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文彬:老家的火箱
老家的火箱
宁文彬
火箱,湖南多数乡村的老人都知道是什么,我估计在乡村出生的70、80后会有一些记忆!火箱这家伙,全国各地可能名称会有区别,但在我们老家的的确确是叫火箱。火箱的作用类似于当下大家用的暖宝宝,在寒冬里给你一丝温暖。
火箱或用竹篾制作成一个笼形,或用小木块钉成一个箱形,都做了提把,方便人们提着行走。大一点的木火箱,由箱体加上四根小支架顶上一块小木板做成,那个提杷上还可坐人,供人小坐休憩!这个笼形或箱形中间装了一个瓦钵,瓦钵里面装了火丝灰或木炭,整天暖暖的!火箱的名称大概是这么来的吧。
我的童年时期,乡下是没有空调、没有电烤箱、没有暖宝宝的。在大雪纷飞的寒冬里,农闲的老百姓多数围在灶坑或火钵旁或打打小牌、聊聊天吹吹牛皮,外出串门者必提一个小火箱。乡村的教室里也没有供暖系统,70、80后在乡村学校读书的人可能对提火箱上学有深刻体味。我家离学校大约三、五里山路,冬日每天清晨5点左右就得起床,母亲则起得更早来帮我们做好早餐,然后,母亲会小心地将火箱瓦钵里前一天的火灰倒掉,用小铁铲把灶坑里做饭烧柴的火丝小心翼翼地铲进瓦钵,在中间放一两根木炭,然后,再铲一些火灰盖住木炭,母亲总是会把火丝灰压一压,生怕我们上学冻着,每一个动作都是满满的爱!当我们吃过饭,我们就可以从容地提着火箱上学了。我上小学的那个锦河小学是旧祠堂改建的,那时候条件很差,学校没有办法给所有窗户装玻璃。冬天,这个建在山尖的学校只能遭受北风暴虐!我们老师也只能用一些旧报纸将窗户糊上稍作抵御。火箱,在这里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几乎人人提了一个火箱,一进教室就明显地感觉到室内比外面温暖。上课时,同学们也是不约而同把脚踩在火箱上,然后顺着脚又把火箱伸到前一排同学的座凳下烘烤着别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寒冷的冬夜,火箱也是我们的暖床神器。乡下那时的娱乐活动很少,条件好的家庭或有电视可看看,或有卡片录放机听听音乐!我们吃过晚饭,做一会作业就上床睡觉了。母亲一般会在我们睡觉半小时前把火箱小心地放进被窝,待我们上床时,被窝里已是暖烘烘了!我离开家乡二三十年了,那种暖和仍令人回味!参加工作后,我呆在县城的日子久了,很少用过也很少见过老家那种火箱了!不知道乡下的父老乡亲还用没用火箱。
前些日子我回到老家,乡下洋房别墅栉次鳞比,也通了水泥马路,空调、暖宝宝、电烤箱比比皆是!家家户户的火箱或布满尘埃,被丢弃在某一个角落;或成为柴火,正烹饪着年味。偶尔,也会发现一二个耄耋老者躬着背还提着一个磨得光秃发亮的火箱,像放历史纪录片似的在村落里晃过,火箱的处境正如那些耄耋老者。
我知道,老家的火箱终将被替代,这或是一种必然,或是一种失落,或是一种进步。但老家的火箱始终会暖暖地存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