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明朝第一大才子,因得罪了小心眼的皇帝,被流放边疆30多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因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缘故
这首《临江仙》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我们在读这首词时
无不为它的慷慨悲壮而心潮澎湃
但除了知道词人杨慎是明三大才子之首外
关于他的诸多故事却知之甚少
一、名门之后
杨慎生于书香世家,是名门之后
祖父杨春是湖广提学佥事
父亲杨廷和官至左柱国、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可以说权倾朝野
甚至还曾总揽朝政共三十七日
叔父杨瑞红是兵部侍郎
母亲黄氏是云南督学眉山黄明善之女
杨慎自小便聪慧过人
在母亲的教导下
七岁就能将唐诗绝句倒背如流
十二岁时所作《吊古战场文》
诗中“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
便得到叔父的极力赞赏
祖父看过其所作《过秦论》后
夸他“吾家贾谊也”
十三岁时杨慎就随父入京师
沿途写有多篇诗词
一首《黄叶诗》轰动京华
并得到当时茶陵诗派的首领
内阁首辅李东阳的赏识
“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
甚至称杨慎为“小友”
能和德高望重的名人成为忘年之交
这是莫大的殊荣
也许是上天有意跟他开个玩笑
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杨慎
原本主考官已经将他列为第一
谁成想卷子却不小心被烛火烧掉了
不过杨慎并没放在心上
正德六年(1511年)
在二十四岁时再次应试
并一举夺魁成为状元
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二、仕途坎坷
或许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缘故
又或许是因为生在官宦世家的缘故
杨慎养成了不畏权势敢于仗义执言的个性
也正因此官场上
他并没有如他的父亲那般成功
而是异常坎坷艰辛
他服务的第一个皇帝朱厚照
是一个喜欢到处游山玩水不理朝政
对这样的老板他很看不惯
于是上书劝谏希望皇帝能收收心
然而皇帝根本不听劝
依旧我行我素
以至于3年后便嗝屁了
算得上是一个把自己玩死了的皇帝
等到新皇帝朱厚熜继位后
此前装病在家的杨慎便回来重新做官
他原以为新皇帝会有所不同
岂料新帝虽然不爱游山玩水
但却喜欢收受贿赂
还特别小心眼喜欢记仇
连已判死罪快要砍头的佞宦
也能通过大肆行贿
而被朱厚熜破例赦免死罪
杨慎对此很是不爽
于是在给皇帝讲课时
总是拿前朝说事
各种拐着弯来说皇帝糊涂
皇帝对杨慎的劝诫
不仅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还因此特别不待见他
得不到皇帝的青睐
又被权奸之人记恨
杨慎在朝堂过的很不顺心
好在他还有个权倾朝野的老爸护着
所以他也没当回事依旧我行我素
仗着自己有理就见谁怼谁
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
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内阁“大礼议”的纷争中
由于原本是“兄终弟及”的方式做上皇帝的朱厚熜
却一心想立他自己的生父为尊
这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朱厚熜不但不听劝谏
还使用暴力逮捕了朝廷重臣
杨慎便约同二百多位官员在皇宫门口大哭
抗议非法逮捕朝臣
这场运动的结果是杨慎被廷杖两次
在朝堂之上当着众臣的面被脱光了狠狠打屁股
差点就一命呜呼
还被夺去爵位
发配到云南充军去了
本以为皇帝消消气就会好了
谁曾想他这一去
竟再也没有回到京城做官了
他的政治生涯因此正式宣告结束
直到杨慎去世
皇帝也不曾重新用他
在长达30年多年的流放岁月中
杨慎先后到过四川、云南、贵州、永昌、泸州等地
只有在七十一的老父亲去世时
杨慎请求巡抚欧阳重替他请命回乡葬父
获准后才得以赶回新都治丧
杨慎年近七旬时
曾返回泸州短住
不久又被巡抚派四名指挥将其押解回永昌
期间皇帝6次大赦天下
也唯独没有赦免杨慎
按明律年满六十岁可以赎身返家
但无人敢受理
不仅如此
因大礼议之故
朱厚熜对杨慎父子极其愤恨在心
经常打听杨慎的近况
大臣回答说杨慎“老病”
朱厚熜才稍觉宽慰
生怕杨慎过的太好
杨慎的父亲也被迫辞官在家
