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究失去了他,身价千亿,一生朴素
今天的午饭
很多人没剩下任何一粒米
大家永远不会忘记
这个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老人
1930年9月7日,北京协和医院响起了一阵啼哭声。
此时,长江流域也在此起彼伏的啼哭声中,看不到光。
那年夏末秋初,长江爆发洪灾,沿线城市在一夜之间成为水城。居民饱受饥饿、溺亡的痛苦,甚至失去家园,颠沛流离。
这个生于灾年的婴儿,倾其一生都在为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免于饥饿,为大家的粮食事业而奔波努力。
今天,他永远离开了我们。
他就是91岁的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和我们永别。
今天一早大家都在揪心袁老的身体状况,和家人的讨论中,9岁的小朋友也加入进来。
我问她,“你知道袁隆平吗”?
她大声说:我当然知道,他是杂交水稻之父,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的科学家!
他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里,更是深深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餐桌。
就在前不久,三亚国家水稻公园还传出喜讯,专家选取的3个地块平均亩产量1004.83公斤。
这个被袁隆平院士团队提出来的“超优千号”属于第五期杂交水稻,从试种以来,已经连续多年产量攀升。
他的保健医生说,今年3月10日,年过九旬的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亲自下田,摔了一跤,住进医院。
没料到,这一摔就再也没有能够走出医院。
袁老一生对事业追求极致,但为人平易近人,不少媒体同行都见证过他的亲切和率真。
而生活里,虽然身价早在10年前就过千亿,但他生活朴素,穿着35元的衣服,远离城市,喜欢自己被晒得黑瘦的样子。
01
养活7000万人
耄耋老人的热血之心
21世纪谁将养活中国?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在上世纪末提出疑问。
袁隆平用事实交出了答卷——中国自己养活自己。
21世纪末,距离1976年全国推广杂交水稻开始已经过去20年,国内一半的稻田都在种杂交水稻,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整整7000万人口。
不仅如此,中国的杂交水稻也帮助到了越南、印度、菲律宾等国家杂交水稻的商业化生产。
90岁的袁隆平有一个梦想:高产,再高产。许多人问,袁老,我们还会为吃饭发愁吗?为什么我们还要不停追求高产?
“饥荒不会再发生了。”袁隆平说,“但有一个事实:人口在增长,耕地只减不增。”
“我身体还可以,脑瓜子还清楚,可以继续做对国家、对社会有意义的工作。我会鼓起勇气干下去,从'90’后一直搞到'100后’(指100岁)。”
袁隆平曾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粮食安全保障奖”、“先驱科学家奖”等多个奖项,还摘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
到90岁,他仍然执拗地坐在沙发上,紧盯全国各地的天气预报。
袁隆平的孙女小时候不明白,还以为爷爷的工作是收看每天的天气预报。其实他是在时刻关注每个地区的下雨情况,来判断水稻的生长状态。
面对自己获得的成就,袁隆平并不得意。他知道民以食为天,时刻都保持着危机意识。“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这是粮食的重要性。上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
202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引发全球性的经济衰退,饥饿人数将增值8300万人。
幸运的是,中国在夏粮、早稻丰收后,迎来了秋粮丰收。袁隆平的梦想还未实现,但越来越近。
如今他离开了,还有无数人在努力着。
02
身价1千亿,自己穿35块钱的衣服
早在1998年,袁隆平就成了“富翁”,与他同名的品牌估价至1008.9亿元,这也是当时内陆最大一宗无形资产评估价值额项目。
2000年,中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随后,70岁的袁隆平出任董事长一职。
央视记者王志就问他,“你现在也算是个富翁了吧?”
他说:“也不算是个富翁。”
他仍然过着简单而朴素的生活,他指着身上穿的衣服说,这件衣服35块。王志不相信,他继续解释,家里还有一件比这个漂亮的,也是35块,在海南岛三亚买的。
他戴的手表是卡西欧,他很喜欢,因自带有闹钟功能,可以自己定时,到时候j就会有声音来提醒你。但不算太值钱的表,买的时候大概30个美金吧。
王志继续追问:你留那么多钱干什么?
袁隆平:我没有好多钱。
王志:你的身价都是1千亿。
袁隆平:是啊,1千亿,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你背钱多了。
这场对话让人印象深刻,在袁隆平眼里,搞这些豪华派头,对他没有任何意义。
别人送他豪华的衣服,鳄鱼皮的皮带,2000多块钱,他从来不用,也不要。
他觉得自己生活上不愁的,工资也算是比较高的。工资改革提高了一点,大概工资单上有4000多,那是2009年的工资水平。
他的日常工作是要下田。从原来的摩托车,到现在已是条件提高,可以开车去。他有一辆十多万的赛欧汽车,会忍不住批评那些开奔驰、宝马的人,“耀武扬威,有什么意思呢!”
他去过全世界很多地方,但是从内心里,更喜欢别人把他当作一个黑黑瘦瘦的农民。
“我不喜欢城市,都是一些高楼大厦,有压抑感,一天到晚都是金钱的世界,没有意思。”他说。
03
他对妻子、家人充满了人情味
袁隆平对妻子、家庭却充满了人情味。
当年,在同事撮合下,乡村教师袁隆平和邓哲认识了。一个月后,他们在学校操场上办了场婚礼,没有礼服、没有宴席,只花了50块钱喜糖钱。
《电视剧》袁隆平剧照
科研生活清贫枯燥,但邓哲始终陪在袁隆平身边。而袁隆平对她好的方式非常直接:买买买。
等到物质条件逐渐变好以后,每次去外地出差,他都记得给妻子带礼物。
1985年去菲律宾之前,他第一次给邓哲买衣服,还特地附上一封信嘱咐道:“这是我第一次买裙子,不知道什么尺码适合你穿,只好买两条供你选择。”
从今往后,无论到哪里,他都会给妻子挑选服装带回来,每次都会买两条,一条大码,一条中码。
邓哲戴着的项链、戒指也都是袁隆平送的纪念日礼物。
退休之后,除了忙活试验田里的工作,袁隆平只要闲下来就会到家里。
连家里的水果也是剥开来,自己吃一半,给妻子留一半。有时候邓哲独自在家吃水果反而不适应了,她开玩笑说,这可能是“袁隆平效应”。
到90岁生日的时候,袁隆平对着蛋糕眉开眼笑,但是第一件事就是把蛋糕喂到妻子嘴边,让她尝下了这口最美的甜。
04
爱科学,也爱生活
科研和家庭伴随了袁隆平一生,他的业余生活也并不单调。
还是个年轻小伙的时候,他就在武汉市的百米自由泳比赛里拿了第一名。为了省钱去江对岸看电影,他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往头顶上一顶,独自游过了嘉陵江。
身强力壮,头脑清醒,这也让他的科研事业更加顺利。直到90岁,袁隆平还要每天打一场麻将。
他乐呵呵地说,医生说85岁之后的老年人,如果不运动、不跳舞、不下棋,天天呆在家里,60%的人就会有不同程度的痴呆。
“还好自己脑子没有糊!”
就前一个月,他还去领养了一只美短虎斑猫。
袁隆平最大的兴趣爱好是小提琴。空下来的时候,他就在家里默默拉琴,或者听一曲柴可夫斯基。
他曾说,“我生性散漫,但敬畏科学。”
他把自己奉献给科学,同时对生活充满热忱,还有一片地方留给诗和远方。
而如今9岁的小朋友,身处大城市,已经不知道什么是饥饿,不知道稻米的难得。
但是她记住了,从今天起,要好好吃每一碗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