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毒性太大?逆行跨突触效率太低?新型升级CVS株解千愁!

基于病毒的突触示踪技术是神经元环路标记的强大实验工具,其中狂犬病毒(RV的应用在环路结构和功能解析中具有突出地位。RV不仅能够逆行标记神经元,还能选择性地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目前常用的RV是疫苗株SAD-B19,它能具有高滴度、热稳定性好、免疫原性低的优点。但SAD-B19存在两个严重的限制:跨突触传递效率低长期感染神经毒性强

为了解决这些限制,需要找寻神经元嗜性强和传递效率高的替代RV菌株。其中RV-CVS株使解决上述限制成为可能。那么,它与SAD-B19株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分析两种菌株的区别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RV是什么,可以干什么

RV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野生型RV是人畜共患的狂犬病的致病因子,在神经系统中具有传播属性,对人和动物均具有较高致病性。

而经过改造的RV疫苗株可用于神经环路研究。RV感染中枢系统后,主要标记神经元。目前RV系统可分为逆向标记系统和逆向跨单突触系统。

那么,现有的RV系统逆向标记的效果如何呢

现阶段普遍认为,工具病毒突触示踪的有效性取决于三个主要特征:在目标神经元中能否选择性表达,能否长期生存,以及能否有效标记神经元输入或输出。就SAD-B19株而言,其在目标神经元中快速高水平表达目的基因,可有效标记目标神经元并观察到温和的荧光。但由于SAD-B19跨突触传递效率低下,嗜神经能力弱,同时细胞毒性高,因此SAD-B19不能很好标记神经元逆向跨突触,也无法长时程进行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实验。

Thomas等人在Neuron上刊登的文章Rabies Virus CVS-N2cDG Strain Enhances Retrograde Synaptic Transfer and Neuronal Viability中指出,与在非神经元细胞中连续传代的疫苗株SAD-B19相比,来源于新生小鼠大脑和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的RV-CVS株具有更好的神经嗜性。

首先,RV-CVS株具有更低的神经毒性。作者用SAD-B19ΔG和CVS-N2cΔG感染Neuron-2A细胞,4天后碘化丙啶(PI)染色结果显示,22%的感染CVS-N2cΔG-GFP的细胞被PI标记,而感染SAD-B19ΔG-GFP的细胞则有49%被标记。因此,在体外,SAD-B19比CVS菌株具有更大的毒性。

体内的实验也是类似的结果,于纹状体分别注射携带光激活元件的CVS和SAD-B19。6天后,SAD-B19ΔG-hChR2-YFP感染神经元表现出异常神经元形态(远端树突明显破坏、周围有神经元碎片),CVS-N2cΔG-hChR2-YFP感染神经元形态接近正常。

其次,RV-CVS更强的逆行标记和逆行跨单突触能力。作者向Cre小鼠纹状体中分别注射CVS-N2cΔG和SAD-B19ΔG病毒,结果显示,前者的逆行跨突触向皮质投射神经元转移的发生率比后者高11到40倍。

神经元远距离投射的结果也相同。CVS-N2cΔG在Cre小鼠脊髓运动前回路注射,逆行标记大脑腹侧的次级神经元的效率,较SAD-B19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CVS-N2cΔG初始滴度更低,但两者次级神经元感染总数相似。则可说明RV-CVS介导的跨突触传递效果明显更优。

同时,RV-CVS还可长时程监测神经元活动。在光激活实验中,注射7天后SAD-B19只能观察到少量完整的神经元,从而无法进行生理性分析。而CVS-N2cΔG组中,感染28天内,仍可检测到动作电位,且静息电位不随着感染事件而变化。

相似的结果也出现在钙成像实验中。携带GCaMP6f的RV-CVS在感染1周内表现出接近正常的形态,在2周时仅有轻微的破坏。而SAD-B19感染后10天出现神经元质膜出泡,从而无法监测信号。

此外,以上所有增强效果不限于特定类别的神经元或神经环路,RV-CVS也不感染星形胶质细胞,还可使用SAD-B19的辅助病毒。优点真的是一个手都数不过来!

那么,这么高效低毒好用的RV-CVS在哪可以买到呢

布林凯斯已经独家推出新型升级、受专利保护的RV-CVS株!

可联系小布(18971216876)进行咨询购买!

也可扫描二维码,联系上小布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