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千户苗寨游记

麦穗
05-16
阅读 583
关注

来自话题
#古村落旅行记录
1.0万篇

2021年的五一假期前夕,我和先生从重庆西站乘坐高铁到达贵州凯里南站,再坐景区直通车到达西江千户苗寨。

据说苗族是中国的犹太人,他们象犹太人一样历尽苦难而生生不息。我们在千户苗寨游历了九天。了解、体会苗族人的生活,深入感受苗族文化。

重庆西站乘坐高铁。

晚上快八点时,到达目的地。进入千户苗寨景区,看见了带有苗寨风格的建筑。

到达鸿运酒店,房间在三楼。从窗户看出去,隔壁是芦笙场的表演场地,远处是依山势而修建的苗家吊脚楼,初一看,感觉很美。

苗族的历史悠久。目前处于大散居,小聚居状态。全国苗族人口约940多万人,在少数民族中是人数第四多的民族。

贵州是苗族的聚居地,居住着430多万苗族人,占全国苗族的一半左右。

初到千户苗寨,我以为一千多户苗寨是一个村子。后来得知它是由八个自然村,1400多户人家,6000多人组成,分布在白水河两岸。

西江苗寨博物馆

我们住的酒店对面是西江苗族博物馆。

西江苗族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典型苗族吊脚楼风格的两层建筑。馆内设有历史、生产、节日、歌舞、建筑技艺、服饰银饰、苗医药、巫文化宗教信仰等展厅,通过大量的图文和实物展览,系统介绍和生动展现了西江地区苗族历史的渊源及传统文化。

根据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文化述说,苗族人是蚩尤的后人。当年蚩尤被黄帝擒杀以后,他的族人从黄河流域经历了五次大迁徙,转道长江中下游,经西南西北到四川南部,云南东部,又到达贵州东南部,在西江定居已达上千年。还有少量苗人去了老挝、越南和泰国等地,又从东南亚转道到了欧美的一些国家。

梯田

第二天早晨,我们来到一号风雨桥外面的田园风光景区。

千百年来,苗族同胞在白水河沿岸开垦出很多梯田,层层叠叠连片的梯田,形成了美丽的田园风光。

沿着河道,我们看到这个雕塑。它体现的是苗家欢迎客人时敬酒的场景,名曰'高山流水″。苗族人用这种特别的敬酒方式“高山流水”招待客人,体现了他们热情好客的酒文化。

街头也有'高山流水″雕像。几个热情好客的苗家姑娘一起为远方的客人倒酒、敬酒,在倒酒的过程中酒的高度超过1米。

村民在山里养的鸡、鸭和鹅。

俯瞰梯田,心旷神怡。

先生对田里的红浮萍在阳光下的色彩变化入迷了。

真象咖啡杯里的花纹。

望着阳光下的梯田,我脑海里蹦出一句诗:'层层叠叠上远山,蜿蜒逶迤深绿间。“

山顶上也有大片平坦的梯田。山顶海拔高度1100米左右。

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雾气迷蒙峰壑间,又是别样的美景。

吊脚楼,南方干栏式建筑。

苗家的吊脚楼依山势走向建在半山上。层层叠叠、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形成了苗寨背靠青山、脚踏玉带、山环水绕、廊桥卧波的独特景象。游人初见,无不震撼它的恢宏大气之势。

苗寨有无数个路口进入各个村寨。

我们每天走街串巷,进入不同的路口,站在不同的山上,眺望美丽的苗家楼房,感受苗家干栏式房屋的美妙之处。

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美景。

对面山巅是西门景区。

有一天我们从山中的一条小路爬山去了西门景区。距离大概有2一3公里。

如果坐景区交通车到西门,需从北门坐到长肖,车费5元。再从长肖坐到西门,车费也是5元。

这里最有名的是两个大铜鼓和苗家帽子的大门景区。

在每天的走街串村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房屋。村子有富有穷。有的房子修得很好,有的则破旧不堪。还有一些地方在大兴土木,新修了很多房子还未峻工。

一天,我们听见响亮的火炮声响起,对面山头冒出缕缕白烟。冒烟的房子还没有顶。据说是对面建房的人家上梁放的喜庆火炮。

苗寨的管理中,有一个事做得非常好,就是十户一体抱团发展的制度。每个村子里都挂着这种牌子,内容标在牌子上。所以我们走过的村子不管是穷还是富,道路上没有任何的垃圾(除了建筑材料)。

五一节期间游人太多,当地主管部门还从凯里市等周边地方,调集了很多苗民来景区打扫卫生,服务游客。可当我们向她们问路时,她们中的人多数不会说复杂的汉语。她们说的苗语,我们听不懂。

中午她们吃盒饭。

当地政府也为民谋利,在风雨桥边专门设立了村民免费乘车点,让村民自由乘坐。还帮村民运送物资。

这种车,游人是不能乘坐的。

游人有专用的景区交通车,乘坐一次5元。

但因山势较高,村民除了用车运输外,马和人力也是上山的主要运输工具。

世袭的鼓藏(chang)头

山上有两个景点引人注目:鼓藏头和活路头。

鼓藏头是负责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神活动的人。他十三年组织一次活动,一次三年。鼓藏头由唐家世袭。此外,活路头也是世袭的,他负责主持安排农业生产,是苗寨的'农业部长'。这两个世袭职位保留至今,其他的职位如方老、寨老都已经是民选的了。

