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也能治疑难杂症?看周超凡教授如何用麻黄治疗重症肌无力和“病窦”

麻黄

是周超凡教授临证最喜用药之一。周教授认为临证在用麻黄时,可以参考《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若见无汗而喘之哮喘患者,即可以麻黄为主药,如麻黄汤;如遇浮肿无汗者,以甘草麻黄汤主之。对于肾病有胸腔积液、腹水者,也可以麻黄为主组方,如越婢汤。

麻黄配伍多变通

疑难杂症显奇功

周教授认为,古今的疾病谱不同,麻黄应有更广泛的用途,用麻黄为主药治疗疑难杂症,如雷诺现象、更年期综合征、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等,而不是拘泥于用麻黄治“表证”。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一定剂量的麻黄碱能对抗麻黄油乳剂引起的小鼠镇静作用及兔全身肌肉瘫痪现象;麻黄碱对骨骼肌有抗疲劳作用,能促进被箭毒所抑制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而重症肌无力的病理之一就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从中医角度讲气血输布受阻,为麻黄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支持。

图片

重症肌无力除常见症状外,如以视物不清为主症,口干咽燥,吞咽无力,舌红少苔,脉细数,可治以健脾益气,益肾养肝,温通气机。

常用处方:党参15g,麻黄10g,黄芪10g,生地10g,熟地10g,枸杞子10g,山茱萸10g,麦冬10g,炙甘草6g。

腰膝酸软者加杜仲、桑寄生,四肢发凉者加附子,大便干燥者加火麻仁。

若见眼上睑下垂,食欲不佳,大便溏,四肢无力,舌苔薄白,脉濡软,可治以补中益气,健脾升阳。

常用处方:黄芪10g,麻黄12g,白术10g,当归10g,陈皮10g,升麻10g,大枣10g。

纳呆明显者可加山楂,气虚明显者麻黄减量,另加黄精;吞咽困难加杜仲、补骨脂。

《本经疏证》中说:“麻黄气味轻清,能彻上彻下,彻内彻外,故在里则使精血津液流通,在表则使骨节肌肉毛窍不闭”,麻黄是一味通气机之药,巧用麻黄、善用麻黄于重症肌无力之治疗,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周教授非常重视量效之间的关系,15g麻黄用于发汗,10g用于咳喘,3~6g配合附子、肉桂等用于单纯性水肿。一般用量不超过15g,病情特殊最好也不超过30g,否则不良反应机会大大增加。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疗病窦效堪夸

“病窦”即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好发于素体阳虚,心气不足的老年人,也可见于中青年。中医辨证为心肾阳虚、气虚血瘀。

《兰室秘藏》云:“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对心肾阳虚、寒滞经脉,脉沉迟,心率40次/分左右,但无严重晕厥等心源性脑缺血的患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生脉饮加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延缓或避免安装心脏起搏器。

图片

临床症状见心悸气短,遇寒加重,面色㿠白,舌淡苔白,脉沉弱,周教授将其归为阳虚寒凝型,治以温经散寒、益气补阳。

常用处方:麻黄10g,党参10g,黄芪10g,柴胡10g,干姜6g,细辛3g,制附子6g,炙甘草10g。

此方是利用麻黄温经散寒补阳为主,配合方中各药,共奏温经散寒、益气补阳、提高心率之功。

诚如《本草正》所说:“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祛除寒毒。”心血凝得除,则心率自可提高矣。

如症见心悸气短,胸闷背痛,四肢厥冷,舌紫黯,脉涩,周教授将其归为心血瘀阻型,治以活血化瘀、温阳益气。

常用处方:麻黄10g,党参15g,附子10g(先煎)、桃仁10g,丹参12g,川芎10g,赤芍10g。

这是利用麻黄温经活血之功为主药之一,配合方中各药,共奏温阳活血、提高心率之效。

对于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所用的麻黄,周教授认为起始量可用6g,以后开始递增至10g。麻黄煎时,应先煎去沫,煎时先用武火煮沸,然后再用文火煎煮,煎的时间比一般长一点,这样麻黄发汗作用减弱,去除了伤阳耗阴之弊,更可有调血脉、提高心率的作用。

在以麻黄为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周教授认为还要注意两点:

1.不能仅补心阳,而不补心气。

因为心阳虚是在心气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若只补心阳,则根本未治。周教授常用“麻黄+党参”作为心气心阳并补的主要药对。

2.要心阳肾阳并补。

因为心阳虚往往引起肾阳虚。心阳虚为主的本病,临证治疗时,必须前瞻性地意识到肾阳虚的可能,才能巩固疗效。周教授常用“麻黄+淫羊藿(仙灵脾)”作为心阳肾阳并补的主要药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