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的压轴诗竟是……

1
很多人都拥有一本《唐诗三百首》。
我说的是清人孙洙,也就是蘅塘退士编写的那本。
其实,这本《唐诗三百首》并不是孙洙一人编写的,一直以来,发行时都少署了一个人的名字。
事情是这样的。
孙洙52岁那年,与继室夫人徐兰英认真商量了一下,决定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确定是不是要重新选编一本唐诗集,以取代有点杂乱的《千家诗》作为家塾统编教材。结果,两人同时举起右手,心有灵犀地在空中击了一个掌,事情就这么恩爱地决定了。
如此重要的时刻,文化史上竟然只留下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没有任何细节的记录,大概就是因为出版后的诗集,编者署名里压根就没有徐兰英的名字有关。当然,那是时代的错误,跟孙洙个人品质无关,大家千万别将这件事与当下某种风气混为一谈——下属写书,领导署名。孙洙和徐兰英生活的时代,如果《唐诗三百首》出版时封面上写着他们夫妻两人的名字,十有八九就没有家塾选用作教材了。
孙洙与夫人徐兰英恩爱地做出历史性决定的时候,正是春暖花开时节——1763年的春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想起这句话,52岁的孙洙就感到了时间的宝贵和紧迫,头天晚上刚刚与夫人做出决定,第二天一早就投入了火热的工作中。
此后的每一天里,他们夫妻二人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在唐诗的海洋里,尝试着各种泳姿,用身体和心灵去感受和体会,然后打捞起一颗颗最晶莹的珍珠。
一年后,他们终于选定了三百余首脍炙人口之作。
教材马上就要定稿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啊!
一天晚上,孙洙与夫人徐兰英又聊起了这本唐诗集。
“夫人啊,一年的辛苦总算到了收获的时节了。”
“是啊是啊,瞧这一年,你头发又落掉了不少呢。”
“掉点头发算什么,编教材可是一件造福子孙的大事啊。夫人啊,这一年幸好有你啊,不然这唐诗集可能还没影子呢!”
“能和夫君一起遨游在唐诗的海洋里,我还觉得这一年过得太快了呢!”
“哈哈哈……”
“夫人啊,我总觉得吧,这唐诗集是用作家塾教材的,教材嘛,总得突出一下思想教育。这思想教育是在第一首诗上下功夫呢,还是在最后一首诗上下功夫呢?”
“夫君啊,这可是唐诗集呢,第一首就要见出您选诗的水平来,所以张子寿的《感遇》是不能换的。”
“那,就在最后一首诗上下点功夫?”
“夫君说的是。”
2
第二天,孙洙和夫人徐兰英一起,又一头扎进了唐诗的海洋里,决定选一首渗透鲜明的思想教育主题的诗,作为诗集的压轴之作。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工作,因为他们选编的唐诗集,是成体例的,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六类,乐府诗附入各体之后。诗集的最后一首,必须是乐府诗。
他们夫妻二人忙碌了半天,觉得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才能找到一首合适的压轴诗。
孙洙想起自己都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了,虽然这一生一步步走来,还算有点成就,为官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做学问也很勤勉,书法得欧体之精神,诗歌有杜工部之稳健。但是,总感觉时光匆匆,头发着实是越来越稀疏了。
他抬眼看看窗外,发现院子里的桃花已经盛开了——啊,这些日子一门心思扑在选编诗集上,竟忘了季节了。
“夫人啊,我们去年击掌决定选编这本唐诗集,不正是鲜花盛开的春天吗?”
“对啊,又一个春天来了,你瞧,院子里'桃花带露浓’了呢。”
这时,一阵春风拂过,粉红的桃花瓣纷纷扬扬飘落一地。
“对了,夫人,我们就选一首劝学子们珍惜光阴的乐府诗吧。”
“夫君这个主意太赞了!”
很快,《金缕衣》被发现了。
“夫君,这首诗的意思好是好,可是据说这首诗的作者是个女人呢,会不会?”
“夫人啊,这么说可不对了哦,你不也是女人吗?你在诗歌品味上,又比今天的哪个男人差呢?再说了,平时你兴致来的时候,随口吟出来的不都是好诗吗?我的诗集里,很多诗句都有你的功劳啊!”
“夫君过奖了!”
“那就选这首《金缕衣》了。定稿!”
“耶——”夫妻二人又一次击掌,恩爱地决定了——《金缕衣》作为这本唐诗选集的压轴之作。
3
《金缕衣》到底是一首怎样的诗呢?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读过《唐诗三百首》的人,大概只要诵上一遍,就能记住这首晓白如话的乐府诗了。
大多优秀的唐诗,都很讲究比兴,抒怀也好,讲道理也好,一般不会一上来就直抒胸臆,先得带读者欣赏一下自然美景,将要表达的意思先藏起来,再笔锋稍稍转一下,营造出起承转合的艺术境界来。这首诗呢?一上来就把意思挑明了,而且是那么直接,那么笃定。
嗨,我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啊,不要在意什么华丽丽的金缕衣啊,要珍惜这更加宝贵的少年时光啊!
不趁着年少去追求人生中的美好,你们会后悔的哦。你看啊,春天的花儿开的时候,你不去欣赏,不去采摘,等到花儿落了,你就只能看着空空的枝头发呆了!
这首诗,劝人珍惜时光,虽然是“劝”,却劝得特别有力量。
一二两句,明确劝你“莫惜”什么,“惜取”什么,这一对比鲜明之劝,就会让人发问:为什么这么劝呢?诗人没有接着唠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而是把你带到了盛开的鲜花面前,告诉你“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多么形象,又是多么有力量啊!是不是瞬间就被击中了小心脏呢!
花开花落,那可是一眨眼的事情啊。时光啊,就是这么无情!
4
家塾里,几个十几个黄髫小儿捧着《唐诗三百首》,有的读得专注投入,有的趁先生没注意,朝窗外的小鸟做了个鬼脸……
先生其实早就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不动声色。
快要放学了,先生问:“谁今天已经读到了《唐诗三百首》的最后一首?”
一个眼神清澈的少年举起手:“报告,我读到了。”
“来,你将这首诵给他们几个听听。”
少年望着几个一脸茫然的同窗。朗声诵起来——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只见,那几个冲小鸟做鬼脸的同学,随着少年朗声诵出的诗句,脸涨得越来越红了,头垂得越来越低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