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赏析/《冬夜》[匈牙利]尤若夫
阿蒂拉·尤若夫简介
阿蒂拉·尤若夫(1905-1937)二十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生于布达佩斯郊区的一个工人家庭。早年当过小职员。曾在舍格德大学、维也纳大学、巴黎大学和布达佩斯大学读书。匈牙利第一个描写工人生活的诗人。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楔入使其作品产生出很多优美、含蓄的意境。
《诗歌原文》
被管制!
夏天已经
渐渐闪烁着熄灭
一棵精美的小白蜡树
在煤一般的大块云朵上颤抖
沉寂的风景!
灌木丛用锋利的枝条
抓搔空气那清澈的玻璃
它那可爱的坚硬。
只有一条细长的银白色破布,
一根带子末端
僵直地挂在灌木丛上——
那么多笑容和拥抱
缠在世界的分枝上。
远处,多结的古代群山
像变得沉重的手
搅动又搅动
它们握住黄昏的火,冒烟的农场
山谷的彻底沉寂
及其青苔的气息。
农夫从野外进来
他的四肢垂到地面
裂开的锄头沉甸甸负在肩上
锄柄在流血,铁在流血。
他的工具,他的四肢
每走一步都更加沉重
仿佛他正从生活本身跋涉回家。
像烟囱散发出的烟雾中的火花,
夜晚正带着所有
闪烁的星星上升。
缓缓敲击的钟声
起伏,引入铁青色的夜
仿佛心灵自时间的初始
就静止不动,而某种别的东西——
也许是乡间——打击,
然而并非随着死亡的临近
仿佛这冬夜,冬天的天宇,冬天的矿石
就是这口钟,而大地是它的钟舌
被铸造的大地,沉重摇荡
心灵是它的声音。
鸣响着的声音的回忆
浮动,大脑回应,而冬天锤击它的铁砧。
它用薄薄的铁条
束缚天空那悬垂的门
果实、麦子、光芒和稻草透过这道天门
倾涌了整整一个夏天
这冬夜
如思想本身
在闪闪发光
银白色黑暗的沉寂
把月亮密封在世界上面
一只渡鸦穿飞冻结的空间
而沉寂冷却——
骨头,你能够听见沉寂么?——
分子碰撞,发出丁零声。
在什么玻璃橱柜里
这样的冬夜才能微光闪烁?
一根树枝
在霜上举起它的匕首
低地的黑色叹息
飘扬——一支乌鸦的军队
在雾霭上面摇曳。
冬夜。
像它体内的一个更小的夜晚
一列货车
到达低沼地
群星在它发出的烟里盘旋
摇晃着穿过
深不可测的无限而熄灭。
光芒
像一只小老鼠
沿着结霜的车顶匆忙疾走。
冬天依然
在市镇上空涌流
然而黄色冬夜的光芒
在蓝色的霜上
在闪亮的钢轨上奔向城市。
城市里,冻结之夜的
光芒建立起它的工厂
制作痛苦那刺戳的手臂。
街灯像浸透的稻草
落在城市边缘
更远处,在角落
一件外套沙沙作响,摇晃
一个人像驼背的大地坐在那里
但这没用
冬天踏上他的脚。
在一棵叶片呈现锈色的树
从幽暗中倾身之处
我测量冬夜
像财产所有者
测量他所拥有的东西。
(董继平 译)
【赏析】
尤若夫短暂的一生贫穷而孤独,或许这让他更加深刻地体察、感悟这个世界,更加准确地把握这个给他带来苦痛的世界。把这种深刻而准确的把握倾泻于诗歌之中,就成就了尤若夫独特的诗歌风貌。
《冬夜》一诗鲜明地彰显了尤若夫对外在世界及内在心灵异常准确的把握,诡异的语言在细细体会之后显得相当素朴,奇特的意象在慢慢品味之后又让人惊叹于神秘面纱背后的晶莹剔透。这些,至少是这些构成其诗歌魅力泉源的支流。
诗人劈头而来的一句“被管制!”尽管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能使人感觉到那种语言的冲击力与诗人内心涌动的激情。根据下面的诗句可以推测诗人可能是说夏天已经被“管制”起来。第二节主要勾画了灌木丛这个意象,用词甚为陌生化。夏天是如烛火一样“闪烁”着熄灭,热闹的风景变得悄无声息,唯有灌木丛孤独地存在着。在诗人眼里,它们的枝条如锋利的刀刃,坚硬地刺向玻璃般的清澈天空。灌木丛上的一根带子孤独地挂在上面,它引起了诗人的特别关注。这银白色的破布虽然显得有些孤单,可是簇拥的灌木丛带给它很多笑容与拥抱。或许,这可以看做诗人孤寂内心的真实渴望。他感觉自己就像是那根挂在灌木丛上的破布,在风中颤抖,幻想着有人能给他笑容与拥抱。这一节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沉闷、冰冷、凄清,但又饱含着诗人对他人关爱的极度渴望。
第三节,诗人的视线移到远处,让我们看到绵延起伏的群山。尤若夫的譬喻很独特,起伏的山峦就像是搓来搓去的沉重的大手一般。意象的选取与诗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这大手是沉重的手、劳动的手,连接着农场中的劳工。黄昏的点点灯火,农场里的烟雾,寂静的山谷,青苔的气息,这一切交织在群山之中。这就是劳工们的生存环境,诗人用上述几个典型的画面凝练地表现出来。
如果说第三节从宏观上落笔,第四节则从微观上着墨。诗人用工笔细细地描绘了一个劳作一天的农夫归家之景象。垂到地面的四肢,裂开的锄头,流血的锄柄,这些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诗人并未直说农夫有多么劳累,但农夫的劳累程度却通过其劳作一天后下垂的四肢以及损坏的农具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诗人为农夫的劳累呼喊,哀痛之情充溢诗篇。尤若夫对农夫的际遇还有更深的体悟:这种沉重的生活是生活本身,而艰辛的跋涉过之后可以回到自己的家——物质与精神的家。诗人让我们思考生活本身与家之间的关系: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远离沉重的生活而自由地回归自己的家呢?这是芸芸众生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尤若夫在他的不少诗作中都思考着类似的问题,譬如《疲乏的人》与《穷人就是世界上最苦的人》等。
以下诸节中,诗人从多个角度展示自己对冬夜的感受,或直接,或间接,或写大场面,或写小景色,或具体,或概括。冬夜里,闪烁的星光就如同烟囱里散发出的烟雾中的火花,伴着钟声缓缓上升;冬夜,天空就像是一口大钟,大地是钟舌,心灵是声音;冬夜,就像思想一样闪闪发光,穿破沉寂的黑暗;冬夜,又像是一列货车,到达的却不是车站,而是沼泽地;冬夜,群星在烟雾里盘旋,但都摇摇晃晃地穿过深不可测的深渊而归于熄灭;冬夜里,依然有奔向城市的光芒……诗人感受的冬夜,时而是沉寂的黑暗,时而又是转瞬即逝的光芒,浓重的绝望中又有一丝希望。诗人感受的冬夜,是无比寂寞的,但又带给人些许的安慰,比如那灌木丛的拥抱与笑容。可以说,冬夜寄托着诗人的所思所感,其中混合着绝望与希望、痛苦与欢乐,它们都是诗人的思想财产。或许正因如此,诗人才说自己测量冬夜就像一个财产所有者测量他所拥有的东西。冬夜以及冬夜里的沉思就是贫困的尤若夫的财产。
(王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