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诗经】小雅都人士
十方:【诗经】小雅都人士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彼君子女,谓之尹吉。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我不见兮,云何盱矣。
都:美。
行归于周:行走回到宗周。
台笠缁撮:台,斑纹。笠,竹笠。缁,黑色丝线。撮,束髻小巾。
绸:绸,绸带。
充耳琇实:充耳,坠在耳朵上。琇实,琇玉。
苑结:郁结。
厉:即鞶厉,带下部的革。
虿:长尾蝎。
匪伊:非彼。
旟:本义为鸟隼的军旗,引申为卷曲。
盱:睁眼看。
今译:
那美貌的男子,身着金黄色的狐裘。无论何种情况容色都不会改变,说出话来又有文采。他行走回到宗周,为万民所仰望。
那美貌的男子,头戴有斑纹的竹笠和黑色丝线的束髻小巾。那贵族家的女子,绸带直着如头发般披垂。现在我都看不到了,我心中十分不快乐。
那美貌的男子,耳朵上坠着琇玉。那贵族家的女子,被称作尹吉。现在我都看不到了,我心中十分郁结。
那美貌的男子,丝带垂下去接着鞶带。那贵族家的女子,卷发就像蝎子的长尾。现在我都看不到了,怎么才能追随他们。
不是他要把衣带垂下去,是衣带长而有余。不是她要把头发卷起来,是头发本身就是卷的。现在我都看不到了,怎么才能再见到这些呢。
赏析:
本诗朱熹《诗集传》:“乱离之后,人不复见昔日都邑之盛,人物仪容之美,而作此诗以叹惜之也。”当然,这是朱熹的想象的一个场景。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场景可以符合本诗的描述,比如作者被放逐,作者只是曾经到过镐京或洛邑而今回了自己的邦。总之,只要是作者曾经到过周邦,而后因故无法再见到周邦的繁华和周邦男女,就可以用来解释本诗,而未必就是乱离之后。
都人士,都目前有两个解释,一个是释为美,即美男子,一个是释为国都,即国都中的人们。然而从“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来看,所描述的是这个人的仪行尊贵,因此应当释为美。
诗的首章描述的是美男子,二章开始增加了对“君子女”的描述,即男子“狐裘黄黄、台笠缁撮、充耳琇实、垂带而厉”,女子“绸直如发、卷发如虿”,而女子甚至点明了姓氏,即是尹吉家的女子。而作者表明曾经见过这样的美男子与美女,如今见不到了,因而心中苑结。
本诗文本浅显,诗旨则不明,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来支持任何一种论点。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君薨不忘增其名,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忠,民之望也。《诗》曰: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忠也。”则是对此诗的任意发挥,与朱熹做法相同,不足参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