只毛毛虫,当毛毛虫慢慢长出翅膀的时候,知道自己可以面对自己曾经是只毛毛虫的过去了,也只有当自己可以面对自己是只毛毛虫的事实,才可能长出翅膀。
参加成长团体,参加精神分析学习,陪伴孩子,面对自己的核心家庭和原生家庭中的问题,不仅是在理论上学习,更是在生活中去体会,运用,感受。慢慢地,我的婚姻,家庭都有了改观,可以说起死回生,孩子也成长得健壮有力(身体/精神)。我开始扪心自问:什么时候自己也可以做咨询了呢?
这个问题,我没有问过任何人,也没有和任何人讨论过,甚至是陪伴自己一路走过的最了解自己最懂自己的朋友知己和老师,因为这是自己的问题,只有也必须是自己来回答。
每当自己想做咨询的时候,内心深处就会有一个声音冒出来:我可以了吗?
我无法回答,没有理由,没有原因。
又过去了一年,又陆续推掉了一些来访者,而不是靠理智和逻辑,更不是那些什么证书学历之类的身外之物。
所以,我没有迈出这一步。
我知道,只要这个疑问存在在一天,这个声音还存在,那么就是不可以
因为,我无法回答自己,对于连自己都回答不了的问题,去做,说明时候不到。
时间在流逝,成长在继续,又过去了一年,陆续推掉了一些来访者,中间还因为机缘际会,参加了一些业内的交流学习,也看过些许“名流大腕”,觉得不过尔尔,自己就更着急了。对于能否做咨询这个问题焦虑到一定程度之后(有段时间确实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反而不再去想这个问题了,因为不论如何焦虑,哪怕和别人的比较也都无法让自己内心对“我可以了吗”这个问题能有肯定的答复,最终我选择了放弃这个念头,顺其自然的等待。
忽然有一天,如同云开雾散,我不再担心,我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已经稳如高山,胸怀大海,柔如清风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准备好了。当自己能面对未知放下所有的猜测预想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已经能接纳一切可能。
在咨询室里,我和你同在,静静地陪伴,面对。甚至很多时候你感受不到我的存在,但是又能感受到我一直的存在与陪伴。
这一切发生得如此自然而淡然,看过沿途一路的风景,终天到达自己向往的地方,没有意外没有惊喜,水到渠成,我就像一只蜗牛,慢慢地,朝着心中要去方向,前行。
湘 霞:精神分析倾向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专家,亲子教育顾问。一直从事教育及相关工作,有了孩子后成为一名全职妈妈,在陪伴及观察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将心理学,教育学深度融合到家庭,婚姻,育儿及生活之中,不断体验证实,知之行之不懈不怠。
湘霞微信:yaya-2008
公众微信:asuxinli
湖南精神分析交流1群:34825446
湖南精神分析交流2群:334941791
阿苏心理网络课群:361621553
婚姻,家庭,育儿的心路历程分享——《妈妈讲堂》:http://www.ximalaya.com/2095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