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明:连载9
二,上帝的宠儿:欧洲
艺术爆发使欧洲文明初露锋芒
人类的文明发展是循序渐进的积累进化过程,不是毫无根据的突变。他们不仅仅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而且是根据环境变化而进行着不断的适应与迁徙传播。很明显距离人类进化的北非较近的旧大陆地区早期都有较好的文明发展,反之一片空白,如遥远的美洲地区。
欧洲文明的幸运,不仅是因为地缘,欧洲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欧洲大陆的温和气候,尤其是欧洲南部舒服的地中海气候,以及没有太多的极端地理形态,以及水陆的平均分配等,都是其文明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
欧洲的另外一个幸运是隐蔽的:欧洲位于地球上最大一块陆地,这使其有着广阔的纵深。在需要温带的农业时期,欧洲背后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土地:欧亚大草原。所有这些条件使得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幸运的一块土地,很多时候连非洲也无可比拟。
欧洲的幸运基本上是从尼安德特人在欧洲的发展逐渐显现出来的。就在尼人在欧洲盘踞的最后时期,一种从从动物界彻底分离出来的标志越来越清晰,因为智人们开始创造艺术。
人类创造艺术的时间或许很早,但是直到4、5万年前的欧洲.才形成一种引人注目的潮流。这波非洲之外的文明活动一直持续到第四纪冰川在2万年前的来临。但由于人类在此时已经发展出了一定的御寒能力,尼人们已经明确建造一些窝棚,并且他们也已经开始使用骨针,当然他们更是以居住洞穴著称,所以这一次的人类在冰期的袭击之下并没有在非洲之外彻底消亡,而是开始大放异彩。尼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意识,比如他们已经有装饰需求,项链开始出现,也有精神需求,开始有一定的祭奠仪式,比如往坟墓里撒放红色物品(可能是至今一些人红色辟邪理念的开端),开始有埋葬死人的传统。
随后许多艺术形式在欧洲得到蓬勃发展,比如在德国到巴尔干半岛发现许多骨笛,最早的长达4万年前,之后还出现了雕刻作品,比如狮头人身像、女神石像。
是这些艺术活动,进一步加大了人与动物的距离。这一时期的文明核心依然集中在欧洲南部地区,但非洲与西亚也有零星分布,非常明显这是对前一个时期文化的继续。
现代人或许是从尼人那里继承了这些文化,总之,这种艺术活动可谓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这些艺术活动如何区分,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他们主要与尼人有关。尼人与现代人肯定有充分的交流,甚至我怀疑正是现代人击败了尼人,所以,我们的祖先不仅继承了智人的文化而且最后驱赶并消灭了尼人。
从前述我们也可以对于东亚的史前史做出一个总结,这就是:东亚自古就是落后于欧洲的。这是旧石器时代,包括莫氏线与五种模式划分的结果。我认为这个背景条件直到今天都基本成立,它还成为压制东亚文明发展的一条宏观年线,其持续时间是惊人的百万年以上。
很清楚,东亚的落后直接因为地缘因素的遥远造成。甚至后面我们将要看到的狭义文明起源阶段,东亚落后于西亚都是这一地缘结果的延伸。但是,东亚人不必因此感到气馁,相反,我认为应该感到释然,因为起码它说明了东亚的自古落后并非智商或种族等先天因素造成,只是外在地缘条件差异导致,更何况一个新文明的突变近在眼前。我们应该庆幸这个历史黑洞的及时发现。
两大事实:欧洲是块风水宝地
围绕地中海周边的人们,尤其是尼人,尤其是南部欧洲的尼人文化,自莫斯特文化时期即已成为世界文明翘楚,这种特征的文化实际上一直延续到现代人进入欧洲,并将这种文化传递给现代。
此一时期和事件反映了两大重要事实:除了极端寒冷气候比如冰期,欧洲比其他地方更适宜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欧洲比东亚的自然生活条件更为优越。这可能主要体现在气候比东亚温和,食物来源更为多样,海陆两种食物平均共存。东亚属于不平均供给较单一地区,这种隐蔽的特性可能一直存在,所以我不仅认为东亚自古就是落后的,而且认为“东亚一直是一块相对贫瘠的土地”。东亚为此可能也发展出了自己的一些应对措施或观念,比如“多子多福”的传统来应对资源的相对贫乏,应付养老问题,以及争夺资源中的有利。
欧洲人文明水平自旧石器时代始终高于东亚,更是对于这一推论的一个潜在支持。一直到今天,“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去,发现西方人异常懒散,甚至西方人周末经常不开店,这让中国人不能理解懒散的西方到底是靠什么发展起来的。为何西方人那么安逸?而西方人看到勤劳忙碌的中国人甚至写了一本书《不死的中国人》来形容中国人不停干活的兴趣。东西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国人一直不明白西方自然资源之丰富,自古以来就与东亚人过着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相对富足懒散的生活,西方人不吃动物杂碎,而中国人不仅什么都吃,甚至连桌子腿都想吃了。其实,这都是东亚资源严重匮乏的表现。2017年全球糖尿病统计,中国的糖尿病人数是印度与美国的总和,是世界第一大糖尿病国。这一不同寻常的数字告诉我们,农业时代的抗饥饿重压在东亚导致更多活下来的是携带糖尿病基因的人群,但是一旦解决了饥饿问题,现代社会里饱食人群反而为病,这就是说,从基因筛选角度东亚地区也印证着东亚的饥饿。