这是鼓藏头的家。

里面有活动用的铜鼓等物件。

风雨桥

西江白水河上有九座风雨桥连接两岸,它便利人们来往,更受到游人喜爱。每座风雨桥都有名字,但每座桥的名字都让游人看不懂。

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20世纪50年代,国家曾以拉丁文为基础,帮助苗族创制了文字并推广。但没有推广开来。现在苗族是用汉语言文字和外界沟通,但苗人之间仍用传统的苗语交流为主。

一号桥叫“哿嗡僦”。什么意思?问了当地人和查阅资料后得知,这里的桥都是按苗语发音命名的,“哿嗡僦”读音为“ge weng jiu”。“僦”在苗语中是“桥”的意思。苗语的“嗡”为“龙”,故有“头桥”,即第一座桥的含义,当地人将其称为一号风雨桥,汉译名应为“龙潭桥”。

这是一号风雨桥上照出去的景色。

二号风雨桥,这个“嘎铥僦”(ga diu jiu)是“螃蟹桥”的意思。

三号风雨桥叫“僦哟妃”(jiuyofei),苗语中“哟妃”是“游方”的意思。是青年男女用情歌对唱的方式进行感情交流的地方,所以汉译名为“游方桥”或“情人桥”。

据说一到晚上还有很多当地的青年男女在这儿“游方”呢。

“乧岽僦”(doudongjiu)是“学子桥”的意思。

五号风雨桥

七号风雨桥

九号风雨桥

美丽的夜景

苗寨里所有建筑的廊檐下都挂着老式马灯造型的风雨灯(现在用的是电灯)。白天,马灯翘起来的廊檐,成为游人拍照的美景。

夜晚,当家家户户挂在屋檐下的灯都点亮时,如满天繁星洒落人间。层层灯光,点缀着山头。

美景让身处不同民宿、酒店的游人,依着美人靠,吹着凉爽的山风,看着灿若繁星的万盏灯火,享受着宁静致远的愜意。

苗寨文化

苗寨的原生态文化是吸引世人的名片。

建筑、服饰、歌舞、刺绣、蜡染、银饰、语言、饮食和传统习俗都保留了苗族的特色。

据博物馆的资料介绍,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1项,包括苗年、鼓藏节、银饰锻造技艺、芦笙、吊脚楼建造技艺、铜鼓舞、苗族刺绣、织锦、苗族蜡染、苗药、千人长桌宴等。

在露天的芦笙场表演的大型苗族歌舞。它反映了苗族人迁徙的历史和青年男女恋爱的经历。由青年男女和寨中老人用苗语演唱。

今天天气特别好,在节目表演时,无意中抬头看到天上美丽的日晕。

游人与苗女一起跳起苗族舞蹈。

室内《美丽西江》大型歌舞。分为四个章节:枫木化蝶、迁徙、千古习俗和苗乡锦绣。

票价100元-160元不等。

老人们用苗语演唱古歌。

在嘎歌苗苑表演的爱情歌舞。

刺绣,据说苗族刺绣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

织布和纺线。

蜡染是西江苗族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蜡染的次数越多,颜色越深。

传统苗族特色菜谱有:酸汤菜、酸汤鱼、冻鱼、酸菜、鼓藏肉、鸡稀饭、疱汤、甑脚菜、糟辣。

我们只喜欢吃酸汤鱼和炒肉。

竹笋炒腊肉和蕨菜炒腊肉。其它吃得多的是炒肉丝,豆腐和炒青菜。

早歺我们常常吃粥和馕,也吃糍粑和米线。

游玩时喝过苗民自酿的米酒和吃过冰粥。

有一天,我们看到很多人排队,凑过去看,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

男子把一个鸭蛋磕到小杯里,往蛋心里灌入肉末,煮好后加在米线或其他食物里吃。

他的店门上写着:″蛋滿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知道是哪一级的遗产。

现在,在苗寨除了常见的商业化营运外,兴起了一种穿苗服拍照的生意。

有专门出租服装照相的,一小时价格从10元到80元不等。也有专门的旅拍工作室。租衣、化装、梳头和拍照一条龙服务。一个人的价格从299元到999元不等。拍一个小时,送5张精修片,拍全天可以送20张精修片。

五一节期间,大街小巷、河边桥上,到处都是穿着苗服,做一回苗家妹子的女孩在拍照。也有少数的男孩拍苗家汉子的照片。

游客参加的挑稻草对手比赛。每组三男二女共五人,两组都有奖。冠军奖品是雷山绣球茶。亚军奖品是雷山清明茶。

现在在苗寨的街上,商业化气息很浓厚。各种店铺林立,让人偶尔会有丽江的感觉。但当芦笙吹响时,你会幌然,这里是苗寨。

各种吃食店。

客栈和饭店。

饭店门前招揽生意吹芦笙的小哥。

余秋雨曾评价西江说:用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

.

九天的旅行结束了,在吃住行游购娱的过程中,我们感知了苗寨,了解了中国的犹太人苗族的辛酸、曲折和伟大。正是有众多的象苗族一样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民族,才有了越来越强大的中国。

再见了,千户苗寨。苗寨的明天会更好!

来自话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