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那么多苦,为什么不愿意吃读书的苦?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近想要成为的自己。

人生要吃的苦  一口也少不了

文/小云

01

我有个朋友,大专毕业,项目副职,文字功底还可以。

他性格上比较方正,虽然是南方人,但却有着北方人的刚烈、勇毅、果敢,可以说是一枚硬汉形象。性格非常不适合在机关工作,倒是非常适合做项目经理。

但是,现在所有的项目经理都必须有资格证书,他曾经也考过几次一建,都没能成功。

有一次我跟他聊天,我说你现在应该好好努力一下争取把一建过了,这样发展更有利。

然而,他说:“不是我不想学习不想考试不想拿证书,而是实在看不进去书。”

他在工作上算是非常愿意付出型的,并且也在用行动践行着付出的强度。加班到凌晨已经是常态了。

他自己坦言,工作上的事情,再怎么辛苦,加班加点都没什么,熬一熬总会过去。可就是学习学不进去,看书翻开几页就翻不动了。点上烟,平息一下心情,不一会儿烟灰缸都被烟头塞满了,但是书还没翻几页。

读书学习有三类,一是考学考证,二是技能致用,三是兴趣爱好。

为了考学考证而读书是有明确的目的的,即要达到分数线。这是通过主动攫取而获得的苦,可吃可不吃,很多人在选择的时候,遇到一些困难就会很容易放弃了。

而生活和工作中往往有很多被动吃的苦。你知道总是要吃苦的,也知道熬一熬总会过去的,于是慢慢适应了,等待被动的“投食”。

按道理说,他们算是有实战经验的,如果能通过系统的学习将知识串一下形成体系,我觉得应该还是蛮有乐趣的,但是他的心、眼睛全都扎不进书本里去。

我曾经也复习过一建,那是2016年的事情了,也是我毕业一来学习非常投入的一次。周内,我一般学习时间保持在5个小时作用,周末10个小时左右,那个时候觉得项目上的事情还是很有意思的。

但也有很烦躁学不进去的时候,就下载了一个叫做“forest”的App。学习时就种上一棵树,并且不能翻看手机,否则树就会枯死。为了让园子里长满喜欢的树,我可以专注书本几个小时而不疲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开,让自己更专注于手头要做的事情。

可惜的是,直到要考试了,我才知道其实我并没有报上名。

02

我还有一个朋友,他中专毕业,现在在一家上市公司做区域经理。

其实,90年代末,中专并不是那么容易考取的。那时,中专的录取分数线比高中要高出很多,原因在于中专5年时间,出来包分配。

也许朋友觉得他的学历太低,他对周围人的学历看起来尤为关切。

他曾说,要给公司招聘博士生、硕士生,让他们来给自己打工。

当然,他自己也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人,在西交、北大等多所高校读过MBA、EMBA,他也喜欢去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喜欢看书。

然而,那天当他说起公司现在其实还是蛮看重学历的时候,我问他:“那这么多年,你看那么多书,读MBA、EMBA,难道就没有考虑过读个本科,学历上提升一下吗?”

现在各大公司的老总,其实都还是有学历情结的,那些到了公司高管层级的人,不管曾经是大专也好,本科也好,很多都在进行深造,进修硕士。我们暂且不论这个学历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

我的这个朋友听到我说到这里,就开始回避我的提问,重新回到他曾经读MBA的那个话题上,说自己读MBA期间遇到的那些老师,还有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大概是说,越是自己没有的东西,越是看重,并且会极力从拥有这些东西的人身上努力寻找缺点,以此来证明——你看对方虽然有这个东西,但是还是没有我强的印象。

这种心理上的自我欺骗,又再一次向他发出信号——其实你看,读书其实并没有什么用,高学历也没有什么用,高学历的人还不如我。

这种心理投射我觉得有时候还是蛮恐怖的。这让对方会感受到非常不舒服,或许对方并没有觉得自己学历高就高人一等,但是因为你自己存在自我认知偏见,就会在内心的小剧场里不停加戏,从而以自己的认知来靠牢别人的想法。然后就会持续从对方身上寻找缺陷,以此印证,你看我确实比你强。

