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文:母爱无声
母爱无声
张建文
母亲85高龄了,还健朗,甚欣慰。自然常常想着母亲,尤是我少儿时的许多事情。
母爱就如一泓清泉,会无声地滋润着孩子的成长;母爱就如一缕春风,会无声地吹开孩子五彩的心田;母爱就如一轮朝日,会无声地铺就孩子启程的金光大道……
我爱我母亲。母亲给予我无言的爱,无私的爱。母亲的爱是博大的,恒久的,包容着我的整个的生命和世界。
母亲总是爱唠叨的,而我的母亲却没有,从来也没有,似乎她根本就不会唠叨。“唠叨”二字,在我们家里是陌生的,那绝对是天外之物,离我们遥远着哩。
母亲也从来不说“宝贝、乖乖”之类的话,她所施于的是无声的爱。
母亲把她的爱渗透在勤劳奉献上,渗透在生活细节上,通过奉献播撒她的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里的慈母也就是这样,把厚重而真挚的爱融注在飞针走线的行为上,没有爱的语言,只有爱的行动,这不就是无爱胜有爱么?
母亲是勤劳的,这似乎并不奇怪,付出奉献了太多太多而无怨无悔,甚至连半个表白的字也没有,这为的是什么?我就不得不为之撼动了。
不说别的,光说我有七兄妹(只有妹妹在三年困难时期夭折了),六兄弟都健壮地成长起来了,且我们兄弟间大都相差还不足两岁,又没有奶奶,父亲要忙于集体和家庭的大事,似乎根本就无暇顾及我们,我们的吃喝拉撒浆洗缝补身恙病痛,全都是由母亲一手包办,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诸多滋味,哪是我现在作文时这样轻描淡写所能表达得出来哟!而且我们都出生在那样艰难的日子里,这么一大家子狗狗猫猫似的,都把饥饿的口张向母亲,都把贪婪的目光盯着母亲。母亲还要种地,时常都要出集体工,还要喂猪喂鸡鸭……我不知道母亲为什么会有这么大能量,真不知道她是怎么熬过来的。可是母亲熬过来了。但我们知道,母亲早早地熬成了一头白发,熬成了一身的病痛。
母亲这样默默地勤劳奉献,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把她深深的爱蓄于心,藏于情,绝不发于声,显于形。
兄弟中我是老大,却只有我一直读书到参加工作,大弟初中没毕业就下煤窑挖煤去了。这使我也最少待在母亲的身边,这是我一生中十分遗憾的事情。我读高中的时候,家里仍然没有饭吃。冬春两季大多吃的是红薯麦子,其余便是米糊糊泡蔬菜。星期天的下午,我洗了红薯,削好,晾干,便装进布袋,准备一个星期的生活。平常母亲总给我两升米,我知道这些天家里早没有米了,我只有整个星期都吃红薯了,父母弟弟都能吃,其实我根本就没有特殊的想法,背上红薯袋就要去学校了。母亲从外面匆匆回来,取下我肩上的袋子,拿出几坨红薯来,把借来的两升米倒进我的布袋里。我不要,我最清闲,就留给家里吃吧,最该吃的就是母亲您呀!母亲生气了,也就那么一句话:“不要妈妈讲多话!”母亲从来不多讲话,就这么一句足够了。若要多说,母亲会伤心的。我一扭身就出了门,我的泪也就跟着夺眶而出了。去学校的路竟是那么长,袋中的两升米竟是那么重!母亲呀,我知道,我背着的其实不是米,而是“娘肚里有十个崽”啊,我背着的是母亲的希望,是母亲的全部——该有多重,我心里清楚。母亲呀,我知道,我可不能是“崽肚里没一个娘”啊。于是我奋发向上,刻苦求学。于是,读甚何一所学校,我都是全校第一名。我的奖状把乌黑的墙壁都贴得亮堂了,那都是母亲亲手贴上去的。母亲常常站在奖状前面久久端详,虽然她一个字也不认识,但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比我还甜蜜的光芒。这就是母亲!母亲从孩子快乐的成长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愉悦。
记得读高小的时候,公社文教书记赵哲云在大会上宣称:远学解放军,近学张建文。那时,我经常给五保老人挑水劈柴,桶太大了,母亲就特意给我准备了一担小桶。我组织村里的少儿种试验田,是不记工分的,还常常弄得满身臭汗满身污泥,母亲就不声不息地替我清洗。家里那么忙,母亲却无声地支持着我。她觉得我所做的这些都是好事,做好事就是好人,谁个母亲不希望自己孩子成为好人呢?母亲并不苛求我成为名人,只希望我成为好人。在那“忠”字满天飞的年月里,我们都带着朴素的感情,让“忠”字上演出许多的闹剧来。上级为了培植我这个典型,让我教会全家跳“忠”字舞,然后到万人前表演。我父亲还好说,从来就是乐天派,我母亲呢,则是典型的传统农村女性,在众人面前说句话都会脸红心跳的。母亲看着我乞求的目光,竟然默默地做了,登台表演了!事后我才想到,我真难为了我的母亲,我这一生最让母亲为难的事就是这了,这比叫她挑起千斤重担还难为之的呀,可是,母亲为了那个“忠”字,其实就是为了我而毅然承受了。我最是“心灵手巧”了,写了许多画了许多的“忠”字,用各种材料诸如麦秆之类做了许多的“忠”字,做得满屋里天花乱坠狼藉不堪,母亲总是默默地为我清点收捡,没有只字片言的埋怨,却对我的精巧杰作投以赞许的目光,虽然母亲很少说过“爱国”这样的字眼,但她希望大家都热爱国家,她知道是毛主席让我们翻身做了主人。
