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州的三大汇流

丹沁交汇,清波横溢。

沁黄交汇、河洛交汇,青黄分明,左右盘旋,蔚为壮观。

左上方为丹沁汇流图,18支流入沁河,中间为大丹河。右下方为沁黄汇流图。河洛汇流处在温县城对岸正南方,温县黄河大桥东侧。温县、武陟县隔河的对岸为河阴县、汜水县,广武县,曾属怀州辖区。 清乾隆朝版本《怀庆府地图》,拍自养正楼书院。

丹沁汇流

丹河全长121.5公里,源于晋高平州丹朱岭,突破南太行后,18条支流入沁河。

沁河源于晋沁源,涌裂南太行,进入一马平川的怀州地界,奔涌450公里,入黄河,流域面积1.29万平方公里,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山西与河南切割,往往以悬崖峭壁为界。瀑布、溪泉挂映南太行沿线。突破了太行山的束缚,丹水、沁水如嬉戏狂奔的少年,汪洋恣肆,沟渠纵横交错,以致于山脚下的博爱县清化镇、 磨头镇、许良镇等地,千百年来的青竹、斑竹郁郁葱葱,宛如如水乡南国。

丹河出太行前的青天河段

明朝中期文学家李梦阳在《出宁郭抵清化镇即事》中写道“阴沟清泚复湾环,桃李成荫桑柏间。道是江南好风景,举头如戟太行山。加溪修竹带青葱,便拟移家住此中。却忆乡园浑未乏,不知何事厌江东。”

丹河大桥,一侧为山西晋城,一侧为河南博爱县。

大唐文豪韩愈描写家乡沁河出山后的景色。篆刻家、西泠印社李刚田先生书。

《沁园春●雪》,因为这篇“雪”而妇孺皆知的词牌,源于这片鬼斧神工的汇流之地。《后汉书·窦宪传》、《辞海》载,沁园全称为“沁水公主田园”。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封女刘致为沁水公主。史载,这是比圆明园、颐和园还要宏大的人间胜境。

因为美,难逃争夺与浩劫。南宋国破后,耶律楚材策马北归,路过怀州,在《过沁园有感》中写道“昔年曾赏沁园春,今日重来迹已陈。水外无心修竹古,雪中含恨庾梅春”。

因为美,让人怀想。如今,若来丹沁交汇之地游历,你也许能体会诗人沁园凭吊的感伤。

沁黄汇流

沁河在怀州境内奔流90公里。历史上的大洪水给大堤两岸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却带来了太行山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形成了怀州特有的土壤,造就了华夏骄傲的“四大怀药”。

此外,水运功能强大,是晋商南下的通道。武陟县城码头,曾是商旅会集之地。隋炀帝在此贯通黄河的永济渠,全仗赖水量巨大的沁水抬升水位,大船得以北上。

何瑭在《辛亥杂诗》写道“故园门巷枕黄河,散乱牛羊草满坡。两岸夕阳行客棹,一犁春雨老农蓑。”牛羊所在的坡,所指的是沁河入黄口两侧高耸的大堤。

明代翰林学士何瑭诗作。文史学者、西泠印社王佩智先生书。

怀州北岸风情图(局部) 张思俭先生绘

入黄口安静的沁河,前方为黄河、广武山。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学士,东京闲暇时日,常划着小船,在沁黄汇流的码头上岸游历。送友人赴任武陟的作品看出很熟悉。

1982年8月2日,武陟段沁河4130米⊃3;/秒流量的洪峰过境。有些地段,洪水漫过了大堤。沁河入黄口,只见滔天洪水,居高临下,覆盖了黄河一般。那是汇流最为壮观的气象。只是十多万军民奋战大堤,没人顾得上欣赏。

河洛汇流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河出图,洛出书,伏羲八卦的地方令人神往。

北宋哲学家程颢在《送吕晦叔知河阳》写道“二龙闲卧洛波清,几岁优游在洛城。愿得二公齐出处,一时同起为苍生”。反映了伊洛河合流,注入黄河的清波。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程表达了对吕公著、司马光走马上任的期待。

伊洛河出邙山处

河洛汇流处。夏日路过温县黄河大桥,总是云蒸霞蔚的,不让看青黄交汇的颜色。 2016年7月10日/摄

深秋的上午,北宋大文豪司马光在附近宴游抒怀。

夏秋季节,伊洛河冲入黄河,青黄碰撞,奔旋出的太极图,具有不可言说的瑰丽神奇,似乎飞机上方可领略。细思量,黄帝、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成王,以及后来帝王登基在此沉壁祭天,似乎就如去年暑假一般。

三处汇流的自然形态,许是人文运脉的时空安排。唐宋帝国时期,怀州人文灿烂,山河锦绣的篇章,可否有源此的灵感与感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