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方:盆腔炎、附件炎、子宫脱垂

急性盆腔炎——清热解毒汤(刘奉五方)

(组成)连翘15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黄芩6g,瞿麦12g,萹蓄12g,车前子9g,牡丹皮9g,赤芍6g,地骨皮9g,冬瓜子30g。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消肿止痛。用于急性盆腔炎属于湿毒热型者。

(方解)急性盆腔炎多属于毒热壅盛,湿热下注,气血瘀滞。由于毒热壅盛,除局部红、肿、热、痛外,还会出现高热、口干、尿赤、便结等全身热病病象。又因有湿热下注,故可见有尿频;湿热上蒸,则精神倦怠、嗜睡。且以高热、下腹剧痛、拒按为主症。刘老医生认为急性盆腔炎属于中医内痈范围。治疗的原则仍是“以消为贵”。并抓住毒热壅盛、湿热下注、气血瘀滞的特点,集中药力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利湿、凉血、活血。方中连翘苦微寒,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金银花辛苦寒、清热解毒、消痈肿;紫花地丁苦辛寒,清热解毒,消痈肿,善于治疔毒;黄芩苦寒清热燥湿;地骨皮甘寒,清热凉血退热以去气分之热。地骨皮一般习惯用于阴虚发热,但是在刘老学医阶段曾看到他的老师治疗小儿食滞发热时,善用地骨皮。后来,通过再实践,体会到此药不但可用于阴虚发热,而且也可用于一般实证发热。不但能起到“热者寒之”的作用,而且又能保护阴津。若用于阴虚发热应与青蒿配伍;用于实热不必与其相配。瞿麦、萹蓄、车前子清热利湿;冬瓜子渗湿排脓,消肿止痛;佐以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全方重在清热解毒兼能利湿,活血化瘀而又止痛。

(方源)《刘奉五妇科经验》

慢性盆腔炎——清热利湿汤(刘奉五方)

(组成)瞿麦12g,萹蓄12g,木通3g,车前子9g,滑石12g,延胡索9g,连翘15g,蒲公英15g。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用于慢性盆腔炎属于湿热下注者。

(方解)慢性盆腔炎从中医辨证,有寒热两型。本方适用于湿热下注,气血郁结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腹痛拒按,伴有低热,带下黄稠,有时尿频。刘老医生在临床治疗中,发现使用一般淡渗药物效果不佳,很早既开始试用八正散治疗,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这类盆腔炎患者,病情缓慢病程较长,非短期内可以奏效。而八正散中之大黄苦寒泻下,久用终非所宜;栀子虽可清热,但对于内蕴热毒之病症,其效不如连翘、蒲公英;灯心草味淡,清热效果也不佳。因此经过一阶段摸索,遂将八正散中之大黄、栀子、灯心草去掉,仅保留原方中之瞿麦、萹蓄、木通、车前子、滑石,既能清导湿热下行,又能活血化瘀是为本方之主药。佐以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本方经过临床观察,不仅适用于湿热型之盆腔炎症,而且也适用于妇科一切湿热下注兼有热毒等病症。

(方源)《刘奉五妇科经验》

慢性盆腔炎——暖宫定痛汤(刘奉五方)

(组成)橘核9g,荔枝核9g,小茴香9g,胡芦巴9g,延胡索9g,五灵脂9g,川楝子9g,制香附9g,乌药9g。

(功效主治)疏散寒湿,温暖胞宫,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用于慢性盆腔炎属于下焦寒湿,气血凝结者。或用于宫冷不孕等证。

(方解)盆腔炎以湿热下注及下焦寒湿两型较为多见。本方是治疗寒湿型盆腔炎的经验方药。主要见症为腰痛、少腹发凉,隐隐作痛,白带清稀,畏寒喜暖。刘老医生鉴于此类盆腔炎患者的疼痛部位与寒滞肝脉的寒疝颇为相似。凡属治疗寒疝的方药也适用于寒湿性盆腔炎的患者。慢性盆腔炎发病比较缓慢,治疗寒疝方药中的热药、补药(如肉桂、苍术、厚朴等)不宜久服。在这种情况下,他根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观点,认为此类患者系因寒湿久蕴下焦,气血凝滞,故以橘核丸为借鉴,摸索出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化瘀定痛的经验方药。其中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胡芦巴温经散寒以除下焦寒湿;制香附、川楝子、乌药、延胡索、五灵脂行气活血,化瘀定痛。本方温经散寒、温而不燥是其特点。

在温经散寒的药物中,不用肉桂,而用橘核、荔枝核。其中橘核辛苦温,入肝经,行肝经之结气,治寒疝及少腹两侧之肿痛;荔枝核辛温入肝经,行少腹两侧(包括男子睾丸、女子输卵管及卵巢)之气结而定痛,为肝经的血分药,行血中之寒气,为治疗寒疝及睾丸肿痛之要药;佐以胡芦巴、小茴香暖下焦祛寒湿,加强温经散寒、行气定痛的作用;香附辛香偏温,生用走胸胁,制后行少腹,旁彻腰膝,入气分,行气中之血,故能活血;延胡索苦平入血分,活血化瘀,行血中之气。二药相伍,一入气分,一入血分,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相辅相成。配合川楝子、五灵脂、乌药以加强行气活血的作用,对于乌药一药,他体会其性辛散温通,既能散寒活血,理气止痛,又能排泄停聚之水湿,对于寒湿所引起的白带又有通因通用之用,使白带有出路,湿去而带止。

