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战略研究总报告

文章来源:《交通强国战略研究(第一卷)》

交通强国战略研究总报告

我国交通发展形势与使命

1.成就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面貌已得到根本改善。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瓶颈制约到20世纪末的初步缓解,再到目前的基本适应的阶段性转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2017年我国完成的客运量、旅客运输周转量、货运量、货物运输周转量均居世界最前列。高速铁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港口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居世界第一;铁路、公路总里程和机场数量位居世界第二(图1)。

图1. 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状态

与此同时,我国交通科技创新能力及技术水平显著提升。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特大桥隧、深水筑港、大型机场等建造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京沪高铁、洋山深水港、港珠澳大桥、北京新机场等一批交通超级工程闻名世界。复兴号高速列车、C919大型客机、振华港机、新能源汽车等一大批自主研制的交通运输装备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功能不断完善。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共享出行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交通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应急救援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行业治理能力明显改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交通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以“一带一路”倡议为重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走出去”已经取得喜人进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国际交通保障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

虽然我国交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尚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对比世界交通强国还存在不小差距。目前我国还不是交通强国。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不尽合理,综合交通体系尚不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布局尚不均衡,西部路网建设尤需加强;综合交通运输问题突出,各种运输方式有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综合枢纽建设相对滞后,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衔接问题凸显;绿色交通运输方式占比不高,高能耗、高排放问题尚未解决。创新能力不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较弱。民用飞机、汽车、高技术船舶等重要装备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智能化总体水平有待提高,交通信息孤岛现象普遍;交通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较弱,在国际规则制定、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的定价权不足。运输服务效率与水平差距较大,部分边远、贫困地区的运输基本公共服务薄弱,多样性服务方式缺乏,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交通安全水平不高,城市交通拥堵形势严峻,我国交通安全尤其是道路交通安全与国际水平差距明显。城市交通拥堵呈现区域化常态化特征。

2、 形势与变化

全球经济与运输格局面临重大变化,科技革命浪潮将推动交通新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智能、共享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给我国交通发展提供了机遇。绿色发展成为主流趋势,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建设绿色交通系统、降低排放水平的目标。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人口结构老龄化等形势新变化,对我国交通运输提出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国内交通运输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今后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交通发展主要矛盾将转变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交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交通运输应实现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通路、通车、通航等“硬需求”,更加重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软需求”,要求我国交通供给由“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

建设交通强国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要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交通强国之路。我国资源和人口分布不均,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我国能源少油缺气,环境脆弱,不能走发达国家以汽车为主的老路,要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公共交通;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广阔,为交通新技术、新模式发展创造巨大空间。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

交通强国的内涵与建设目标

交通强国的内涵: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人民满意”是指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交通服务,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保障有力”是指交通运输在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还应发挥先行引领作用。“世界前列”是指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交通服务、交通科技、交通安全水平等进入世界前列。

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的总体目标: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的阶段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为交通强国建设准备期;从2020年开始,分两步走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目标。

建设交通强国战略重点

从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角度,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为原则,提出未来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的九个战略重点。

1、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要优规划、调结构、补短板、抓综合、重枢纽,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网。优规划,就是在科学预测未来客货运输需求的基础上,聚焦需求、精准发力,不搞大水漫灌,因地制宜优化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调结构,就是主要交通干线要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运输体系,提高铁路、水运分担率;补短板,就是加强西部地区、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抓综合,就是构建铁、公、水、航互联互通、优势互补、有机融合的运输网络;重枢纽,就是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融合,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衔接”。

2、实施创新驱动交通发展。要突破核心技术,提高装备水平。攻克汽车等载运工具节能关键技术,实现排放洁净化;提升高技术船舶设备自主配套率;完善民用飞机谱系,掌握大型飞机、重型直升机及其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保持高铁技术、港机装备世界领先地位,开发时速400公里级高速列车系统;开展磁悬浮关键技术、低真空管道高速列车的研究。发挥大桥、长隧、海港等建设技术领跑态势,加大智能建造技术开发力度。

3、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发挥我国智能交通在专利、市场、制度等方面相对优势,打造先进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交通规划决策、调度指挥、运维管理;建立出行平台,实现门到门、多样化、个性化客货运服务;构建智能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减少事故;建设智能公路、铁路、港口、民航体系;推进车路协同技术研发,发展“自动驾驶”,实现赶超。

