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病.古今医鉴
病
《难经》曰∶人面独能耐寒者,何也?盖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故令面耐寒也。一云∶手只六阳之经,虽皆上至头,而足阳明胃之经,起鼻交额中,入齿中,侠口环唇,倚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穴,或其胃中风热,或风热乘之,令人面肿,或面鼻色紫,风刺瘾疹,或面热面寒,随其经证而治之。
方
升麻黄连汤 治面热。
升麻(一钱半) 葛根(一钱半) 白芍(七分半) 川芎(四分半) 白芷(二分) 薄荷(三分) 荆芥(三分) 苍术(八分半) 黄连(五分,酒洗) 黄芩(六分,酒洗) 犀角(四分半) 甘草(五分)
上锉一服,水煎,食后服。
升麻白芷汤 治面唇紫黑,乃阳明经气不足也。
升麻(一钱) 葛根(一钱半) 芍药(三分) 防风(一钱) 白芷(一钱) 苍术(三分)黄(七分) 人参(七分) 甘草(四分)
上锉一剂,姜、枣煎服,宜早饭后,午时前,取天气上升于中,使阳易达于面也。
连翘散 治面生谷嘴疮,俗名粉刺。
连翘 川芎 白芷 黄连 苦参 荆芥 贝母 甘草 桑白皮 山栀子
上锉,水煎,食后临卧服。
清上防风汤 清上焦火,治头面疮疖,风热毒。
防风(一钱) 荆芥(五分) 连翘(八分) 栀子(五分) 黄连(五分) 黄芩(七分,酒炒) 薄荷(五分) 川芎(七分) 白芷(八分) 桔梗(八分) 枳壳(五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水煎,食后服,加竹沥尤效。
姜黄丸 治头面肿大疼痛,并喉痹。
僵蚕(一两) 大黄(二两)
上为末,姜汁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井水入蜜少许,研,徐徐食后呷服。
苦参丸 治肺风皮肤瘙痒,或生瘾疥癣,有人病遍身风热,细疹痒痛,不可忍者,连胸胫脐腹,及近隐处皆然,涎痰亦多,夜不得睡。
苦参(一斤,为末) 皂角(去皮,并子)
上用水一斗,将皂角浸揉去浓汁,滤去渣,熬成膏,和苦参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荆芥薄荷酒下,惟酒下亦可。
麦门冬膏(黄宾江) 治面上肺风疮。
麦门冬(去心,一斤) 橘红(去白,四两)
上用水煎汁,熬成膏,入蜜二两,再熬成,入水中一夜去火毒。每服五匙,滚水化开,食后服,夜将后春容散擦之。
春容散(黄宾江)
白附子(六钱) 枯矾(三钱) 硫黄(五钱) 黑铅(炒枯,三钱) 密陀僧(二两)轻粉(一钱) 黄丹(飞过,一钱) 麝香(二分)
上为末,先将冷水擦红处,湿后以末药擦之,不可擦破,忌酒色、恼怒。
玉容散 治面生 ,或生小疮,或生痉痱、粉刺之类,并皮肤瘙痒,能去垢腻。
皂角(三斤,去皮) 升麻(八两) 楮实子(五两) 甘松(五钱) 三奈(三钱)砂仁(连皮,五钱) 天花粉(一两) 白芷(一两) 白芨(一两) 糯米(一升,另研) 白丁香(五钱,须腊月收者) 绿豆(一两,另研)
上为末,和匀,量用洗面,不惟馨香,亦且去垢。一方加藿香五钱,樟脑一钱,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清晨洗面最奇。
如玉散(宗橘泉)〔批〕(按此方治外之剂) 治面上一切酒刺、风刺、黑靥斑子。
白芷 藿香 牙皂(去皮、子,各一钱) 甘松 三奈 水泽 白丁香(另研,各一钱) 天花粉 白茯苓(各一钱半) 杏仁(去皮,另研) 细辛 蜜陀僧(各一钱) 樟脑(五分,另研) 白芨(少许)
上为末,临卧用津唾调,或乳汁调,敷面上,明早温水洗去,其面如玉。
治抓破面皮。
用生姜自然汁,调轻粉搽患处,更无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