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年味浓与淡,回家就好

“年味淡了”,现在几乎成了人们的口头禅,简简单单四个字,掺入了怀念、回味、遗憾、失落等诸多情绪。尤其对于九零年代之前出生的人,越来越淡的年味,已经激不起丁点儿因时光更迭而生的喜悦与神圣感,剩下的,就只有岁月流逝的感伤与喟叹了。

是的,曾经那浓浓的年味多么让人怀念啊。物质匮乏而人心单纯的年代,“年”的到来,不仅仅制造了一场味蕾的盛大狂欢,更是一年一度温暖人情的美好体验。那时的乡村,浓稠的年味,成了人们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所生活的村庄,地处县域西南相对较为偏僻的一隅,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直固步自封,在密闭与落后的丘陵里,送走了一茬又一茬平静的光阴,而一遇到“年”,它就会呈现出特别的张力与味道。

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起“过年”的各种事务,一派热闹与祥和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趁着有太阳的日子,女人们忙于浆洗洒扫,清晨,她们或者在池塘边、水井边,高声笑语挥舞着木槌,搅动腾腾的热气,面前盛放着一大盆需要浆洗的衣被;或者头裹一块旧帕子,握着一根长长的扫帚,认真而细致地拂去墙上屋角的尘垢。男人们则操持着家里的大事,家有鱼塘的则呼朋引伴干塘捉鱼,用稻草在塘边烧一堆火,烤热手脚就下到塘里,将大大小小的鱼儿全部捕捉上岸,爽朗的笑声里尽是“丰收”的喜悦;家养肥猪的则请来屠夫和几个邻居,在晨曦初绽时分,放一挂鞭炮,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猪嚎声渐渐低下去,人的嘈杂声一直维持着高分贝。作为配角的鲫鱼、鲤鱼、鲢鱼、猪血、猪肝分送一部分给乡邻,其余的要用箩筐挑到集市,趁着年节,换取这一年最后一笔收成。

不管天气阴晴雨雪,祥和与温馨的气氛都会越来越浓。进入腊月二十几,各家各户就要置办年货了,老老少少,欢欢喜喜去赶集,用竹篮提,用箩筐挑,糖粒饼干、瓜子花生、红枣干货、油盐酱醋、衣服鞋帽,吃的穿的用的,倾其所有,毫不吝啬,几番挑挑拣拣之后一股脑儿地买回来,生怕遗漏些什么,生怕想得不够周全。小孩们跟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身后,目睹着他们这难得一见的慷慨大方,畅想起过年的无穷欢乐,兴奋地像一匹脱缰的小马,脚底生风,活奔乱跳。

寒风夹杂着雪粒敲打着灰旧的瓦片,低矮的屋舍掩饰不住经年的贫寒,但“年”仿佛让一切有了生气,有了可以忽略一切艰辛与苦涩的底气。石磨被推得呼呼转动,锅碗瓢盆被搬弄得叮当作响,熊熊燃烧的柴火映红了灶房,灶台上的油锅涌动着滚烫的波浪。油炸的豆腐、鱼块、橘皮肉,清蒸的肉圆、糍粑、老母鸡,一碗碗,一盆盆地端出来,浓酽的香味四处弥散。

天气是寒冷的,而乡村的怀抱却是温暖的,此刻,它向所有远在他乡的游子敞开着。人们一边紧张地忙碌,一边心心念念地计算亲人的归期。他们牵挂着、忧虑着,担心无法预料的风雪阻隔游子的归途,担心艰难的“春运”不能载着游子顺利完成天远地远的路程。他们的目光不时望向延伸到村口的马路,期待着日思夜想的人,被那辆破旧的大车走下来。哪怕是到了深夜,他们还会幻想着紧闭的木门被吱呀地推开,远方的人兴冲冲地走进屋,大叫一声“爸,妈”。

熬过这一场苦盼与思念,大年三十,一家人团圆了,整个村庄也就圆满了。人们寒暄着、问候着、忙碌着,质朴的话语传递相聚的欢欣,真诚的笑脸淡化了境遇的好坏,乡村的年味是那样的纯正,又是那样的真实。当火红的对联擦亮了斑驳的门楣,当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炮竹声此起彼伏,当大碗的菜肴摆放了满满的一桌,一家人便围坐一起,在歆享美食的同时,互道安康,互诉心事,互赠祈愿,那种愉悦、喜庆与幸福,便将年味酿成一杯醉人的酒,抵达最高的浓度。

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亲人与街坊。按照这样的顺序,正月里轰轰烈烈的大拜年便拉开了序幕。那时的拜年,不在礼物多少,登门就是贵客,好酒好菜只要家里有,就全不在话下。有时,甚至是一大家族,扯着长长的队伍,翻山越岭,风里来雨里去,热热闹闹地走亲访友,每家每户,至少要留宿一晚。除了放开肚皮吃好喝好,还要围炉夜话,将美好的往事仔仔细细地重温一遍,让亲友的情谊在年节时分恢复到应有的尺度,任凭时光匆匆,永不褪色……

从前的年味真是回味无穷,说不完,也道不尽,时至今日,这样的年味恐怕只能在记忆中去找寻了。物质的丰盈让日常与节日之间,已然没有了明显的差异,“舌尖”上的年味自然就淡了。通讯与交通的便捷,让昔日的相见与离别变得轻而易举,年节时的思念与等候也就不再是那般深刻得让人难忘。而人情味淡化与遗落的原因,三言两语或许难以说清。

