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醉美扬州
孩提时代就读过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经典名句,多年来诗人笔下的扬州一直是我心中向往的地方,今年“烟花三月”(四月中旬)终成扬州一行,了却了缠绕心头多年的夙愿。
烟花三月走近扬州,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江南气息,素墙黛瓦,青石小巷,小桥流水,杨柳吐绿,桃花争艳,鸟语花香,红花和绿叶相映生辉,一草一木一树,一花一山一水,都是一首最浪漫的诗篇,别有一种醉人处。
扬州是一个因水而兴的城市,一条古运河,穿城而过,通江达海,源远流长。神奇的的大运河,秀美的瘦西湖,幽灵的大明寺,古老的东关街,雄秀的名园胜景,多情的文人墨客,让这座城市充满着灵气,风光无限,令人神往。山南海北的人们,一扫疫情带来的阴霾,纷至沓来,扬州城内,到处是一片久违的热闹景象。
瘦西湖是下扬州必游之处,自古就有下扬州不游瘦西湖等于未到扬州的说法,“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扬州的疲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瘦西湖犹如一条飘逸在古运河畔的秀带,蜿蜒曲折,古朴多姿的水面把一个个名园胜景串联起来,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水上旖旎风光。
长堤春柳,翠柳飘绕,清波潋滟,柳丝轻抚湖面,抚出了一湖春色,使得古运河两岸,柳烟氤氲,绿雾缭绕,一簇簇樱花、桃花、梨花与翠绿的杨柳相互掩映,好似一幅秀丽的江南烟雨图!
五亭桥就象架在在瘦西湖上的一条彩虹,光彩夺目。桥上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桥。又因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又称莲花桥。桥的造型典雅秀丽,黄色的砖瓦,红色的柱子,配着白颜色的栏杆,一共有15个桥洞,十五的晚上,每个桥洞各衔一轮园月,悬挂在水中,争相辉映。五亭桥犹如一位蒙纱的少女,隐在飘飘扬扬的垂柳中,露出了几片黄色的飞檐与翘角,和微露的白塔尖相对呼应。远处的钓鱼台、小金山、湖滨长廊、石壁流淙、梅岭春深、香海慈云等景点都掩映在桃红柳绿之间,宛若一幅天然秀美的山水画卷。
二十四桥处在瘦西湖的中心位置,桥长24米,两边汉白玉石柱总共24根,桥宽2.4米,台阶24级,是由山涧栈道、单曲孔桥、三折平桥、吹箫亭相连而成的组合桥。相传在唐朝时代,一个月光皎洁,清风徐徐的夜晚,二十四个风姿绰约,体态轻盈的歌女来此吹箫弄笛,正好巧遇诗人杜牧,歌女便折素花献上,敬请杜牧赋诗。于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名句传颂至今。
扬州不仅因瘦西湖而闻名,更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美誉。扬州园林即有皇家园林的高大雄壮,又有江南园林的秀丽多姿,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园林艺术。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个园,是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之作,它以竹、石见长,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以应合庭园里各色竹子。并且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将“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季惨淡而如睡”的园林景观表现的淋漓尽致,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一起成为中国四大名园。
何园则是清朝后期的扬州园林代表,既有江南园林特色,同时兼具西洋特色,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堪称人间孤本。何园有冠盖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字“天下第一”,其中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扬州还有个大明寺,因唐天宝元年,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在此传经授戒而名闻天下。大明寺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盛名,寺中天地宁静、庄严肃静,晨钟暮鼓,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
如果说瘦西湖和园林是扬州的象征,那东关街则是扬州饱含古韵的历史写照。这条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老街,外依运河,内连古城,历史上为扬州的水路交通要冲,也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的中心,街上商家林立,市井繁华,商贾云集,行当俱全,“老字号”众多,经过千年的积淀和磨励,一步步成为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聚集地。在东关街上可以品尝到扬州名目繁多的各式名吃,每当夕阳西下,游人接踵而至,熙熙攘攘,热闹无比,南来北往的吃客云集这里,敞开胃口,大饱口福,尽情享受扬州的美食文化,那真是一个“美”哉!
扬州是一个被上天垂爱的城市,妩媚动人。它是长卷诗,让人千颂不倦;它是山水画,让人百看不厌;它是一个梦,道不尽人间的风流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