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二营长的大望远镜,和三发炮弹消灭日军炮兵。李家角战斗六

#寻找真知派# #国防科普# #历史冷故事#

前面说到,狡猾的日军把92式步兵炮隐蔽在村西的坟头后面,利用它-10度至+75度的特殊射角,使用“隔山打牛”的办法,对我军村东边的阵地进行吊射。他们的如意算盘,是炮兵隐蔽在村西头打村东,不仅火炮位置难以被发现,就是被我军发现了,没有相应的曲射武器,你也打不着它!

但是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好猎手。在日军疯狂进攻我村东阵地的时候,我负责防御村西阵地的二营长林子元,也丝毫没有松懈,一刻不停地用望远镜观察着对面的日军。在长时间观察之后,终于让他找到了日军的炮兵阵地!

可是我军实际上只是营级单位,并没有装备火炮,甚至迫击炮都没有的。那么,我们又有什么办法来消灭日军的炮兵呢?

哈哈大家都猜错了,我军并不会鲁莽的对敌人炮兵阵地进行冲锋,那样还不知道要牺牲多少战士。其实很简单啊,因为八路军也有曲射武器:重掷弹筒。


一、八路军的掷弹筒。

早在1940年,晋察冀军区工业部在聂荣臻司令员的要求下,就开始了自行仿制掷弹筒之路。至1941年1月,就完成了“50毫米掷弹筒榴弹”的仿制工作。相对于其他根据地,因为有大批清华、燕京等名校的学生参与兵工生产,因此拥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后来在工业部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张方的主持下,当时冀中军区拥有了使用烈性炸药、筒长高达500毫米,射程增加到了900米的加长自制掷弹筒。

在五一大扫荡以前,冀中军区已经用缴获和自产的掷弹筒,基本完成了主力部队的装备。当时的八路军主力连队,每个连都有三挺左右轻机枪,2-3具掷弹筒。

而当时参战的六分区警备旅一团二营,是分区主力营,全营四个大连,还有营部警卫排、通信班、侦查班、重机枪排。其中每个连都有掷弹筒班。

到了李家角战斗的时候,因为部队长期作战,掷弹筒损失不小,加上弹药不足,因此林营长提前把全营的掷弹筒,都统一集中起来,组成了一个营属掷弹筒班,由营里统一掌握。

当时,这个班就跟在林营长身边。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的二营林营长一声令下:给我把意大利炮……啊不对,一时兴奋串词了,给我把掷弹筒班调上来!


二、二营长亲自操作的掷弹筒测距。

掷弹筒班上来以后,林子元营长立刻选出了最好的老手,让他仔细瞄准,自己举起了望远镜,开始了对敌的仔细观察:他要对敌人阵地进行反复的测量,要得出精确的敌我距离,以方便我军掷弹筒精确射击。

开国大校林子元正装照

这主要是因为,掷弹筒这东西连个瞄具和脚架都没有,实战中的俯仰和方向调整,主要是靠射手的两只手。但是和以往传言不同的是,要精确命中,其实并不是靠什么几百发炮弹喂出来的手感,而主要是靠分队长的测距望远镜。

军用望远镜都带有分划板,分划板上刻有垂直分划、水平分划和视距分划。利用这些分划板,有经验的使用者就可以读出目标距离自己有多远,和自己方位角是多少。在测量出目标的准确距离和方位后,掷弹筒手再根据分队长的数据,调整掷弹筒角度进行射击。

所以掷弹筒能不能打得中,其实最主要是要看指挥的分队长的测距望远镜精度,和他的测距水平,而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掷弹筒老兵的手感。

掷弹筒的这个用法,其实在1940年百团大战时候,就由冀中军区俘虏的一个姓中西的日本士兵,教授给了八路军。所以从那以后,八路军这边就非常重视日军测距望远镜的缴获,并培养了不少掌握测距技术的指挥官。

比较幸运的是,当时李家角的二营长林子元,就是一位掌握了望远镜测距技术的指挥员。他手里边,更有一具缴获自日军的、质量非常好的大望远镜!


三、二营长的大望远镜。

当时日军中掷弹筒分队长使用的,一般是九三式望远镜,也就是俗称的“四倍曹长镜”。这是种仅价值30日元的廉价货,在伽利略式结构的望远镜右眼中,装上了可以进行测量距离的密位分划,即右镜目镜刻有水平各40密位、竖直各25密位的分划,只能进行简单的测距工作。

而当时林营长手中的,是一具缴获的日军大望远镜。我们虽然不知道具体型号,但是当时日军中主要装备的,除了30日元的廉价“四倍镜”,还有80日元以上的高档“六倍镜”、“七倍镜”、“八倍镜”。

1.山本五十六的“七倍镜:“九八式”望远镜。

“九八式”望远镜1938年生产,该镜制作工艺优良,出瞳直径大,光学性能好,适于在低照度条件下观测,因而有“夜间望远镜”之称。

它的设计初衷是为海军所用,侵华日军海军陆战队侵占上海时,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山内就使用这种望远镜。另外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也极为喜爱这种望远镜。

当然,日本陆军中也有这种望远镜,不过一般是在野炮观测车中装备。因此,林子元营长手里的望远镜,是“七倍镜”的可能性较低。

2.日军将官校官装备的“六倍镜” 。

日军的六倍镜,主要是“三七式”6×18mm望远镜,和“十三年式”6×24mm望远镜。后者是1920年代早期,由日本光学株式会社和德国工程师合作生产的,是德国卡尔.蔡司公司望远镜的仿制品,制作技术精良。日本此后生产的望远镜,在工艺上都没有能超过“十三年式”的。

