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了信用,攒下的都是人品
我们需要“明智的信任”
各位书友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共读《信任的速度》结语部分,第337页到379页。
“信任所有人和对所有人都不信任是同样错误的。”这句拉丁谚语展示了我们在信任这个问题上容易走上的两个极端。完全信任别人、信任所有的人是天真,是单纯,完全怀疑别人、不相信任何人则把自己陷入孤立。信任可以带来可观的红利,也能带来巨大的风险,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类想要使红利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就要做到“明智的信任”。
“信任”其实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当我们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我们会无条件信任自己的父母。渐渐地,我们长大,我们在慢慢地认识世界,我们不再一股脑地接受,而是用我们的分析能力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包括我们的父母。
我们用善意的心给予他人信任,也要用聪明的头脑做出明智的判断。
书中,柯维为我们分享了一个关于“明智的信任”的故事。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私人关系很好,两人之间信任度很高。但有一天,董事长发现总经理背着他,联合董事会其他成员,企图改变公司发展的方向。结果是,他们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两人无法继续共事,事业上分道扬镳。
后来,两人难舍多年的友谊,努力修复破裂的私人关系,握手言和。有一天,前总经理找到了董事长,提出了一个项目合作计划,董事长没有接茬,而是对他的老友说:“出于私人感情,我可以帮你,但是,我肯定不会再和你一起做生意了。”
这就是董事长“明智的信任”,他可以和背叛他的朋友“一笑泯恩仇”,但是,他也没有忘记上次合作的教训,他为信任划了一条底线:从此不和他一起做生意。
当我们准备给予他人信任的时候,其实是将自己放在弱势的地位,如果对方回报以信任,那我们还可以成就一段互信的关系。如果对方弃诚信于不顾,我们就会成为被伤害的一方。如果在“要不要相信某个人”这个问题上,我们多一些明智的思考,仔细分析对方是否值得我们付出信任,我们就能在这段关系中更好地保护自己。
人际交往需要明智的信任,企业的发展更是如此,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决策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缺乏明智的信任,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难以预估的损失。
全球著名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思科公司,在CEO钱伯斯的执掌下,用二十年的时间,从业界小弟成长为江湖大哥,市值一度高达58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尽管如此,思科也曾为信任付出巨大的成本。在业内,思科以客户对它的高度信赖闻名,思科和许多合作伙伴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通过电子商务系统与上下游供应链深度整合,思科公司一度达到“库存在路上”的生产水平。然而,当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许多客户不得不取消了产品订购,但此时思科已经将大量资金投入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库存。不得已,思科只能把其中的22亿美元库存进行了销账处理,并裁减了8500名员工以度过危机。
过于相信合作伙伴的购买力,提前占用大量资金,导致思科只能用“壮士断腕”的方法逃脱困境。钱伯斯把这称为信任的成本,但这成本未免也太过昂贵。如果提前分析市场情况,做出预警,控制产品数量,思科不会出现如此大量的库存;如果在长期供货合同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情况做出调整,思科也不会将自己暴露在如此大的风险中。
你有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突然跑来找你借钱,你知道过去他信誉非常好,你会不会借给他?
大部分人都要犯一犯嘀咕,为什么他会在这时候借钱呢?他过去信誉好,不代表现在也好,能不能借要看当下的情况,他有可能根本没有偿还能力,计划能坑一个算一个。这就是明智的信任。中国有句古训叫“先小人后君子”,就是说,我们要先预设会受到欺骗,在此基础上仔细分析后再给予信任,信任关系才能更长久。
古话常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这并不适合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操作指南。许多企业,过于依赖某个经理人,等他离职时除了大骂他不讲信用以外别无他法。同样,如果企业把宝都押在某个项目、某个方案上,没有备选,没有退路,无疑是把自己逼到了绝境。不明智的盲目信任会导致企业承担信任风险,付出信任成本。所以,“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才是明智的选择。
信任很重要,明智的信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