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合格的平面设计“练习生”,除了具备基本的实操技能外,当然也少不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
今天,为了丰富各位的理论知识库,特此奉上《亚洲“实力派”平面设计师大全》。
石汉瑞
“中国平面设计启蒙者”
石汉瑞(Henry Steiner),生于奥地利,长于美国纽约,师从保罗·兰德,工作生活于中国香港。首屈一指的平面设计大师、AGI(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长,中国平面设计启蒙人、香港设计之父。石汉瑞的设计不带个人色彩,却又揉杂了设计思考,总是给予观者一种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融合的审美体验。从他的作品就不难发现,他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元素,来表现跨文化设计理念,利用不同形态元素之间重新排列组合在创造,使设计达到更深远的含义。此外,“异质同构”的图形创意手法,以具象化的符号语言为载体进行创作也是石汉瑞独特的平面手法,通过新的元素嫁接替换另一种元素的状态,使两者既冲突又连接,从而产生新的视觉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陈绍华,中国著名平面设计师,当代最有个性、最有成就的设计大师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奥标志设计者、AGI(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会员。作为本土著名平面设计师,他的设计中始终饱有中国特色的气息。如北京奥运会申奥标志,他采用了最简单最纯粹反映中国文化元素的太极图,去展示了中国人对万物、生命的解释,对力量、运动的理解。他认为,只有体现本民族的特色的设计,才能被世界牢记。
吕敬人,中国书籍设计大师、插画设计大师、视觉艺术家、AGI(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会员、亚洲著名十大设计师。对于书籍设计,他一直提倡并不仅仅是装帧,而是要掌控书籍内容信息,并对书籍信息进行分析和重构。他提出“书戏“的概念,将一本书比作一个舞台,文字、图像、色彩,甚至是标点比作演员,认为如何让它们在方寸纸面演绎一出好的戏剧,需要书籍设计师去把控。但需要注意的是,书籍并不是一个静止的舞台,读者和书进行互动的时候,产生了动态的演绎。所以,设计师做书不能只关注在平面,而要看到页面中每一个信息的表演,让文字、图像、色彩更有节奏、层次。陈幼坚(Alan Chan),中国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设计公司,全球十大设计公司之一(美国GRAPHICS评选)。相信对设计领域稍有了解的人,一定听说过陈幼坚。包括可口可乐中文logo、国家大剧院logo、万科集团logo、李锦记包装、维他奶等在内的知名品牌表示都出自他之手。他的设计风格独树一帜,难于模仿,既有东方文化的禅意,也有西方美学的风味。这种融汇不是生硬得将流行元素进行组装,它更是一种慢慢沉淀、融合在一起的演化过程。田中一光,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平面设计师,日本设计协会、AGI(国际平面设计协会)成员,以“最适合的形态展现产品本质“的创意提出无印良品开发构想,并成为创始人之一。他不断思索如何让日本传统文化存活于现代社会,并将现代设计观念揉合到了日本传统艺术之中。作品带有明显的个性,优雅、素净,富有一定的表现主义色彩。设计语言简洁、意境清晰,喜欢运用图形和色彩,同时也敢于突破现代主义的界限。在当时二战后,田中一光就运用此现代设计的手法,重新梳理了日本传统造型的基本元素,向世人宣告;“新时代的日本设计造型诞生了。”原研哉,日本中生代国际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代表、无印良品艺术设计总监。说到他,人人都会想起性冷淡风。他擅长捕捉视觉轮廓,常用黑白灰色调将品牌理念和视觉美学的平面设计融入到建筑场所中,可以说是一位接近建筑师审美的平面设计师。无论是无印良品还是鸢屋书店,整个品牌有意强化了汉字形象,从外部造型到内部装修,小到一个物件,以简约的风格达到了形象统一。他认为,设计师并不代表一个很会设计的人,而是一个抱着设计概念生活的人。福田繁雄,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被西方设计界誉为“平面设计师教皇”。他的作品善于运用视觉矛盾的平面空间,或反常理的物像组合,以超现实的意象表达创意,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投射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正如他所说:“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毫不多余,但又紧扣主题、富于幻想,有一种嬉戏般的幽默感和怪异的情趣。在日本设计界有个被誉为“能够带动销售的设计魔术师”,他认为“传达讯息于一瞥之间“,重视视觉标志、品牌塑造(iconic branding),旨在借助语言之外的语言,突破了沟通的屏障。他,就是佐藤可士和。也许对于这个名字还有些许陌生,但你一定要知道优衣库的品牌视觉设计就来自于他。在他看来,设计并不是一门需要微妙和细腻感觉的艺术,所以在担任优衣库设计总监设计时,他创作了大多数人能够明白且能够吸引他们的东西。红白片假名的logo,既代表了日本的流行文化,又表现了优衣库的基本元素。方形或竖或横的排列,以“安迪·霍尔”式的方法提炼信息不断强化,也让优衣库成为了日本街头商业流行文化。除此之外,便利店Seven Eleven logo、日清NISSIN工厂视觉设计都出自佐藤。横尾忠则,日本设计师、插画艺术家、作家、演员,历史上第一个在MoMA举办平面设计个展的设计师。以天马星空的拼贴手法和大胆叛逆的创作主题,成为日本设计界的先锋人物。他善于将日本元素与波谱艺术融合在他的作品之中,以大胆的色彩、独特的风格表现日本浮世绘的民俗和六七十年代的风情,让已过时的传统艺术重新焕发生机。Morteza Momayez,得到美国平面设计师Milton Glaser等推荐,是第一位加入AGI(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的伊朗平面设计师。1970年代初,前往法国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进修,也是第一批接受西方平面设计培训的设计师之一。在求学阶段,因为受到瑞典国际主义设计和波兰海报学校勇于创新的能力影响,他将现代平面设计语言融入了他原本带有伊朗书法文化和绘画的创作中,诞生了属于他自身、不失文化特色表现形式的创作风格。Homa Delvaray,伊朗第三代平面设计师,活跃于伊朗艺术文化产业,作品媒介包括海报、书籍、CD封面、字体以及绘画和艺术装置等。在她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标志性的3D字体、对称的构图和高度装饰化的设计。受到波斯传统艺术文化影响,她重视字体排版过程中体验的空间感,时常颠倒、弯曲、折断或是悬挂字母和单词,试图在字母的三维视角和二维字面间创造一种对话。此外,她对于建筑表面的细节和装饰的着迷,也使得她的作品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诠释建筑的潜能。Reza Abedini,1990年代后伊朗第二代设计的领军人物,德黑兰大学美术系教授。深受Momayez的影响,在Abedini作品中,经常能找到伊朗书法与英文字体、摄影和图形结合的元素,在国际上以他对波斯书法的运用而闻名。与Momayez不同的是,Abedini运用了更多的伊朗书法文化,并且国际化的平面设计语言和字体排印更多让位于伊朗本土的文化特征。关于亚洲范围内平面设计师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敬请期待《全球平面设计师大全下 - 欧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