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工委原副主任怀国模中将逝世,曾参与核武器研发,致敬老兵

2020年6月27日,副大军区职退休干部、国防科工委原副主任怀国模中将因病逝世,享年88岁。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工程系52届毕业生合影

1949年,17岁的浙江嘉兴少年怀国模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工程系,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化工系骄子。当时正值建国后国民经济调整的三年,1953年又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人才。于是1949年考入的大学生,紧缩了寒暑假,在三年里修完了四年的课程,并取消了毕业设计。虽然课时缩短,但课程内容和要求并没缩减。1952年夏天,怀国模顺利完成三年学业奔赴工作岗位——国务院冶金工业部钢铁局任秘书,后又到南京市永利宁化工厂任技术员。

1958年,怀国模调入第二机械工业部(主要负责核工业和核武器研发),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其中一位创建者和实践者,从此结下了与国防军工40余年的不解之缘,见证并参与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从建国时的初创时期到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

1958年至1978年,我国国防工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期间,怀国模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计划局工程师,国防工办第二局参谋、第2处副处长。主要从事原子能研究事业,并负责了解和研究“两年规划”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推动我国国防工业实现常规武器的仿制和自主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78年,怀国模担任国防工办生产局副局长,并作为主要执笔人,起草《关于发动群众彻底整顿产品质量的报告》,报告旨在揭露企业管理和生产质量存在的问题,集中了国防工业各部门对质量整顿上需要采取的措施的思考。

后来,他又任国防科工委综合计划部副部长、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他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在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任上,他力推国防科技工业跨越发展,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事业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1997年3月正式退出领导岗位,结束了长达40余年的军工生涯。身退心不退,退休后的怀国模更忙了。退休后不到2个月,他应科技部要求,牵头成立了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研究小组,主持下研究总结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的框架体系、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议。这些具有创新性、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发展建议,为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退休后的怀国模拜访老领导刘华清上将

退休后,怀国模还继续进行深入理论研究,形成了一批富有价值的成果。2001至2009年间,怀国模组织编写国防科技技术基础管理丛书《军工产品质量管理》、《军用标准化》、《国防计量》等;此外,在新的形势下,为加快建立军民结合,怀国模将军转民历史经验和教训集结成册出版,即《中国军转民实录》,为武器装备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怀国模在他的著作《难忘岁月:我的军工生涯》中写道:“回顾我一生的军工生涯,能亲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创建、改革与发展,是我的荣幸。在漫长的道路上个人能为之尽一份微薄之力,为筑起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添砖加瓦,终身无憾。”

向国防科技战线的老将军致敬。

文章参考了上海交大文章《追忆国防科工委原副主任、交通大学1952届校友怀国模》,部分图片也来自此文,特此鸣谢。如不同意使用,请联系删除,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