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地安门、东直门
建筑专家梁思成曾多次呼吁保护北京中轴线,他说“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沒有第二个!”
北京中轴线是在至元四年(1267)开始营造大都时确定的,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拓展京师外城后定型,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北京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全长7.8公里,是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地安门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始称北安门,清顺治九年(1652)重建,改称“地安门”。
1954年,地安门被拆除,因为一些社会名流持反对意见,政府许诺将从地安门拆下来的门窗、木梁、木柱、木柁等编号造册,连同砖石琉璃瓦等运往天坛,在天坛北坛照样移建一座地安门。不料,日后天坛内发生火灾,堆垛在那里的木质材料化为灰烬,移建地安门之议无从实现了。
2011年,北京市宣布中轴线申遗之前,是否复建地安门就有了学术界的争论,古建筑专家罗哲文等支持复建,并为地安门设计了图样,而文保专家谢辰生等则明确反对。后来,出于城市交通等多方面考虑,北京市最终放弃了复建地安门的想法。
东直门地区,在元代以前基本是荒地。元大都建崇仁门,为东直门前身。明朝对北京城进行改造,东直门成为北京城东北角的一个重要交通位置。晚清一些近代设施引入中国,1908年东直门建自来水厂,一开始取孙河水,后直接在东直门取地下水。京华九门中,东直门走砖瓦、木材车。过去的砖窑都设在东直门外,从南方运来的木材也从东直门进城。下面分城楼、箭楼、瓮城、大街四部分来介绍。
(自来水厂的水塔见瓮城部分的最后一张照片)
东直门城楼
东直门城楼形制同朝阳门,但规制略小,面阔五间通宽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5.3米;楼连台通高34米。
东直门箭楼
东直门瓮城
东直门瓮城为正方形,四隅均为直角,东西长62米,南北宽68米,瓮城南侧辟券门,券门上建闸楼,闸楼形制同朝阳门。瓮城西北角建关帝庙。瓮城门上有一单檐硬山谯楼,其外侧墙体辟有两层箭孔。
东直门大街
最早的东直门大街是现在的东直门外小街,整条大街有三里多长,有一百五十多家买卖铺子,茶米油盐酱醋茶,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都可以在这条街上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