母亲总是觉得孩子没有长大,不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老是这也不行那也不是这该怎样那该如何喋喋不休的唠叨,只能适得其反,这种母爱的价值和意义是黯然无光的。我觉得我的母亲是很懂得这个道理的,我以为我母亲其实是个天才的教育家,虽然她的孩子没有卓然的成就,但我最敬佩感激母亲的就是这一点。
我儿时就非常好学,且执着专注几乎到了极限。我床头堆满了课外书,无论是莎士比亚还是鲁迅,无论是曹雪芹还是赵树理,也无论是大部头还是小人书,我都攫之不拒,囫囵吞枣似的啃着。我独有一盏家中最好的煤油灯,可是我的头发常常被烧得焦黄。可是母亲从未干预过,顶多嘱咐一句要注意身体。琴棋书画,我都特别爱好。没钱买乐器,我就自己做。捉了青蛙或蛇,剥了皮,用蛋清蒙在竹筒上做成了二胡琴,没有马尾,我异想天开用棕丝代替,却怎么也拉不出如意的音来。做根笛子来如何?那应该简便些,可是连根竹子也没有,真是可怜至极。那破雨伞却有一根光滑的竹子,我拆下来,打了孔,沾上笛膜,居然能吹出象样的尖细的音调来。我整天捣鼓着,母亲听之任之。对书画我更是迷恋得昏了头,整天写呀画呀的,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所写所画的东西把屋里贴得到处都是,比书画店里更是丰富多彩。我的课余都是做课余的事情,从没有温习过功课,母亲也从没有强迫过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虽然我琴棋书画一样也不精,可是我的学业成绩却出奇的好,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以后,样样都能用得上,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我曾将被评为省优秀班主任。这无疑得益于儿时的“不务正业”了,得益于母亲的“放任自流”了。倘若当初母亲横加干涉,我除了懂得课本上那些东西外,还能有什么呢?我想那将是十分悲哀的,走进生活里,哪能左右逢源,只会捉襟见肘了。
郑振铎曾说:“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我的人生之路走到初中毕业时就突然黯淡了,立刻失去了往日的光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我的成绩是全公社第一名,可我却不能升学。小小的我就去与公社社长朱光球理论。社长说谁叫你的外祖父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呢?是伪军官你知道吗?我说那我们最敬爱的周总理不是黄埔军校的教官么?社长说总理是总理,不是你外祖父。我说我从来就没见过外祖父,他早死了。社长说见不见的都一样。升学不成,就去当兵吧,以我五尺之躯去保卫祖国的和平人民的安宁吧,可是我连报名的资格也没有。那年,涟钢招工,我想当个工人也是不错的,可我哪能沾上边呢?学不行,工不行,兵不行,我就只有农了。农就农吧,这也没什么的。可是我的理想不在农。祖国为何就不要我呢?这在我一生中打击是最大的,连性格都彻底改变了。我迷茫了,消沉了,我的出路在哪儿呢?我的前景一片灰暗。
母亲心痛了,适时来到卧床不起的我的身旁,默默地看着我,许久才说:“世上有好多路,走哪条都行,只要是正路,行行出状元啊……你不是常说那个叫什么保尔的吗?也许不失明还写不出那文章呢,失明却是他的幸运呢……”母亲居然记着保尔,居然还懂得辩证法!母亲尚能这样,我还能躺着吗?我决心走自己的路。后来,邵东一中竟然不经过公社直接下通知给我,我才得以继续上学。
母亲朴素的三言两语让我振作了,母亲也只有这一次说得最多了,我不能叫母亲多说的,那会让母亲伤心的。在我最低落的时候,也只有母亲伴随着我,走出了茫茫的森林之夜。是母亲拨开了我眼前的迷雾,迎来了崭新的太阳,无声地洒下金光,照耀着我人生的漫漫征程。
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凡又伟大的女人。自古以来,多少赞美的诗句,都不尽然,都不及这个名字本身美好。母亲,是我们生命的源泉,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不管我们年纪多大,有母亲在的日子,自己都是被爱呵护的孩子。躲在母亲的爱里,最安心!