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乱用的词语
这学期,我反复提醒孩子们的就是要运用积累的词语句子。不管恰不恰当,先用起来。观察每周的日记,孩子们现在有使用积累的词语的意识了,但是有时候对词语似懂非懂,运用失当的时候比较多。
比如:王校长走进我们教室。
一孩子写到:看到王校长走进教室,我心里小鹿乱撞。
另一孩子写:王校长竟然来到了我们的教室,我浑身起了鸡皮疙瘩。
读起这些句子,让人忍俊不禁。
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后,我一直没想好如何去讲解。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孩子们朗读到“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小溪、河流、大海用了不同的声音来形容,可不可以把这三个形容声音词语位置交换呢?孩子们一下子就发现了这几个形容声音的词语是有区别的,淙淙、潺潺、哗啦啦的声音强度有变化。看到孩子们理解得这么快,我突然想到:何不利用这个契机,讲讲练笔中出现的问题。
我出示了下面这段话:
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他在树林里狂叫几声,让人能准确扫描到他的行踪。小鸟叫“叽叽喳喳!”乌鸦叫:“嘎,嘎!”不同的鸟在树林里啼叫,几百万只鸟鸣奏得人头皮都要爆炸。
孩子们笑个不停。我问,为什么这么让人发笑?围绕着关键句,孩子们找出了“狂叫几声”“乌鸦的声音”“奏得人头皮都要炸”这些地方给人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而关键句给人的感觉是很享受的,就像听好听的音乐一样。
发现问题很容易,那么怎么来修改呢?自然就是要在这些地方改变说法。怎么改变说法,我让孩子们提建议。
先改第一处“狂叫几声”。改为“叫几声”“亮出婉转的歌喉”“突然叫起来”,孩子们一对比,选用了中间的“亮出婉转的歌喉”。
然后如法炮制,用这样的方法修改后面两处。有孩子提出,乌鸦的声音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怎么办呢?换一种鸟叫啊!有孩子赶紧建议。
做完了这些,这段话就变成了:
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他在树林里亮出婉转的歌喉,让人能准确扫描到他的行踪。小鸟叫“叽叽喳喳!”乌鸦叫:“嘎,嘎!”不同的鸟在树林里啼叫,几百万只鸟奏出波澜壮阔的大合唱。
比刚才感觉要好一些了,可始终觉得欠缺点什么。问题出在哪里呢?继续回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课文,最后一段: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青蛙歌唱。你们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唱歌,我很快乐!”
你们看,作者是怎么把这种声音写出来的?
有孩子找到了这些词语“走在公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在水塘边散步”,人走到了这些声音的中间去。
我为孩子们的发现感到惊讶!是的,要听到这些声音,人走到这些声音的中间去很重要,而且在最后一句,还要加入自己听到这些声音的感受。
接下来,小结了一下:词语都是有自己的个性的。围绕关键句来写的时候,后面词语的选用必须和前面的个性保持一致,表达出来的感觉要一致。还有就是人要参与进去。
虽然感觉后来有点偏题了,没有完全讲词语的合理运用。但是这节课对孩子的提醒是很及时的。
讲完课后,孩子们写出来的练笔变成了这样:
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走进茂密的树林,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在地上唱歌的麻雀,“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往天上仰望,乌鸦在枝头“嘎嘎”地叫,好像在欢迎我的到来。在林间的草地上躺着,布谷鸟清脆的声音突然送进了我的耳朵,“布谷布谷……”真让人赏心悦目。
这些鸟像在演奏着一曲雄壮的交响曲。
第二个点掌握得很好,第一个点还需要练习。比如“赏心悦目”这个词用来形容声音就不恰当,可以换成“心旷神怡”。
路漫漫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