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同事在古镇开了一家工厂,便一直邀请...
以前的同事在古镇开了一家工厂,便一直邀请我去帮忙。
以前他是业务经理,我是业务员,现在他是老板,我成了他公司的经理,也算得上是铁杆战友,惺惺相惜。
哪知道刚进公司没几天,老板就一本正经的给我订目标了,他说,“以你的能力,第三个月业绩做到一百万,没问题吧。”
听到他这句话,我当时就后悔了,新公司的产品和我以前卖的产品不一样,以前我积累的那些客户资源毫无用武之地,现在等于一切从零开始。
做业务,运气占很大一部分,运气好,打一个电话,刚好那边有需求,马上就能出单。运气不好,打1000个电话也有可能零蛋。
万一到时候业绩不达标,是走是留?所以还不如继续干自己的老本行。
但原来的工作已经丢了,大老远从深圳跑到古镇,总不能啥也不干就打道回府吧。
既来之则安之,试试吧,万一做好了,当个经理总比当业务员强多了。
老板帮我招了4个业务员,全是新兵蛋子,短时间内指望他们是不可能的事,想要完成业绩,还需要我自己努力。
跑了几天古镇的市场,无意中,我认识了一个卖导热硅胶的朋友,我向他请教怎么开发古镇的市场,他说:“古镇面积不大,圈子小,基本上都是靠熟人做生意。”
意思是让我多交点朋友,通过朋友介绍做生意,我觉得有道理,就想了一个办法。
当时的古镇压铸厂也没几家,他们的手里可以说掌握了古镇90%以上的客户资源,只要他们愿意把客户介绍给我,那效率可能会提高几十倍。
唯一的问题就是,压铸厂凭什么把自己辛苦积累多年的客户透露给我,万一我把这些信息泄露给他同行,那岂不是等于给自己挖坑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问老板怎么办,老板说只要你能把关系处好,花多少钱我都认,仓库里的红酒,烟,茶叶,你不用和我打招呼,要用了自己直接拿。
然后他把那几家外壳厂老板的电话都给了我。
当时给我的外壳厂加起来6家,我不可能和每一家都搞关系,如果我和每一家外壳厂关系都很好,那最终的结果就是没有一家敢轻易给你介绍客户,因为很可能你一转身,就把客户的信息泄露出给了另一家。
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想要好处全占,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什么都捞不着。
所以我只能挑二家,而且这两家的客户不能有交集。一家做高端品质,一家做流通货,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家不用再互相猜忌。
选好了对象,我带着一盘普洱茶叶就登门拜访了,俗话说,肩挑四两为客,带点礼物那是新人对前辈的尊重,彼此见个面,寒暄几句废话,这就算有了交情。
一回生,二回熟,只要见面多,一句话不说也能成为朋友。
但不要一到人家那里就喊着要客户,交情到位了,不开口他也会关照咱,交情不到位,给咱,他自己不舒服,不给咱,咱不舒服,那这关系以后还怎么处?
所以我坚信老子说的一句话,顺其自然,水则渠成。
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去他们公司坐坐,喝会茶,聊聊行情,主要的精力还是要放在自己身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呀。
自己两手空空,总要别人给予帮助,这不是交朋友的方法,我们自己手里也要有货,大家互相帮助,才会产生1+1>2的效果。
手下几个新兵蛋子,虽然经验不足,但干劲还是有的,就算没干劲了,咱也要给他打打气。每个人每天200个电话是必须要打的,找到了合适的客户,咱就带着他去面谈,不管能不能成交,这个客户的信息就成了咱们手里的资源,在别的业务员眼里,这就是求之不得的财富。
大概到了第二个月的时候,我和这两家外壳厂的关系就好了很多,经常在一起吃个饭啥的。
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咱手里多少也积累了上百家客户资源,全部无条件分享给他们,帮他们拉生意,帮他们介绍业务。
比如有一次,我一下子就给老麦约了中山两家大客户去他家吃饭,其实这两家客户就是比较熟,并没有生意合作。
但是他们需要老麦的外壳,老麦需要他们的订单,他们的生意谈成了,咱多少也能赚点便宜,关系到了,还愁没机会合作吗?
就是靠着这种方法,老麦也给我介绍了一个大客户,他面子比较足,人家一看是老麦带着来的,多少都会给个机会,只要产品,价格没问题就行。
就这一个客户,在第二个月月底的时候,一个订单就是50多万,到了第三个月,他一家给的订单就超过100万了,当时的业绩已经超标了很多。
至于其他很多的中小客户,只要他们需要光源板,外壳厂就一定推荐我的微信,所以我几乎不用出门,很多客户会自己找上门。如果我们坚持这样做生意,就不会天天为了找客户发愁。
结束语:
单打独斗的时代貌似已经过去了,所以我们要学会和别人共享自己的资源,从而达到事半功倍,合作共赢的效果。与别人合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点:
1.自己有价值,才能和别人交换价值。
2.不要强求别人,当别人不愿意共享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问问,自己有没有拿出诚意,自己有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