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早上好
欢迎您来到博瑞智早课堂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文章是
《你的孩子叫你“妈妈”还是“妈”?》
闺蜜最近问我:“你家孩子怎么称呼你啊?”
我回答说:“当然是叫‘妈妈’了,要不然怎么称呼?”
闺蜜却说:“最近几天我儿子都直接叫‘妈’了,我突然觉得他长大了,但不知道怎么回事,那一刻我真的好失落!”
虽然我的女儿目前还是叫我“妈妈”,但闺蜜的那种心情我是能理解的。
从“妈妈”到“妈”,不仅意味着孩子长大了,也意味着孩子和母亲的距离又远了一些。不知道各位妈妈们,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
孩子从咿呀学语开始乃至整个幼年时期,对母亲的称呼总是“妈妈”:想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和玩具的时候会带着央求的语气叫“妈妈”;甚至偶尔在睡梦中也会迷迷糊糊地呢喃一句“妈妈”......这一声声“妈妈”,体现的是孩子对母亲的那种深深的依赖。而母亲则在这一声声“妈妈”中,获得了极大的自我价值感,哪怕是再艰难的困境,一声“妈妈”也会成为她勇往直前的动力。从“妈妈”到“妈”,孩子对母亲称呼的改变,其实是一场母爱的分离。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既希望孩子快快长大,却又舍不得孩子渐渐远去。@绝世美颜:确实是,小时候孩子从来都是“妈妈”的叫,也就是八九岁开始孩子会“妈妈”和“妈”之间切换着叫,慢慢地可能就会叫成“妈”了,母爱确实是一个逐渐分离的过程。 @若梦:从奶声奶气的一声“妈妈”到简短的一句“妈”,再到儿子的一声“老妈”,有失落也有欣慰......@球球:我小时候也这样想过,我叫我的妈妈“妈妈”,而我父母叫奶奶的称呼是“妈”,我当时想应该是长大了都这样叫吧,但我对妈妈的称呼不会变吧。后来,我也改成了“妈”。哎,时间真的飞逝,现在我的孩子叫我“妈妈”,不知道何时改为“妈”。想让女儿慢点长大~@喵喵:以前闺女一直叫“妈妈”,后来上了小学之后突然有一天叫“妈”了,而且有很多的事情不需要我来帮助了,我问为什么?她说同学们都这么叫,否则感觉很丢人。@晨:暑假孩子在姑姑家呆了两周,回来后就由“妈妈”变为了“妈”,听到后心里这个别扭不高兴啊,心里还暗暗埋怨都是跟姑姑家表姐学的,哎真是不想她长大得这么快啊......@糖糖:前几天刚跟女儿谈论过这个变化,在“妈妈”和“妈”的不断变化曲线中,有感到失落,更多是看到了成长。
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称呼母亲为“妈妈”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声简短的“妈”:作为父母,其实我们都经历过那个成长期,做了妈妈之后,就更能体会出这种变化背后的含义。当称谓从叠词变成一个简单利落的单字,我们就知道孩子长大了,渴望独立了,希望自己表现出干练的形象,甚至能够体会出孩子渴望独立,不把对母亲的依赖外显出来的心情。母亲此时也会倍感欣慰,辛辛苦苦养育的孩子终于长大了。但欣慰的同时,或许更多的是失落,孩子长大了,离自己越来越远了,自己不再那么被需要了。
“母爱是个逐渐分离的过程,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从“妈妈”到“妈”,体现的又何尝不是母爱逐渐分离的过程呢? 孩子对母亲,幼年和童年时总是充满依赖的,这一阶段,他们需要足够的母爱才能获得安全感,才能让他们心灵的土壤丰饶。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更需要逐渐独立,因此母亲此时也需要逐渐降低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直到孩子完全独立。或许,这个过程会给母亲带来一些失落甚至是痛苦,但这却是母亲不得不完成的,是母爱的使命之一。从“妈妈”到“妈”,就是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减少,自己逐渐走向独立的体现。由“妈妈”变成“妈”,一字之差,却意味着,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学会放手了。孩子希望独立,有了自己的想法,总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想再像小时候那样,处处需要被妈妈呵护着。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个人空间,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
孩子有自己的未来,我们能做到的,只有陪伴、支持和目送。从孩子走进幼儿园起,TA的生命中,从此不再只有爸爸和妈妈,而当TA上小学,再上中学、大学,直至找到与TA携手一生的人,父母与孩子的生活注定渐行渐远......所以,当你的孩子还对你有着深深的依恋,当你的孩子还稚声稚气地叫你“妈妈”时,请给予孩子你能给的最多的陪伴,最多的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