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看: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优秀父母的十条标准
三好网2021-05-18 16:58:35
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真心是太难了,面对孩子形形色色的问题,不知道如何才能科学应对。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
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不健康的家庭环境。破碎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希望法则: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
力量法则:当然,大人可以和孩子比赛一些他们擅长的具体项目,比如下棋等,但不要完全以输赢为目的。家长、老师以及与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不可采用与孩子赌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少儿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管理法则: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长视为靠山,合理的管教关怀,会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危难会求助于家长。
声音法则: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学样,不肯听大人的话,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榜样法则:父母、兄姐、亲友、师长、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影响。除了家庭内的榜样,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家长还要关注孩子喜欢看的影视作品,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样。
求同存异法则: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出真理。童言无忌,要结合“声音法则”,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当然,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也要耐心地解释。
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而是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
另外,因为连孩子们都知道惩罚是负面的,千万不要把一些应该做的正面事情当作处罚。比如罚孩子劳动,会让他们认为劳动是坏事从而产生厌恶情绪。有个家长责怪年幼的女儿不肯睡觉,就罚她去写五十个字或做十道算术题,孩子被迫做功课当然就要打瞌睡,就又罚她去睡觉。
后果法则:若要让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
规矩法则: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那么孩子也会目无权威,表现得无法无天无规矩。
这个“二十码”是个象征,意思是说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家长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们却觉得家长控制得太严。
家长对孩子的管理管教,应该注重大的方面,尤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年幼的孩子生活学业上或许需要比较具体细致的指导,但也要适当给他们机会锻炼独立性。
规矩法则: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那么孩子也会目无权威,表现得无法无天无规矩。
也应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当然,家长还是要在二十码之外注视着并随时准备切入,而不能跑到二百码或二百里之外撒手不管。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则最烦家长事无巨细的询问唠叨,这个年龄的孩子不爱搭理人,但并不代表他们没听见家长的话。因此,家长不要没完没了地重复一番话直到他们有反应为止,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与其成为被烦的唠叨家长,不如豁出去让他们耽误一两次而换取教训。
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在网络时代成长的孩子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交往,家长同样要关注网络世界的这些“W”。孩子不是不可以结交网友,但不可瞒着家长,尤其不能背着家长与网友见面。
优秀父母的十条标准,家长快来对照看看。
我们总是说工作忙,但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着我们来弥补。只要稍微有点忽略,孩子的成长变化是十分明显的,有些毛病一旦养成了,即便日后付出多大心力还是很难改正。
不要抱怨,保持积极的心态
慈善家汤姆·亨特爵士曾说:“我的生活经历告诉我,对生活持积极态度的人更幸福,事业更有成。”教育路上,需要父母保持积极的心态,父母有多积极乐观,孩子就有多少。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过:“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是对自己不尊重。”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是如此,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
懂得放手,家务劳动一起做
我们要懂得放手,从小引导孩子做家务,舍得让孩子独立。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提出的那般:“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只要父母肯放开手,就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
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在气质里,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放下手机,不要总当低头族
其实,孩子沉迷手机的根源在于父母,父母总是拿着手机,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模仿,觉得玩手机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父母要放下手机,孩子自然会放下手机。
孩子做错事情或者考试不理想,回家最害怕的是被父母批评。这背后的原因无非是,父母习惯性地用指责、批评的方式,来跟孩子沟通。明明是希望孩子好,但说出口的话却句句戳心,刀刀致命。
信任老师,做到有效的沟通
家长和老师目标一致却成为了各自最大的敌人,那教育孩子将事倍功半。老师和家长,本应是一场爱和信任的邂逅,本应成为合伙人。只有家校双方都充满了善意和理解,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每个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从饮食起居到学习、工作等。大大小小的每一件事情都希望孩子顺顺当当。相比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需要和谐的家。
懂得自律,以身作则最重要
父母,不是一个称呼,而是一种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先模仿和崇拜的对方。想要孩子自律而优秀,父母首先就要用自律砍掉自己身上那些不良习惯,先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孩子才会照着父母的样子去生长,也长成自律而优秀的模样。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