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评诗|欧阳江河诗歌简评
撰稿:刘斌
★
在朦胧诗那群星璀璨的星空中,欧阳江河无疑是格外夺目耀眼的一颗明星。欧阳江河几乎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诗歌写作期许甚高。上世纪80年代他就说过:“至于诗人,我认为除了伟大他别无选择。我不喜欢众多中国诗人的小家子气和传统割据心理。诗应该征服一切领域。伟大的诗人乃是一种文化氛围和一种生命形式,是'在百万个钻石中总结我们的人’”。这样的坦率与倨傲,的确是有些不同凡响。而更加不同凡响的是他的诗歌。在80—90年代近二十年间,他写下了《悬棺》《天鹅之死》《手枪》《肖斯塔科维奇:等待枪杀》《汉英之间》《玻璃工厂》《一夜肖邦》《1989,致友人》《傍晚穿过广场》等一些列勘称重量级的诗歌佳作,还有后来的《泰姬陵之泪》等等。这一个又一个诗歌中的“战斗机”,不断将他的诗歌创作推上一个又一个高峰。在这些堪称经典之作里,令人赏心悦目又目瞪口呆的句子随处可见,像“那高高在上、下临无地、横绝万世的空中城堡仅仅为了显示崩溃”(《悬棺》);像“他来到舞台当中,灯光一起亮了,他内心的黑暗对我们始终是个谜”(《哈姆莱特》);像“他整整一生都在等待枪杀,他看见自己的名字与无数死者列在一起,岁月有多长,死亡的名单就有多长”(《肖斯塔科维奇:等待枪杀》……这些诗句至今依然脍炙人口。
欧阳江河的诗歌充满着预言家的玄妙,却又有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视野与胸怀。它们不乏名士才子的风流蕴藉,那种口吐珠玑、妙笔天成的才情,却又有悲天悯人、担当道义的愤激郁勃与慷慨激昂。他既有侠肝义胆,又有狂狷不羁、亦歌亦哭的柔情与至性。他既对传统和当下的存在现场与幽暗人心洞若观火,有着鞭辟入里的解剖、分析与诊断,却也对人的一切局限包括文字自身的局限有着清醒的认知与判断,而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并不因此就颓废或虚无,相反,在声明“站在虚构这边”的同时,却依然保有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真诚、勤勉与执着……著名诗评家张清华先生这样评价道:“欧阳江河无疑是当代'活着的诗人’中最具综合和整体性能力的一个,他总是能够在历史需要的时候贡献出那种具有重要作用的作品……他不但能够用哲学与思辨的方式来处理文化与历史的重大命题,而且能够运用具有巨大时代与文化载力的符号,来使这种处理形象化,并同时呈现出思考于其中的复杂而睿智的诗人主体的形象,从而使之上升为一种时代与精神的元命题。他的上述诗歌几乎成为了精神的制高点。”
不独如此,欧阳江河的一些抒情诗也写得极为精湛。像《最后的幻想》这由十二首短诗构成的组诗,可以说每一首都美妙绝伦,甚至一度成为一些诗人学习写作的“诗歌教材”。而欧阳江河的诗学随笔《站在虚构这边》,更是近几十年里诗歌理论的经典文本。
◎诗人简介及代表作:
欧阳江河(1956- ),原名江河,四川泸州人。著名诗人,诗学、音乐及文化批评家,知识分子写作倡导者。
欧阳江河被国际诗歌界誉为“最好的中国诗人”,其代表作有长诗《悬棺》,《玻璃工厂》,《计划经济时代的爱情》,《傍晚穿过广场》,《最后的幻象》,《椅中人的倾听与交谈》,《咖啡馆》,《雪》等,著有诗集《透过词语的玻璃》,诗作及诗学文论集《谁去谁留》,文论及随笔集《站在虚构这边》,诗集《事物的眼泪》。
欧阳江河被视为80年代以来中国最重要的代表性诗人,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0年度诗人奖。
﹒
◎草莓
﹒
如果草莓在燃烧,她将是白雪的妹妹。
她触到了嘴唇但另有所爱。
没人告诉我草莓被给予前是否荡然无存。
我漫长一生中的散步是从草莓开始的。
一群孩子在鲜红迎风的意念里狂奔,
当他们累了,无意中回头
——这是多么美丽而茫然的一个瞬间!
﹒
那时我年轻,满嘴都是草莓。
我久已忘怀的青青草地,
我将落未落的小小泪水,
一个双亲缠身的男孩曾在天空下痛哭。
我返身走进乌云,免得让他看见。
两个人的孤独只是孤独的一半。
初恋能从一颗草莓递过来吗?
﹒
童年的一次头晕持续到现在。
情人在月亮盈怀时变成了紫色。
这并非一个抒情的时代,
草莓只是从牙齿到肉体的一种速度,
哦,永不复归的旧梦,
谁将听到我无限怜悯的哀歌?
﹒
◎遗忘
﹒
越是久远的事物越是清晰可见
苍天在上!苍天里迅速如闪电者
沉入大地的漆黑掩埋,眼里的金子
射向雷霆,从此没有光芒
能够覆盖我的内心而不覆盖我疾速
走过的原野。
﹒
春天的原野。我徒步而行的原野。
迫使一个人用一百只手臂高高举起
马匹和风暴倒下、传开,回声如花叶瓣
的原野。大地的一个角落
或眼里的几滴泪水。
﹒
我从来没有祈求过象现在这么多的泪水。
请允许我比哭泣更低地压低嗓子,
比嗓子更弯曲地弯向大地。
请允许我屈膝而歌,折腰而歌,剜目而歌。
﹒
直到瞎了才痛哭的人啊,
将在谁的注目礼中失声痛哭?为谁
而哭?那么伤心地,忍不住地
从生到死地哭!请求别人一起哭!
﹒
而那些彻底不眠的夜的攫取者,在白天
是瞎子。他们从太阳吸走了鹰的冷血,
两眼直视太阳象茫无所视。
﹒
光亮即遗忘。
我所神往和聆听的、摄我魂魄的年代,
我为之碎身为之悬胆为之歌哭的年代,
是如此久远,倾斜,
象闪电在黑暗的记忆深处那么倾斜,
透过另一个更为倾斜更为久远的年代
的回声,既没有记住,也没有被真正听到
﹒
(系列诗评,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刘斌,男,1960年出生,籍贯合肥,现所在地淮南,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淮南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淮南图片网特约评论员及撰稿人。
在《世界文学》《诗探索》《诗歌月刊》《安徽文学》《阳光》《红豆》《西湖》等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百万字。出版评论集《美的邂逅》。获“诗探索·首届中国新诗发现奖”、“安徽省作协金穗奖一等奖”、“《安徽文学》第二届年度期刊评论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