还有另外一种认知,就是他觉得学历比自己高的人在各方面就一定要强,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有人擅长写字,有人擅长唱歌,有人擅长演讲……

我有一个感受,越是内里富有的人,对周遭越是宽容和平和。

其实,自我认知身上的矛盾是非常复杂的。

比如,昨天我们聊到关于公务员的问题,我说其实我不是很喜欢公务员的工作,因为对体制内我是没有任何向往的,内心里充满了各种排斥。他说我是因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建议我考上公务员以后,再来说这个话。

我内心里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也很明白我需不需要对方的认可。如果我单纯只是为了证明我确实可以考上公务员,也确实不喜欢这个工作,那我就要自我鄙视了。就像当年那个非常不成熟的自己,找工作的时候到处证明自己的能力,因为当地很多国企的排外,因此就通过各种知名大型企业找自信,比如去拿华为电信的offer,虽然我知道我并不会因为拿到offer了就一定要去参加工作。也可能因为这样,被我白白浪费掉了招聘名额,而真正想要进这些企业的人反而错过了一次非常好的机遇。

与此同时,我的那个朋友呢?他自己也并没有去考个硕士、博士学历,再来发表自己对这类群体的看法。

你看,双标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现在,我只是尽力,不去对周围的人进行双标。

其实,像朋友这样选择读MBA/EMBA,并非升本考研,我是能够理解的。

因为我自己也有“骆驼心理”。在面对“难”和“易”的时候,往往就选择了后者。

比如,我5月份已经买了今年司法考试的全套课本及练习册,但是当时排了一下学习计划,4个月时间,一边上班,一边学习,考取证书的机会并不是很大,于是我就果断放弃了。其实,我可以开始的更早,然而并没有。

于是,我选择看一些并没有严格考试成绩的书,比如心理学、哲学、散文、随笔类。

03

人生要吃的苦,其实一口也少不了。

比如,我那个同事,他吃不了学习的苦,那就只能在项目上做个副职,做副职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他却偏偏有抱负,这时候就要受想得到而不能的苦。

比如,你小时候觉得学习辛苦,放弃了学业,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了。因为没有什么技能,就只好找家饭店做个服务员,或者在某超市做营业员。你说这辛苦不?当然辛苦。而且到了一定年纪,很可能因为技能单一,再择业面会更加狭窄,你会受到各种艰难选择所带来的持续性辛苦。

比如,我小时候要放羊、割草、砍柴、翻地……身体上非常劳累和辛苦,但是我上学出来,现在可以在企业里做到一名中层,却又受困于管理上的苦,那是对逻辑、思维、系统、表达、沟通等方面的要求。

只不过,我小时候吃的那些苦,看起来更低级一些。只要我身体好,我就有力气,有力气就能干活。只要身体承受范围内我就可以最大化的去释放自己的能量。

但是现在,我仿佛在吃更高级一点的苦。不光要我身体好,而且要我脑子好。因为要做很多统筹性的工作,换句话说很烧脑细胞。我妈说,身体上的苦累可能休息几天就过去了,但是脑子所承受的苦累却不是那么容易缓解的。

所以我想说什么呢,其实,不管我们现在如何,吃苦都是一种常态。

要么吃低级一点的苦?要么吃高级一点的苦?

重要的是,你想吃什么苦?你能够选择吃什么苦?

今天是高考的最后一天,我还是想跟高考的小朋友们说:高考即使没有很理想,即使失败也没有关系,因为人生中还有很多失败在后面等着你。各种想得到而不能,各种得不偿所愿的事情接踵而至,无论高考如何,也都是漫长人生路上划过的一笔而已,坦然接受,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要吃什么样的苦。

最后,过好自己的人生。我们首先是一个个体,其次才是一个集体。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最后,想做的事情,还是要去尝试一下,努力一把。因为后悔是比失败更令你糟心的东西。

上篇:人生中最振奋人心的奋斗,就是高考时的奋斗。

推荐:乔布斯、禅与投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