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款方位顺序,兽钮印章边款方向的定位

篆刻印文之后,刻制多面边款,想要知道署款顺序,就必须先弄清章体各面(四面/五面)的方向定位。

书画印章装盒时边款的朝向。在平时置放,应该将署款面向上,就知道作者名姓,用时容易检得。印章平常不装盒摆放时,一般将边款面向上,防止磨损边款,也便于捡用,钤印时拿起即可使用。印章装盒时,要将印的边款一面向上,一则边款不易磨损,二则受印者打开锦盒,即可以看到边款,方便使用。

兽钮印章,很多刻印者习惯动物的兽首正脸面朝向自己,盖出的印文从自己这个方向看是正的,这样刻章一是没有规矩,二是形成了坏习惯,治印不严谨。 治印者、用印的书画家,习惯把兽钮的正脸面朝向自己以期达到随时欣赏的目的,久而久之治印者和用印者就都认为是合乎习惯了。

历朝历代的皇帝玉玺都是龙形图案印钮,皇帝玉玺常放置在龙案之上,龙的面首向外,意为面对天下、君临天下,在圣旨上用宝时不用看兽面方向随手拿来就可用宝。古今建筑物门前的狮子、麒麟等等动物,同样也是面首向外。

很多篆刻文章里面都有印钮、边款方向要求的论述,兽钮方向要求:多以尾在一面向自己,其头无论朝任何一面均可。此种观点不尽完善,特殊兽钮型应另当别论,下文会对兽钮有详述。

一、边款方位顺序(署款顺序)

边款,多数是刻在印的左边(钤盖时向左的一面)。钤盖印章时,向外、内、右三面都被手遮住,只有向左的一面,未被遮住。观察款文是否在左边,能直观发现印文是否横置、颠倒等错误。

多面边款,刻制顺序标准一般为“终于左,顺时针”。“终于左”意思是刻制边款时,提前算好位置,把款文结尾的位置留在左边。“终于左”钤印时观察位置的线索的是篆刻作者的落款署名。“终于左”的署款始终不外乎刻制年月及作者名号斋馆,钤印者容易判断。钤盖印章时,用右手提印,手指包裹印的四面,留出来的正好是左侧边款的收尾位置,这样就知道印章的方向,印章就不会钤反、钤错。

边款方位顺序原则“终于左,顺时针”

如图所示:

二、印章方向定位(确定方位)

(1)平头素章(五面)

印章选择署款面,可以用印石材料好的一面或者坏的一面。印章最多有五面,即内、外、左、右以及顶上(平顶方章)。选择署款面一般有两种情况可作决定:第一种选最好的一面,取其石质最精美纯净的一面做为左面来署款;第二种选最差的一面,为了珍惜名贵石质,相反地检其最差的一面来署款,如果印侧四面石质精美,便可刻在顶上。用差的一边刻款,多为了珍惜名贵石质,比如田黄石、灯光冻等石材贵重,刻掉就是损失,也有用边款巧妙掩盖石料的瑕疵的做法。

(2)孔带钮(四面)

瓦钮、桥钮、鼻钮、坛钮、覆斗钮、穿带钮等等,有孔(穿带之孔)的两面定为左右两面,任选一面做为“左面”刻款。

(3)兽钮(四面)

印章的钮型各不同,如龙、虎、狮、龟、貔貅等等,不管是何种神兽,总有头有尾,形象总有前后,在刻制边款时,要选择章体一面做为署款面,对于大多数兽钮而言:以兽身为正位,尾在一面朝向自己,其头不管怎么扭曲摆动都行。但也有特殊兽钮型比如“兽首回顾”(“左摆头”、“右摆头”),当另论。

邓散木《篆刻学》观点:

“署款有一定之面,刻一面者,必在印之左侧。刻两面者,则始于印之前面而终于左侧。刻三面者,则起于右侧,终于左侧。刻四面者,起于印之后面而仍终于左侧,其刻五面者,同刻四面,而终于顶上。亦有署款于顶上者,大抵印材略扁而无钮。印之有钮者,当先定其印侧各面之前后左右。其法视钮形而定。如瓦钮、或鼻钮、覆斗钮、坛钮等,当以其两穿所在(穿带之孔谓之穿)定为左右两面。如为兽钮,则以兽尾所在之一面为前面。然古铸印,多以兽尾所在为前面。而凿印,则多以兽尾所在为后面。余谓兽钮单印,不妨即以尾所在为前面。”

这里需要指出,不同的观点认为,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兽钮印章,不管是铸印还是凿印,大多都是以兽尾为后面,即钤盖印章时,兽首对外朝向前方,兽尾对内朝向自己。钤盖时把兽尾对自己,兽首对别人,一是显得大气,二是表示尊重。

当今大部分印人还是遵循古制,即兽首朝前,兽尾朝自己来定边款及印文方向。但随着印材雕刻师的水平越来越高超,边款的方向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出现了很多古代未曾有过的古兽钮型,比如“兽首回顾”(“左摆头”、“右摆头”),如果按古制兽尾朝自己来定方向,那兽脸也朝着自己了,这样印章各面就不好确定方位。

陈巨来“右摆头”兽钮(图示)

清代至民国有一部分篆刻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开始积极寻找新的解决方法。他们认为印章装在锦盒中时(横躺),打开时应该首先看到兽钮的正脸面及边款,这样以兽钮正脸那一面为边款面,等确定了边款面后再去定印面文字朝向,钤印时边款还是朝左,不违古制,很好解决了特殊兽钮型比如“兽首回顾”(“左摆头”、“右摆头”)的定位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