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点滴

这篇课文很有意思!

第一个,写这个故事的慈琪很年轻,是个90后。当我了解到这一点时,已经默默地开始佩服。

第二个,关于这个故事的主题。从课文的选编中,我们能读出这个老屋慈祥,乐于助人。曹爱卫老师为主题请教慈琪本人的时候,慈琪续写了一个结尾。

当我把这个结尾讲给孩子们听完,孩子们似乎开始思考关于“老去”的话题,很多孩子告诉我:老师,这是一个好悲伤的故事。

也许孩子们转背就会忘了这对于他们来说,显得有些虚幻的话题,但是孩子们说出来的感受告诉了我:那一刻,他们稚嫩的心被触动。

第三个,这个故事的结构。

在第三单元编写童话故事,要求要素齐全编各童话故事。孩子们能编出一个故事,但是编出的好故事并不多。《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能给出的启示是什么呢?那就是一个看似平淡的开头会因为角色的加入故事变得有趣了。这些角色怎么加入的,他们会说什么,做什么?老屋又是什么反应的呢?让学生分组勾画出相应的句子,然后分角色读,发现故事编写时反复的结构特点。然后依葫芦画瓢,让学生接着往下编。学生兴趣盎然。接着又编《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这当然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顺着编很容易,自己来起一个头,又会不会呢?马上请一个同学说开头。

冬天到了,啄木鸟想到森林超市买虫子。

另一个同学马上接下去:他遇到了蚂蚁队长,蚂蚁队长说:“你好,啄木鸟先生。”可是,后面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另一个同学说:“当它来到摆放虫子的地方,看见了一只虫子已经跑到地上了,还在动呢!”他正准备啄一啄。“你好,啄木鸟先生!”

我随即问孩子们,这两个故事,你们喜欢听哪一个呢?

孩子们明白,不能就是打个招呼,需要发生点故事。蚂蚁队长怎么做,啄木鸟怎么做?小结,反复的结构就是把这样相同的误会或者是做法反复发生。

然后20分钟写作,孩子们下笔就比第三单元初写的时候快了很多。

第四,一次又一次地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我还发现了,在给孩子们讲解提示语的位置时还会用到。

这篇文章真是一个宝库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