因此,“十三年式”望远镜数量比较多。不仅装备野炮观测车,也是当时日军高级军官的最爱。

如1938年10月侵华日军第27师团长本间雅晴与参谋长原田义和,陪同十一军司令冈村宁次在辛潭铺“视察”时,三人所用的都是“十三年式”望远镜。1938年10月24日攻击广州虎门炮台的日军工兵第5联队长和田孝次也随身携带一具。

在抗日战争中,我军曾大量缴获侵华日军的“十三年式”望远镜。如1937年我八路军一一五师首战平型关大捷的时候,就缴获过日军第五师团(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的这种望远镜。

平心而论,林营长所部久经沙场,缴获一具“十三年式”的可能不是没有。不过这样的好东西,很可能会被上级分区司令员、或者是旅级、团级指挥员截留,真分不到他这一个营长的手上。

对了,所谓的日本光学株式会社,当时的品牌是“NIKKR”,这就是战后大名鼎鼎的“尼康”的前身。

3.日军中大量装备的“八倍镜”。

当时日军中下级军官最多的,是8×20mm、8×25mm、8×30mm、8×32mm望远镜。从历史图片来看,此种望远镜装备量较大,我军缴获也较多,甚至一直装备到1950年代。生产该镜的公司很多,除了前文提到的日本光学以外,包括铃木光学、旭光公司等都有生产。名目也千奇百怪,有日本号、旭号、樱号、天佑号、光号、王光号等等。

当时的八路军冀中部队,使用缴获的日军八倍镜也不少。因此小编个人推论,林子元营长当时手中的,应该是一具8倍放大率的大望远镜。

而日军这种八倍测距望远镜,虽然工艺不如仿蔡司的将校用“六倍镜”,但是性能绝对碾压一般掷弹筒分队长所用的“四倍曹长镜”。在经验丰富的二营长林子元手中,更是能发挥其测距精密的优势,而这些精准的数据,是掷弹筒命中的前提。


四、八路军三发齐射消灭敌人炮兵。

小编之所以在望远镜上啰嗦这么长的时间,是想把后面的战争奇迹说清楚:当时在李家角村,林子元营长手里,虽然有一个全营掷弹筒手集中起来的掷弹筒班,但是由于长时间作战消耗,弹药无法补充,当时仅剩下了三颗掷弹筒弹!

而掷弹筒的命中率,实战中是不高的。网传的什么掷弹筒老兵85%命中率,那是纯粹胡说。日军当时是用分队长测距望远镜指挥,加上一次性集中射击20-40发,才取得一定几率命中的。而八路军目前只有三发掷弹筒弹,面对的却是四五百米外的日军炮兵阵地,要想命中是非常困难的。

事到临头,没有办法也得想办法!我军的一大传统,就是从来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吓到!

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时候,我军神炮手赵章成同志,曾经靠三发迫击炮弹,打哑了对面的火力点,被称为“三发炮弹拯救了红军”!可是别忘了,人家那是迫击炮,而且是“炮神”在操作。

而掷弹筒这东西,可比不上迫击炮的精确度。更何况八路军这边弹药极度缺乏,平时训练用弹药极少。这命中难度是更高的!

但是当时在林营长的精确测距下,我军警备旅二营这位不知名的掷弹筒手,硬是通过三发掷弹筒弹的修正射击,准确命中了日军的炮兵阵地!

37年刚整编为八路军的林子元营长画像

在这里,小编不禁要为二营的技术水平叫好!警备旅一团二营,不愧是六分区首屈一指的精锐,他们不仅装备较好,更是训练尖子。在四月份举行的军区比武中,二营在各项比赛中拿到了全区第一名!“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真的是至理名言!

李家角一战,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步步危机”!二营面对的敌人,非常狡猾善战,我军可以说是走在钢丝绳之上,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可是二营凭借着优秀的技战术水平,整齐划一的纪律性,一步步闯过了这些关口!前面有精确到秒级的手榴弹统一投弹,现在又有了精确到米级,可以媲美大渡河战斗的“掷弹筒三发命中”!

言归正传,说时迟那时快,我军三发掷弹筒弹,精确命中了坟堆后的日军炮兵阵地,立刻炸起了一片烟尘!就见日军阵地爆炸声不断,日军炮兵抱头鼠窜,整个炮兵阵地,被摧毁了!

原来狡猾的日军,这次犯了一个大错误。他们为了取得精确命中,把炮兵推到了距离我军四五百米的地方。而他们为了怕我军发现,采用了从村西坟堆后隐蔽发射,“隔山打牛”打村东的战法。而隐蔽炮兵位置以后,他们就自以为安全了。为了取得最大的弹药投射量,保证最快发射速度,他们把十几发待发弹装定好了引信,提前堆放在了自己的70大队炮,和50掷弹筒的旁边!

这样一来,我军的三发掷弹筒弹,虽然威力不大,但是却引爆了日军堆放在一起的待发弹!而这些待发弹,可不是平时状态下的引信和炮弹分离,而是装定在了一起。

这就是些大炸弹啊,被引爆以后,3.8公斤的70炮弹和0.82公斤的50掷弹纷纷殉爆,而几十发炮弹中的烈性炸药的同时起爆,瞬间摧毁了日军的炮兵阵地!

李家角一战,终于向着我军的最终胜利,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