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美食】舌尖上的传承之粉蒸肉

美味留给人的记忆是无穷的,特别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粉蒸肉就更别提了,那可是当年我们的奢侈品,只有过年那几天才能享受到。

热腾腾刚出笼的白馍,中间掰开,卷上油泼辣子,再夹两片粉蒸肉,满嘴流油,那个香啊,就连我这个从小不受吃肉的,也忍不住来个辣子肉夹馍。

身在异地他乡,多年没有吃过父亲做的粉蒸肉了。前一阵子,突然思想萌动,有想学做粉蒸肉的想法,于是电话请教父亲。电话接通,父亲顿了一下,随后说:你不是过几天要回来参加同学聚会吗,回家时我亲手教你,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几个要领很关键。看来父亲把它当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对待了,我心中由然产生了庄严的仪式感。

当年父亲毕业留校,主管师部机关食堂。食堂有2位大厨师,一位是大王师伯伯,红烧茄子最拿手,若哪一天有红烧茄子,其它炒菜就卖不动了,另一位是林师伯伯,最善长粉蒸肉,那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非常好吃,只是他们脾气都不太好,几位炊事员都没能学到他们的拿手绝活。

父亲在食堂管理上很有办法,在员工中树立了较高的威望,两位大师傅很乐意把他们的绝活传授给父亲,再加上父亲好学,就很快掌握了要领。

回家没两天,父亲一早对我说今天做粉蒸肉,我们去采购食材,带我直奔超市,一路讲解需准备什么材料,大肉买什么样的最好。老人年龄大了,原本商量好,我具体操作,父亲在旁边指导,但到具体做时,他不放心改变了主意,非要坚持亲自做,让我在旁边观察,讲解各个步骤和要领。我知道,这不是一般意义的简单操作,那是精神的传承,家风的传承。感谢父亲的教导!

回到深圳,置办家具,淘宝上一路查询,找到了精制的摔酒碗,买了一打,权当是蒸碗,大小与竹蒸笼相匹配(一层2碗,最多10碗),一切就等机遇降临了。

周日,无事。超市采购,五花肉1.5斤,葱、蒜苗数根,生姜一头。大米洗净砸碎,葱、蒜苗、生姜切沫,食盐少许,花椒粉适当(拒绝鸡精、味精),东北大豆酱是不可或缺的。五花肉均匀切片,与配料搅拌混合均匀,一片片码到蒸碗中。一碗八片,一共八碗,大吉也!

上笼,蒸起,剩下的所有就交给时间了。大火1小时,开笼,香气扑鼻而来,色泽桔红。味道如何,中午与妻共鉴,不错,受表扬,心中暗自切喜,大功基本告成。

其实从制作方法上,做粉蒸肉并不难,但每个人味道确千差万别。我们为什么总是喜欢父母的饭菜,怀念家乡的味道?我想食材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父母在用真情做饭,把他们的情感、慈爱做到了里面,我们在享受美食时是否已接收到了爱的关怀呢?

感受舌尖上的美味,感恩父母无私的爱!

       作者简介:闫招枫,农垦人,理工男,现居鹏城深圳,从事企业生产管理。在外漂泊,难舍故乡情怀,感悟生活艰辛,体会人生快乐。喜爱路遥写作文风,质朴真诚,沁人肺腑,潜心学习,乐于尝试,拙笔散文,所见所思,愿与友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