做皇帝做的这么小心眼也是没谁了
三、客死他乡
皇帝小心眼
全国各地的官员都看不下去了
杨慎所到之处
都受到了当地官员的善待
好酒好肉伺候着
杨慎自己也并没有悲伤绝望
相反他更加放浪形骸
常纵酒自娱自乐游历名胜古迹
杨慎在放逐期间
仍然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国事
不肯向邪恶势力屈服
写下大量的诗词
借咏边塞奇花异草抒发政治热情
在《南枝曲》中
他以生在“穷山绝域”
而“绝世独立”老梅自喻
我渡烟江来瘴国,毒草岚丛愁箐黑。
忽见新梅粲路傍,幽秀古艳空林色。
绝世独立谁相怜,解鞍藉草坐梅边。
芬蒀香韵风能递,绰约仙姿月与传。
根地锦苔迷蚁缝,树杪黄昏摇鸟梦。
飘英点缀似留人,顾影徘徊若相送。
焦桐椽竹亦何心,中郎一见两知音。
谁谓南枝无北道,愿谱金徽播玉琴。
在《山茶花》中,
杨慎盛赞山茶花不畏严寒,
“绿叶红英斗雪开”的傲然风骨
绿叶红英斗雪开,
黄蜂粉蝶不曾来。
海边珠树无颜色,
羞把琼枝照玉台。
不仅如此
杨慎还帮白族修史
在短暂回家期间率家童击败
便率领家僮和步兵一百多人
与副使张峩用计击破叛军平定叛乱
嘉靖三十八年
公元1559年七月六日
杨慎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
临终时
他还不忘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勉励后人
明穆宗追赠杨慎为光禄寺少卿
明熹宗天启年间追谥杨慎'文宪“
杨慎的罪名才终于得以洗脱
可惜他再也看不到了
四、夫妻恩爱
杨慎的政治生活虽然十分坎坷
但爱情生活却很幸福美满
婚后他们夫妇感情非常融洽并且相爱一生
《戍云南·江陵别内》
是杨慎写给妻子的临别诗
楚塞巴山横渡口,
行人莫上江楼。
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
双飞双宿何洲?
今霄明月为谁留?
团圆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七律·寄外》则是黄氏寄给丈夫的诗
雁飞曾不度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
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从这两赠答诗中就能看出彼此的恩爱
或许,这是上苍对杨慎唯一的安慰吧!
五、天道不公
本文开头的传世名篇《临江仙》
也是杨慎被发配到云南永昌时所写
抒发了在经历坎坷之后
看淡一切的旷达的胸怀
似乎诗人真的看淡了,也放下了
又或许他从来就不认为自己错了
所以不管到哪里
都心安理得
与此前介绍的曹松不同
杨慎为名门之后
只要愿意讨好皇帝不跟皇帝作对
他原本可以官运亨通
但他却偏偏选择了仗义执言
为他认为的真理据理力争
哪怕被打死、被发配边疆也在所不惜
都说文人软弱
但在杨慎身上
我们看到的却是铁铮铮的傲骨
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
他从来没有后悔过
杨慎的一生著述颇丰
王夫之称杨慎诗是“三百年来最上乘”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
后人论及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
在小学、文学、史地、经学、诗词、编纂等方面
杨慎都有深厚造诣
书法绘画也自成一格
杨慎一生著作达四百余种
后人辑为《升庵集》
虽然临江仙被后人吟诵至今
杨慎也因此流芳百世
但后世依然对他十分不公
他的思想远比一首临江仙重要得多
由于得罪了明朝皇帝
在杨慎生前就一直被打压
即使改朝换代
到了清朝也同样不被待见
由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官方书籍
虽然承认杨慎“博洽冠一时”
但就总体言之
还是站在正统立场
对杨慎其人其学每多贬抑
原本他在儒学方面颇有建树
不仅揭示了理学和心学都存在的弊端
对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批判最多、最烈
但近百余年来
中国儒学史、中国思想史著作中
竟无杨慎的一席之地
甚至直到现在
他的学说也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得罪了官家
后果可能远比想象中的严重
面对命运的种种不公
我们真该像杨慎一样看淡一切
毕竟“是非成败转头空“
既然太多的事都不能听从内心的意愿
那么唯有看淡一切
泯然一笑快意恩仇
一辈子太匆匆
除了不违本心和快乐
其他一切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