为应对严重的资源匮乏,东亚人还有弃老习惯,所以在轴心时代后中国人还发展出一套强调孝敬的儒家观念,而没有接受儒家观念的日本人在近代之前一直保留着弃老习俗。西方也经历过饥饿,但却完全没有东方频发的人吃人传统。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欧洲自然条件或文明积累,使他们更轻易地度过了农业时代。
欧洲的适宜人类生存事实,也可能与中西方不同的气候有关。除了地中海气候非常舒服外,欧洲大陆的气温平均比东亚地区高,从东亚到西北欧有一条明显倾斜的等温线。以今天(12月5日)为例,北京气温是-3~2°,而比北京向北大约1000公里的伦敦气温却是3~12°。伦敦的纬度接近中国的漠河,而漠河今天的温度实际上是-41~-24°,两地相差30多°! 北纬51°伦敦气温实际上相当于北纬30°40的上海,又差了20个纬度。地图欺骗了我们的眼睛!在极其恶劣条件下生存的东亚人终于明白为何我们一直落后,我们不仅地缘受困,而且自然条件要比欧洲差这么远。在原始生产力低下时期,保持热量和能量是最大的消耗,几千年几万年下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与趋势?
图把人类文明的发展从非洲开始进化完成后的外出放置在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出澳洲与美洲由于地缘距离原因被甩掉,近5万年来的文明只在旧大陆繁育昌盛,其中环地中海地区受到文明青睐,除了地缘因素,还有地理地形因素,因为欧洲几乎是个水陆平均混杂的地区,完全不是如东亚一样的铁板一块,只有土地,很少河流,以至于干旱是中国大半地区的特色,沙漠更是占中国土地的13%。欧洲的多水以及地理多样性,而且也没有如喜马拉雅这样的极端地理,都给欧洲带来了隐蔽的利益与经济效益。是这些优越的条件,一直支撑着自古以来的欧洲数次文明高峰,它不仅仅是地缘这么一个优越。非常简明的一个事实就是,西方人自古就比东方人高大,因为他们比东方具有更好的资源条件,他们是温室里长大的,而东亚人是在饥寒交迫中生存下来的。穷,是东亚自古以来的一个特征。
另外一个事实是,人类的文明并非仅只是现代人创造的。
现代人在4、5万年前进入欧洲之前,整体人类的文明高峰是现代人的一个远亲尼安德特人创造的。换句话说,人类的文明并非平滑的一线到底的进化持续发展,有些地方,是一种复杂的榫接关系,可能之前的旧石器时代发生过不止一次类似的榫接事件。在欧洲创造旧石器时代晚期文明高峰的尼人最终消失了,但现代人却过去抢过了接力棒,他们在生物上并不是完全对接,但在文明上却是完全对接。对于是不是现代人杀灭了尼人这个问题,答案凶多吉少,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远古时期的人类彼此一点也不友善,很多原始人是钝器击伤而亡。
现代人与尼人实际上没有太大差异,他们的祖先揖别没有超过100万年,并且他们都进化为智人。假如以378个碱基片段来判断遗传距离的话,尼人同现代人的差异是27个,现代人之间的差异是8个,现代人与黑猩猩的差异是55个。他们的差异可能主要在文明经验积累。尼人很可能因为偶然因素进入欧洲,然后他们耐寒的体型使他们驻留欧洲之后发展出了辉煌的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几十万年后,相对苗条不耐寒的现代人进入这块风水宝地后,很快就取代了他们,进而早慧的尼人在他们汇合2万多年后竟然彻底消亡了,然后地球被现代人的后代所统治。但欧洲的辉煌却一直被继承了下来。
发现欧洲文明起源的意义
假如你实在难以接受猿人就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也不接受20万年前的现代人就是文明的起点,那么5万年前开始发生在欧洲的古代文化艺术确确实实就是人类文明的起点。而我们以往普通人对于这一点是不太清楚的。只有今天人类学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才“发现”了这一点。因为我们的微观视野太难企及旧石器时代,所以我们以前根本不知道这些事实,以至于我们对于后续的文明发展也产生了许多误解与幻觉,从而误导着我们的诸多判断与决策。
我们以往一直并不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欧洲一直是先进的。我们更不知道欧洲为何是先进的,我们还以为是因为他们有了大宪章才变得那么厉害了呢。这就是宏观视野的重要之处,这就是为何必须要有宏观视野,这就是文明学以及宏观文明学的存在意义,大文明将揭示许多以往人们根本不知道的一些人类文明的发展真相。
即便是非常自我中心的中国人,当专家们谈起欧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文化也常常是赞不绝口,认为中国与欧洲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但是他们没有人去深入挖掘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与今天的关联性,甚至之后的古人类在欧洲的第一次艺术大爆发也没有人关注,以为这些都是孤零零毫无意义的现象。没有人总结与思考他们的深意,因为人们尚不习惯连贯地将所有人类的活动串联起来加以系统地分析,他们至今都觉得那些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他们具有重大的意义,他们是人类文明研究中的璞玉,需要认真分析雕刻才能大放异彩。所谓历史告诉未来,从文明学的大视野看,人类在不了解旧石器时代的“历史”真相的前提下,对于人类社会发出了许多预设与决策,而这些预设决策的错误,都是因为短视因为对于“历史”的无知造成的。他们仅仅知道1%却预报了90%,当然就会发生悲剧了。这就是为何一定要将狭义的小文明拉长为“大文明”的真正意义所在。