其实,不管年味浓与淡,回家就好。家,才是年味的发源地,亲情,才是年味的底料。过年回家,回到那个生养自己的村庄,我相信,总有一处风景,让你返回到童年温暖的时光,总有一些人,让你忍不住真诚地倾诉与热情地拥抱,总有一些话,让你忘记这一年所有的伤痛。

(0)

相关推荐

  • 诗经驿站同题诗:《故乡 》 九人集

    同题诗:故乡 九人集 是明启,张春红,张国强,刘国峰,自由侠,石头花,刘长君,麦萨,贾瑜 @娘 是明启 有娘的日子,真好 不论什么时间回家 母亲都在家里等着 不打招呼突然进门 喊一声妈-- 更能给一家 ...

  • 【我的村庄】又见炊烟

    周末的下午,一个人独自走上龟城的山坡,一缕缕新绿从路边奔跑出来.下山的时候,我看见一户人家门口的桃花已经开的热闹.一绺绺炊烟突然映入眼帘,挟着一阵淡淡的馨香,把我带回老家的屋顶. 炊烟是故乡最丰富的表 ...

  • 乡土散文:乡村草垛

    那时的乡村,草垛随处可见.当时,人们条件差,烧火做饭总离不开它.记得十岁时,我每天早上或傍晚背起一个筐子到村边的围子沟拾柴火.不久,天井的草垛大了. 草垛是乡村的一道标志性风景.田埂上,阡陌间,庭院里 ...

  • 回不去的乡村夏夜时光

    时光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度过,转眼间已是夜里十点半了,楼下喧闹的花园也随着人们的散去而逐渐归于平静,只剩下月光经过树梢留下的脚步声,轻轻的,柔柔的,就像是情窦初开的少女走在约会情郎的路上,羞涩地让整个世界 ...

  • 乡情散文:呼唤“年味儿”回家

    文:黄金山 转眼就要到农历的年底,乡村的"年味儿"越来越浓. 乡村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可见过年是每个人都很期盼的事情. "年味儿&qu ...

  • 缥缈的炊烟

    本文作者:范天云 每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人,心中都会有一幅关于炊烟的图画.清晨升腾的山岚间,傍晚温柔的夕阳里,炊烟悠然飘浮. 青山庄北靠银官湾,东依胡神庙,南临大海滩,西挨二道沟.村庄错落有致,红瓦青砖 ...

  • 把“年味”寄回家(散文)

    作者:李萍萍 转眼间牛年春节将至,各地年味越来越浓郁.往年这时候,"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旋律总会一次又一次地在大街小巷回响.每逢过年,异乡人归心似箭,谁不想跨越千山万水归乡过大年? ...

  • 过年不回家,春运没有人,春节慢慢变成了一个假期,谈不上年味了

    又到一年回家时,小编去车站却发现,今年的春运客流量之少,和以前形成显明的对比.从车站的人流量来看春节,回家过年的人少了太多. 过年不回家,春运没有人,春节慢慢变成了一个假期,已没有年味了.一个不得不过 ...

  • 牛杂去味是难题,神秘药材可帮大忙,快来看看是什么|回家吃饭

    牛杂去味是难题,神秘药材可帮大忙,快来看看是什么|回家吃饭

  • 小说||回家,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征文】

    回家,寻找记忆中的年味 张丽平||甘肃 我的家,在陇东,坐标平凉庄浪. 春节将至,妻早早给全家人买下新衣.她小心翼翼将新衣叠好,放在衣橱.女人爱美,妻一有闲暇,便拿自己的那套出来穿上身,在镜子面前欣赏 ...

  • 这味药材有有“引火归元”一说,帮阳气疏通回家的路!

    这味药材有有“引火归元”一说,帮阳气疏通回家的路!

  • 大沧州的年味看过来----过年是一张回家的船票

    家是什么? 春节是什么样的节日? 春节是回家的节日 从没有一个节日和回家这么紧紧地绑在一起 春节是大年三十晚上街头一簇簇蹿着火苗的旺火 春节是三十晚上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春节是大年三十饺子出锅前的一通礼 ...

  • 青山学会做这25款家常菜,以后家人都会准时回家吃饭,因味道超美味

    少油版地三鲜 食材:茄子一只.土豆一只.青椒4只.黄豆酱一勺.老抽一勺.冰糖2只.水淀粉些许 做法 1.土豆,茄子,青椒滚刀切块,土豆微波一下,不然不易熟 2.起油锅,炸青椒,放入后立刻拿出,食用水涮 ...

  • 唐山的年味---哟,跟我回家过年吧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叫裴裴,来自河北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镇的美男子 .我的家乡有过年的习俗可能与你们不太一样呢,所以我决定带着大家一起看一看我 ...

  • 留学生万里回家帮父母卖葱,返程行李塞满家乡味

    留学德国的吴斌是个品学兼优的江南学子,父母在乡下种田,每天忙得没日没夜.前段时间,家里的几亩葱赶着要上市.心疼父母,本来要做毕业设计的吴斌跟导师请了一个月的假,用打工攒的钱买了机票,专程回国帮父母干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