4、实现一流交通服务。客运: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农村和弱势群体的出行需要;推进出行服务快速化、便捷化,构筑以高铁、航空为主体的高效快速客运服务;创新出行模式,发展共享、定制出行;构建“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图2),即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城市群2小时商务圈、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交通圈。货运:要打造现代物流系统,构筑全国、全球供应链;快件运输构建“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即做到国内一天送达、周边国家两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三天送达 。

图2. 我国客运“123”交通圈示意图

5、坚持绿色交通发展。实现绿色规划引领,抓好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规划,集约使用土地、岸线和水域等资源;构建绿色运输结构,优先发挥铁路、水运作用;在城市群、大城市要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公共汽车为主体;发展绿色交通装备,推广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实施绿色交通组织管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实现交通发展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化。

6、提升交通安全水平。我国铁路、民航安全水平较高,突出问题是道路交通事故率高、死亡人数多(图3 )。奋斗目标是要以实现交通“零死亡”为愿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完善交通安全标准规范,强化基础设施养护,确保载运工具质量,培育交通文明,构建先进的交通安全管理体系,重点解决道路交通死亡率过高问题。

图3. 世界主要国家道路运输安全情况示意图

7、破解城市交通拥堵。实施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TOD)模式,优化城市功能配置,引导居住和就业平衡,从源头减少交通需求;坚持绿色交通方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交通需求管理,抑制小汽车的过度使用;加强城市货运管理,提高共同配送比例。

8、加强乡村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补强短板,形成广覆盖的乡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农村客运发展水平;创新农村物流发展模式,促进农村地区商品的双向流通。

9、建设覆盖全球的交通体系。构建互联互通的国际化交通运输网络;建立高效快捷的全球化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依托中欧班列形成覆盖欧亚的物流网络,提升航空物流全球服务水平;建设信息互联畅通、服务高效的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体系;推进国际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实现全流程管理;推动中国交通标准国际化;完善交通国际人才培养及输送机制;提升交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交通治理体系现代化

从四个方面说明交通治理体系现代化问题。即,构建完善交通法律体系,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法》,健全交通运输法律法规;构建高效率管理体系,深化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交通运输行业市场机制建设;构建可持续投融资体制,建立交通运输发展政府性基金和分级负责的交通投资制度;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体系。

政策建议

为了实现交通强国目标,给出了以下六条建议:

1、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管理体制,解决各种运输方式的多头规划、各自建设、部门分割问题。健全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涌现,适时制定和修订法律法规。

2、扩大投资要精准发力,实现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优化现有规划,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布局,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与融合;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着力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各类资金的使用;创新规划与投资机制,改善城市和城市群交通一体化程度;着力发展绿色交通;抓紧做好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推动一批事关国家全局的战略性项目适时建设。

3、多措并举,推动运输结构优化:支持大宗、长距离货物运输从公路向铁路和水运转移;根据城市交通供求矛盾突出的现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用价格机制调节私人汽车的过度使用。

4、加强顶层设计,支持交通科技创新:继续利用经济、政策手段,支持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船的开发推广;加快国家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抓好低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铁路等关键技术发展的顶层设计。

5、突破公共交通向导模式的发展瓶颈,从源头上破解“大城市病”:推广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引领城市集约发展,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将城市交通枢纽及其周边的“交通用地”调整为“综合用地”,使其能够用于商业开发。

6、建立持续稳定的交通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化解债务风险:创新交通投资融资方式,加大中央、地方的财政投入,更好发挥财政性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引领作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分级负责、多元筹资、科学管理”的思路,构建“事权清晰、规范高效、风险可控、合作互利”的现代交通投融资制度和政策体系。有效控制公路、铁路的债务规模,推进债转股。

本文说明:本文源自《交通强国战略研究(第一卷)》2019年4月第1版中《交通强国战略研究总报告》。原文中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第一阶段时间为2020年-2030年,第二阶段时间为2030年-2045年;参照2019年9月23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本文将战略目标两阶段时间调整:第一阶段为2020年-2035年,第二阶段为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