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教师偏爱优秀学生的教学伦理辨析
虹野:教师偏爱优秀学生的教学伦理辨析
文/虹野
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就和关注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一样,教师总是会把精力放在两头。对于学习好的,教师关注他们,希望他们学的更好;对于学习差的,教师关注他们,希望他们过剩的精力别扰乱教学秩序。成绩好的学生总是给教师带来荣誉,成绩差的学生大都给教师带来麻烦。所以教师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能不厌恶就已经是修养比较好的教师了。
不过值得思考的是,教师如果厌恶成绩差的学生,就会涉嫌歧视,如果不努力对其进行教育,更是有违背教学伦理之嫌。毕竟保证教育公平需要向弱势群体倾斜的。但是教师喜欢优秀的学生,似乎更被社会接受,不仅仅教师对于自己的优秀学生不吝美誉,学生本身也以教师偏爱为荣,甚至毕业之后亦常常怀念教师对他们的好。
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上从来没有人反对教师对优秀学生的偏爱。
可是教师的精力、时间、注意力总是有限的,过度关注成绩好的学生会不会造成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呢?尤其是对那些差生的学习来说。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说,成绩好的学生大都从事科学、医学研究,他们以后会对整个社会的贡献会更大。尽管教师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对他们适当的倾斜,但是这是能够让社会接受的。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一个现象,中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并没有进入到我们想象中的科学或者医学研究中去,而是“一流学生学经管(最热是金融),二流学生学高科技(如计算机),三流学生学(传统)工科”,毕业之后一部分学生留学了,一部分学生考公务员去了,真正学习科学、工学、医学等对人类社会有重大意义的学生并不是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似乎并无法对社会形成利益最大化。
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了学生以后谋职的一种手段,因此,不仅仅教师偏爱优秀的学生会受到功利主义(效果论)的拷问,同时我们的大学分配更多的资源培养大量的经管人才、公务员和留学生对于我们的社会利益是不是最大化也值得我们思考。
(预告:教师工资是“按能分配”还是“按劳分配”? 为避免错过,可订阅)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