(方源)《刘奉五妇科经验》

盆腔脓肿——解毒内消汤(刘奉五方)

(组成)连翘30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冬瓜子30g,赤芍6g,牡丹皮6g,川大黄3g,赤小豆9g,甘草节6g,土贝母9g,犀黄丸9g(分2次吞服)。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盆腔脓肿属于热毒壅聚者。

(方解)盆腔脓肿系因热毒内蕴,腐肉蒸血而成脓。因脓肿部位深在,属于内痈范围。故本方重用连翘、蒲公英、金银花、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川大黄活血破瘀而又清热解毒,三者均能除败血,生新血,消肿排脓;冬瓜子、赤小豆入血分,清热消肿排脓;甘草节、土贝母消热解毒消肿,另外配合犀黄丸以加强活血消肿、清热止痛之效。

本方的特点是清热解毒药与凉血药合并组成。且以清热解毒为主,凉血活血为辅。清热解毒是针对毒热炽盛;凉血活血是针对气血壅滞。所以清解与活血并用最为相宜。但是必须在清热解毒的基础上凉血活血。而活血药不能用辛温助热的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若使用辛温活血药则能使毒热蔓延扩散。所以须用牡丹皮、赤芍等偏于苦寒的凉血活血药。用量又不宜过大,过大也可以使毒热扩散,这是他的临床体会。另外使用犀黄丸的意义是取其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其中乳香、没药虽然也是活血药,但是乳、没入经窜络,走气分通瘀血,行血中之气最速,活血而不助热,没有使毒热蔓延扩散之弊;麝香走窜力更强,能走气分行全身之经。其中又有犀黄丸大寒清热。清中有通,通中有清,可谓之治疗阳症痈疡的要药,配合本方最为适宜。

(方源)《刘奉五妇科经验》

子宫脱垂——收膜汤(施文德方)

(组成)生黄芪30g,炒党参15g,土炒白术15g,酒炒白术15g,当归9g,炙升麻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益气举陷。主治子宫脱垂及其他内脏下垂。

(方解)方以黄芪大补元气为君;党参、白术健运脾胃为臣;当归、白芍补血养营为佐;升麻升提清气为使。诸药配伍,使气血充沛,脾胃健运,水谷精微生化有源,内脏升举有力,则子宫下脱、内脏下垂之症可愈。

(验案)陈某,女,50岁。患者产育过多,冲任损伤;且产后调护不当,以致气血亏弱。自觉阴户有物挺出、滞坠不适,小溲频数,已半年余。脉软,苔薄白。投以上方2剂,子宫即告复位。此后偶因劳累过度,下体有轻微不适感,再投本方一二剂即瘥。

(方源)《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附件炎——盆腔炎方(胡秉超方)

(组成)蒲公英15g,败酱草15g,红藤15g,紫丹参15g,当归12g,赤芍10g,夏枯草15g,牡蛎20g,生薏苡仁15g,炮山甲珠12g,金银花12g,连翘10g,橘核10g,海藻15g,生鸡内金10g,生甘草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清热消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主治附件炎、附件肿块。

(方解)蒲公英、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山甲珠软坚散结,入肝络而搜邪;薏苡仁理湿消肿毒;当归、赤芍、丹参活血化瘀,清热凉血;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海藻、橘核治癥瘕结块;夏枯草、牡蛎消火化痰,软坚散结;鸡内金消积化瘀。如正气亏虚则应攻补兼施,可加黄芪、党参、白术、山药以健脾益气,扶助正气;腰酸痛可加川续断、桑寄生及温补肾阳的阳起石、蛇床子、紫石英、淫羊藿、枸杞子。此外,荔枝核合小茴香能理气散寒止痛,行血中之寒气;山楂可活血化瘀,化积止痛,有促进子宫收缩之功;细辛香窜温热以开窍;路路通利水通络;薏苡仁合鸡苏散、杏仁以疏利开达,利湿渗泄。临床可随症加用。

(验案)顾某,女,29岁。初诊:1987年11月2日。婚后3年未孕,经事并行(2∼3.5月),量不多,持续4∼5天,色红,块少,腹时轻痛,腹胀右侧为甚,腰酸冷,末次月经10月11∼16日。苔薄白,舌体胖,舌系带紫,脉细。曾作B超“右侧附件见3.5cm×3.5cm大小肿块”,诊断:“右侧附件肿块”。西医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阴道畅,宫颈光,宫体前位稍小,左侧附件(-),右侧可摸及3.5cm×3.5cm大小肿块,诊断同上。此证系肾阳亏虚,冲任受寒湿之邪,血海为寒湿凝滞,日久阴寒内盛,经血难下,月经周期不准。寒与血争则痛,故有腰腹胀痛。治宜先予温肾助阳,以散寒湿之邪而调冲任。桂枝9g,当归9g,熟地黄12g,砂仁3g,黄芪15g,党参12g,枸杞子15g,白术15g,茯苓15g,菟丝子15g,淫羊藿15g,何首乌15g,小茴香9g,荔枝核9g,贝母12g,细辛3g,路路通10g,生甘草3g。7剂。服药毕后,如期转经,继续调理八诊后,于1988年2月怀孕。

(方源)《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