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从强化年级管理开始
年级组是学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执行学校管理决策,规划和组织实施年级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及教师培养等多重任务。年级组的组织与执行、管理与沟通等职能,基础性、实践性和融合性等组织特征及管理实践表眀:强化年级管理需要从三个支持系统的构建着手。
一是学科教研引领系统建设。班级授课特点决定了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学生学习兴趣的唤醒、内在动力的激活、学习活动过程的优化,需要教师用科学的教学策略、精湛的教学艺术去组织和引领。
科学的教学策略、精湛的课堂组织艺术的形成,不仅需要教师个体在实践历练中积淀,更需要专业引领、环境熏陶和吸纳群体智慧及经验。因为教师个体受学习、工作环境和经历的制约,不论是对教育教学内涵的理解,还是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个体经验和智慧难以满足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因此,要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构建教研引领平台。通过创造性的组织和开展活动,使教研工作平台所承载的课程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引领、经验的吸纳与智慧的凝炼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学科教研组来组织和引领教师钻研业务、研讨问题、破解疑难。通过不断优化和丰富学科教研活动内容,增强教师对教育教学内涵实质和《课程标准》的理解,提升对《教材》的整合及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观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使学科组成员在组长和骨干成员的引领下,在教学研讨、思路交流、策略优化的过程中,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升能力,达成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智慧共生的教师发展目标,促进学科教学工作的高效实施。
二是班级教育协调系统建设。学校以班为基本单位的教育教学的组织特点,决定了班级任课教师是校内与学生相处时间较长、交流较多、了解较深、影响力较大的群体。任课教师不仅负有学生课程学习的重任,更负有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和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品质形成的责任。建立以班主任为首,由班级任课教师组成的教育协调系统,是有效发挥班主任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加强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凝聚群体智慧、提升教育和管理实效、生成教育合力的重要保障。
强化班级教育协调系统的管理与融合职能,有效发挥其组织与协调作用,需从“四个规范”着力。首先,规范组织形式。按班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班级教学组,构建协调组织机构,搭建活动与交流平台。其次,规范活动制度。建立班级教学组活动制度,提供时间与环境支持,加强督查指导,努力创设“生态”的活动环境。第三,规范活动内容。在活动内容上,学校管理者和年级主任要确定活动主题,提出活动指导意见;指导班主任依据各阶段工作任务,从教学与管理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力求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引领性和实效性功能。第四,规范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的组织上,要精心组织与引领,努力营造交流、研讨的良好氛围,力求在信息交流、破解问题、资源共享的过程中,积淀经验、开启智慧并凝聚团队合力。
三是服务督导保障系统建设。构建“学校决策,处室督导,年级管理,教师落实”的管理系统,强化年级管理职能,把管理重心下移到年级,把年级组建成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实体,是夯实管理基础,简化管理层次,减少管理幅度,增强工作向心力、凝聚力,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强化年级管理功能,需要学校管理者站高看远,出思想,给方向,明思路,做保障;需处室管理者,依据其职能、目标与任务,为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意见,支持和帮助年级、学科教研组、班级教学组有效开展工作,重点要出点子、拿措施、促落实和做服务;需要学校提供全方位的制度、措施和服务保障的支持,用制度和职责夯实年级组任务,用激励措施驱动教育教学不断深化,用优质的服务为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