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王大凡瓷板画堪比开矿啊!
据我们观察分析,近年来瓷板画的独特及屡次出现于拍卖市场且被商业人士高价购买,这一事件引起买家的高度关注。一 套景德镇四屏的瓷板画,前几天在广州周门北路彩虹会刚挂出来,就被人以3万元买走。作为陶瓷收藏品中的高端品,瓷板画的价值随着近年来瓷器价值的升温出现 几级跳,在5月底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珠山八友”王大凡的一幅《禹王治水图》 粉彩瓷板画,就拍出了920万元的高价。
娴熟地掌握着线条之运用技巧,取得出神入化之效果,主要体现在服饰的勾画:墨线勾勒,淡色渲染,强调色彩与线条的有机结合,色彩不再是仅仅填在线与线之间,而是有所变化,近线处色彩深,依次渐渐变淡,显现出衣褶和明暗变化,由于色彩紧扣着线,线就更加突出了骨力,整体造型更加富有层次,与脸部之效果相呼应。其笔墨滋润,诸彩交融,浑然天成,气韵生动,这与他大胆用线是密不可分的。线之妙用是笔墨之中的核心,法度之中的合理用线,画面才活,才能显示其神韵。由此看出,他画的是内在感受,画的是“意”,意者即精神,作品的精神。以传统的文化气度与积淀作为底蕴,把“线”作为生命的张力在重、轻、徐、缓、爽的用笔之中展示出情趣,形成其人物画风格的精神。在“线”的诠释中强调用线的金石韵味,由本品观之,其以线条勾勒为主,于淳雅、清劲的细线中,杂用着高古游丝描、琴弦描、折芦描、钉头鼠尾描,纤细的抑扬顿挫极见“写”的功力,宛若晋唐小楷,一片清光,众仙造妙笔下,秀润而清新,让人一饱眼福,又流连忘返。以文人画中的“意兴”与陶瓷绘画巧妙地结合,使作品画风纯正,画意内向清澹,虽然所绘为福禄寿等祥瑞吉庆的题材,依然蕴含着民间村野的淳朴味,这是王大凡瓷绘人物画魅力所在之处,造就了他成为二十世纪初叶的著 名瓷绘人物画家之一。
王大凡书法以行书为佳,潇洒俊美,平平见精妙,精审且遒丽。题款时多是在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多见落款为:“黟山大凡王堃作于希平草庐”、“黟山樵子大凡写于昌江之希平草庐”、“黟山大凡王堃画于昌江”、“黟山王大凡画”、“希平居士昌江客次”、“王堃画”等。多见印款为:“大凡”、“王堃”、“王大凡作”等篆款。底款为“希平草庐”。
王大凡(1 888—1 961),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祖籍山西省太原市,祖上因避战乱,后移居安徽省黟县,其本人出生于江西省波阳县皇岗村。
王大凡在浅降彩的基础上,首创了“落地粉彩”技法,很契合改革了浅降彩的设色,使浅降彩法画起画回生。兼工带写,构思谨慎,用笔流通,潇洒,其代表“布袋罗汉”,形状传神,神态严肃慈祥,其动感潇洒,用笔如吴带当风,行云流水。把一个放下包袱多么安闲逍遥的和尚描写的活灵活现,炉火纯青。
作为人物画家,王大凡还非常重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如他的《风尘三侠》、《秉烛达旦》、《岳母刺字》、《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等作品的表现形式,都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深化的。“就形式的角度看是内容的外观,就内容的角度看,是形式的内涵。”王大凡此时已对形式美开始进行探索和研究,他深知对形式美的理解和把握,是艺术家成功的奥秘,也是传世作品的先决条件。
王大凡刻画人物脸部非常的细腻,讲究明暗变化,有西画中的素描关系和光影变化,晕染手法独特,立体感强。王氏画仕女以“丹凤眼”、“樱桃嘴”冠之,特点鲜明,并形成一种惯用的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