人类的每一个积淀积累都是有意义的。假如我们确定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相对狭义的人类文明,不是从非洲萌芽,更不可能是从西亚起源,而是从欧洲,从地中海,开始走向西亚的,最终走向全世界。它绕了一个大弯。由此,许多人类文明之谜将被完整揭开。宏观文明学对于他们的意义阐发,可能犹如传统的天文学进入到宇宙学的升级。世界将因此而进入到全新的解释体系。文明学将因此带领你认识一个全新的不同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在《在西方将主宰世界多久》一书里,作者伊安.莫瑞斯说:“为何西方社会比世界其他地方更为发达——并不在于最近的偶然,在过去的15个千年中,有14个千年西方是世界上最为发达地区。”这是事实,大家都看到了。但是他接着说:“但另外一方面,西方的领导地位也不是在遥远的洪荒年代就注定的”。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因为他没有宏观大文明思维,他是微观小文明思维。他说:“在从公园550-1775年的1000多年中,东方更为发达”。我认为连这个判断都可能是误导的结果。他还说:“要想解释西方的主宰地位,既不能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史前时代,也不能只看最近的几百年”。Why not? 伊恩之所以没有揭开历史的秘密,也没能最终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就在在于他没有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史前社会,没有建立一门宏观文明学。但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历史学家,他也确实不是鼠目寸光之辈,所以他知道答案不在最近的几百年里,所以他基本上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中观论者。
欧洲三次文明高峰证明环境论
欧洲自智人时代就是文明发达地区,这里至今已经发生过三批次的文明高峰:莫斯特文化、艺术大爆发、工业革命,他们距今的时间分别是大约为16万年、5万年与350年前。东亚如此耀眼的大级别文化事件一次都没有发生过。
但这三次“大革命”并不是同一批人创造,甚至不只是现代人创造的,而是分别三批不同的人创造的。由此我们可以肯定,这些代表着人类文明高峰的出现,不但与地缘和气候条件相关,而且也是一种地理地缘等多种优势条件的促成结果。我们的结论是:优越的环境本身造就了欧洲这几次文明,环境一直潜在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从而我们也可以证明,欧洲人并不天然地比其他地区的人类更高明更高贵,欧洲的成就不过更多环境使然。
即便谈到人,莫斯特文化的所有者就根本不是现代人,而是尼人。假如脑容量可以是智慧的指标的话,至今智人中间最大的脑容量1500ml的所有者正是尼人,而非我们现代人。
欧洲第二次的文明辉煌,发生在在5万年前的艺术作品,很多都被证明也是尼人所为,比如今天在西班牙发现的6万年前的洞穴绘画已被鉴定为尼人作品。从大约4万年前在中欧出现的骨笛乐器,以及之后很快出现的雕塑和绘画等,应该都是尼人的作品。目前没有证据可以排除尼人的创造与影响,即便附近只有现代人也不能排除这个影响。因为从宏观上看,欧洲的这些进化是连续的,是后来的现代人继承了尼人的璀璨文化。
目前已知的科学报告显示,最后一个尼人死于2万年前的欧洲南部,西班牙或黑海沿岸是他们最后的归宿。在这两种人类共存的2万年之内,双方有足够的时间与条件相互学习交流,他们甚至在我们的常染色体里留下了少量的痕迹,说明了生物性交融,所以他们一定进行了交流。
所以,我们可以说:欧洲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开创者实际上是尼安德特人,是他们在欧洲连续开辟了莫斯特文化并最终走向精神世界的艺术创造。
如此看,连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人种”层面都不是直线前进的,起码在尼人这里拐了个弯,继承学习才是关键。
欧洲如此略显神秘的人种断茬事件还没有结束,继承了尼人文明的克罗玛侬人实际上也不再是今天的印欧人主体。他们在大约1万年内再次发生了“断茬”——毋宁说是一种接续。今天的印欧人主体是R类型父系染色体,他们是农业时代才逐渐分批进入欧洲的,这些后来者如同他们的祖先一样,驱赶了古老的克罗玛农人,使原先的欧洲人边缘化,带着最新的农业理念印欧人才最终占据了整个欧洲。。
你或许会有个疑问,欧洲既然地理优越,为何没有一直发展下去,而是被从中亚而来的印欧农民长驱直入了呢?因为2万多年前的冰峰期来临,打乱了欧洲的连续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